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遇上——在每个最合适的元宵节

1 已有 425 次阅读   2022-02-15 10:07
遇上——在每个最合适的元宵节 

原创 澄月阁主紫溪

静水流深,关注越久沉淀越有

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

元宵节,自古便是寻找奇遇的佳期。有缘在特别的日子邂逅心灵的两个人、心心相惜的两个人,都期盼在一盏盏璀璨的华灯间旁若无人地相约。帕子遮了面,扇子隐了容,所有面具下的都是无限的遐思,更是无尽的相思。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宵节的灯是最绚烂而醉人的,却有时也是零落的,赏灯的人心中是心花怒放的,离别时又是萧瑟不忍的,仿佛间灯是一种光芒,而最怕的便是这最美的光芒消逝在寂寥暗夜中。

元宵节也总是有蹊跷的事情。所以太多的文学故事那些曲折离奇总是和元宵节有脱不开的关联。譬如《红楼梦》中的香菱就是在元宵节看花灯丢失的;元春省亲也是选择了元宵佳节。而《水浒传》中宋江被抓后花荣大闹清风寨也是在元宵之夜。

其实,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都有不止一次描写发生在元宵节的故事。《水浒传》和《红楼梦》有至少三个关于在元宵节发生的故事,而《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中至少一次讲了发生在元宵节的故事。水浒传中除了花荣大闹元宵节,还有大名府的元宵节救出了卢俊义,以及开封府的元宵节宋江决定招安。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城内四下火起,烧着五凤楼,帝避于深宫。”这一段是《三国演义》中关于元宵节的记述。这个时间节点,正是约定讨伐曹操的一个夜晚,也是三国格局的一种预兆和开始。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金平府正逢元宵节,有一段文字如是描述了观灯的情景:“三五良宵节,上元春色和。花灯悬闹市,齐唱太平歌。又见那六街三市灯亮,半空一鉴初升。那月如冯夷推上烂银盘,这灯似仙女织成铺地锦。灯映月,增一倍光辉;月照灯,添十分灿烂。观不尽铁锁星桥,看不了灯花火树。”在这个地方每年正月十五妖精们都是以佛的形象现身借以向百姓掠财,也正是这个节日中唐僧师徒发现了这个本质问题,最终打败了妖精造福了一方民众。

如此看来,文人是极其重视元宵节的。大抵因为这个节日最能够在端月的满月这天发生最为轰动的一种变更,所以一年的寓意极为深刻,那么文学事件的变化也最能够有耐人寻味的意义。文人对于元宵节的这种重视,不仅在诗文中,在小说的创造中,还在文人的诗画中。

明代有一幅绢本设色的画卷名为《上元灯彩图》描绘的即是明代南京三山街一带元宵节的盛况。

(下图请横屏欣赏)

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的《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即是描写圆明园内皇家正月观灯的情景,雍正帝的题画诗曰:一管纤毫旧未呵,待题正月恰正歌。人生颇喜披袭冷,又被春灯过眼波。

圆明园是雍正帝还没有登基时期的封赐,雍正曾对圆明园的赐名解释其大有深意: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作为帝王后,他的日常更是在圆明园居多了,十二月令行乐图即是真实而写实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帝王的日常生活,可以看到一位帝王的潇洒丝毫不亚于社会中任何一位才子的胸臆。

元宵节这天,古代帝王和百姓都要这一天要玩闹喜乐,甚至是与民同乐。与民同乐最能够体现皇家的仁德,而黎明百姓也正好在这一天得以机缘一睹圣面。宋仁宗就曾言道“朕非游观,与民同乐耳”。每年的正月十四这天,皇帝便带着文武百官先要去五岳观的迎祥池。到了灯山,皇帝的御撵要围绕灯山转一圈,倒着观灯,也叫“踏五花”。然后皇帝在御楼或东华门的东西角楼宴请近臣。东华门内外“悉起山棚,张乐陈灯,皇城雉堞,亦遍设之。其夕,开旧城门达旦,纵士民观。”甚为壮观,也是表达帝王任期内一代盛世的最好时刻。

元宵节的风俗,最早与佛教有关。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至南北朝时,元宵张灯已经是风俗了,梁武帝笃信佛教,皇宫中正月十五这一天更是大张灯火。唐朝时,佛家的灯火已是遍布民间,也正是从唐代开始,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一灯破暗,一智破愚,今日元宵佳节,承天恩泽,沐佛恩披,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美丽灯花,带上最美好的期许,或赏灯花,或听一曲《良宵引》,让最美好的愿望在这个恰好的夜晚能够实现。

遇上,就在每一个最合适的元宵佳节。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