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水墨淋漓造妙境

2 已有 3726 次阅读   2019-05-08 08:55
             水墨淋漓造妙境

——专访山水画家王世忠
记者 曹秋香


“水静可鉴,火静而朗”人只有处在静态下,才能摒弃燥的情绪,才能不被世俗缠纠,才能让自己的心轻松,才能敏感生活的万相,才容易表达那纯净的心中之声,心中之意……走进王世忠先生的水墨世界,让我感受到了心灵之静的奥秘。
   先生虽是地道的北京人,但是却有着南方人的细腻,北方人的奔放和爽快,与之交谈内心无比舒畅。其为人正直、谦逊、淡泊名利,之前提及采访先生之事被当场谢绝,由于我对先生的作品和人品十分钦佩所以并没有放弃,在一次交谈中告知先生我们报社是以书画推动公益,先生才欣然应允。
采访了解到,先生从小就喜欢书画,看到书上的图片,对色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用心的去揣摩涂鸦,在一次小学美术课上,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给了他信心和动力。随后,得益于美术师范大学老师的指导,才真正与书画艺术结缘。
回想当年的艰难岁月,先生陷入了沉思。他从小生长在深山区,家庭条件不好,当兵后为了画画,省吃俭用把部队每月发的10元津贴,全部用在了购买笔墨纸砚和书上,但他却也为此乐不思蜀。
   作为一位曾从军8年的军旅画家,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而今却以恬淡的田园山水作为自己的主要艺术实践,两者看似有些相错,其实不然。以画笔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其实也是军人使命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世忠先生告诉我,部队的生活对他的书画生涯有着非凡的意义,曾经与战友们一起探讨艺术的画面历历在目……在奔赴云南参加防御作战期间,中断了书画生涯,当时还以为永远都不能拿起手中的画笔。
   也许是生命感召了他,让他对书画艺术更加的痴迷,甚至成为他的一部分。他认为,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大自然无限丰富的美景要靠画家去发现,只有心灵美的人才能更多的在大自然中找到美,才能达到情景相融的境界,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
品读作品:有的以突出的主线来确定山之轮廓与凹凸;有的山石轮廓不作突出的主线条和刚硬方折的笔画,用笔圆曲柔浑;有的却用无数的点来表现,无论是哪种风格他都能使画面浑然天成,或幽深、或旷远、或清秀、或苍莽、或雄浑,使观者犹如置身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之中。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幽谷情思》这幅画,用淡墨抹出的远山与近景之间的巧妙留白,既给人烟云缥缈之感,又有咫尺千里之妙。茅屋隐现,千峰叠翠,崴嵬秀丽,绿树蓊郁,细细品味有种心旷神怡之美感。有幅作品用一叶孤舟似隐似现,来表现水之浩瀚、山之幽远,给人一种韵味深邃、耐人追溯的感觉。足以感受出先生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留恋,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在写生时他不是简单的描绘自然之山川,而是以古人之心观照自然山水,并融入时代精神和自己真实情感。长年的远行近游,每日的手不停息,让他的绘画功力愈加深厚同时也让他从真实的山水之中悟得了自然的勃勃生机,而独特的视角又让他写生作品在深厚中多了几分灵动和意趣。扎实写生,绘心之照,使其画作师古而不落古人窠臼,从而形成了他扎实的绘画风格。
   点评
   柔润秀雅时墨色烂漫意象迷蒙,苍茫厚重时取法奇险意气宕迭,品先生山水画,任谁都能感受到那份“即景会心、随物宛转”的优游自信。(副主编:杨红亮)“水静可鉴,火静而朗”人只有处在静态下,才能摒弃燥的 情绪,才能不被世俗缠纠,才能让自己的心轻松,才能敏感生活的万相,才容易表达那纯净的心中之声,心中之意……走进王世忠先生的水墨世界,让我感受到了心灵之静的奥秘。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