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明代“最懒”对联:上联和下联一模一样,却成千古绝对流传至今

8 已有 322 次阅读   2024-09-06 00:19
小编推荐
明代“最懒”对联:上联和下联一模一样,却成千古绝对流传至今
穿越千年鬼谷子 2024-09-05 10:30
诗词与对联,乃是古代读书人最大的两个爱好。历朝历代,留下了无数堪称“绝对”的对联。
而明朝就有这么一副对联,被称作“史上最懒”的对联。而这副对联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对联本身,更是因为作者本身乃是当世名士。这副对联写出了他辛酸坎坷的一生。
那么,这对联是何人所作?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屡试不第的大才子
这副对联的作者正是明朝大名鼎鼎的才子徐渭。在明朝,才华横溢者数不胜数,徐渭在其中足以排进第一梯队。但与此同时,他的运气之差也是闻所未闻。基本上什么倒霉事都被他给碰上了。
徐渭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其父亲乃是四川夔州府的同知大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按理说徐渭的日子应该过得不错才对。可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徐渭出生不久,他的父亲便去世了,家中一下子失去了依靠,日子大不如前。
其次,徐渭是小妾所生,家中就他一个庶出,他的几个哥哥都是嫡子。因此徐渭的地位总是低人一等,他从小就受尽了兄长欺负。
后来,他的生母还被逐出家门,家中主母又去世,家中由他的哥哥做主。哥哥将他看作吃闲饭的,对他很不好。要不是因为封建礼数,以及顾忌家族名声,估计早将他给赶出门了。
不过老天爷是公平的,徐渭虽然年幼就经历了诸多不幸,但是他却格外有才华。他6岁开始读书上学,9岁便能写文章,十几岁时写出一篇《释毁》,让他远近闻名。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徐渭前途不可限量,因此有不少大户人家上门求亲。
有一个姓潘的富户,在了解到徐渭家里的情况后,向徐渭伸出了橄榄枝。他建议徐渭入赘自己家,等自己去世后,这家产也有徐渭一份。
那时候讲究长兄如父,徐渭的哥哥早就看这个弟弟不顺眼了,于是答应了这门婚事。而徐渭也想早点离开这个家庭,因此也没反对。
潘家是想趁着徐渭还没飞黄腾达,先下手为强,绑定这位将来的“官老爷”。可是谁也想不到,徐渭的科举之路十分不顺利。徐渭二十岁才考中秀才,直到四十一岁,参加了八次科举,硬是没能考中进士。
究其原因,还是徐渭这人喜欢自由散漫,说话口无遮拦,即使是在科举的试卷上也是如此。他的文章,指出了朝堂上的不少问题,还说了一些朝廷重臣的坏话,这种人,谁敢让他中进士?
比如当朝阁老严嵩,就是徐渭重点“问候”的目标。可想而知,只要严嵩还在朝堂一天,徐渭就没可能高中。徐渭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几年后却出现了一丝转机。
生活刚刚有些起色,就面对接连打击
当时倭寇屡屡危害明朝沿海一带,让人不胜其烦,后来甚至出现了倭寇攻城的事情。幸亏这些倭寇完全不懂攻城之法,没能打下城池,但是这让朝廷颜面尽失。为此,嘉庆皇帝下旨,要严厉处理倭寇问题。
作为嘉庆皇帝的“小棉袄”,严嵩自然不敢怠慢。恰好胡宗宪投奔严嵩门下,胡宗宪能力出众,很快便得到严嵩重用,升任浙直总督,负责倭寇一应事宜。
胡宗宪是严嵩手下少有的肯做实事的官员,他听说徐渭对倭寇十分了解,甚至还出谋划策挫败过几次倭寇。于是他三顾茅庐,恳请徐渭出山辅佐自己。
徐渭虽然很讨厌严嵩,但是见胡宗宪确实想要彻底解决倭寇一事,而且胡宗宪对他十分恭敬,实在让人盛情难却。最终,徐渭成为了胡宗宪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胡宗宪得以接连取得对倭寇的胜利。
照这样下去,徐渭的前途倒也是一片光明。可惜,世事难料。胡宗宪因为严嵩成事,也因为严嵩坏事。嘉庆十一年,严嵩倒台,被革职查办。新任内阁首辅大臣徐阶乃是严嵩的死对头,他一上任,就开始彻查严嵩的党羽。胡宗宪受到牵连,被下狱。徐渭也因此丢了工作。
就在此时,礼部尚书李春芳邀请徐渭做自己的属官。徐渭欣然前往,却因为自己性格洒脱,与李春芳这种古板的“道学先生”合不来而辞官。此举惹恼了李春芳,差点将徐渭治罪,幸亏好友出面说情,徐渭才躲过一劫。
后来朝廷旧事重提,彻查胡宗宪。他当初的幕僚有不少人受到牵连,徐渭总担心哪天轮到自己。因此开始神情恍惚,多次想要自尽未遂,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九次之多。
而与此同时,他的妻子潘氏早年去世,此时身边陪伴他的是继室张氏。此时的徐渭已经神志不清了,他怀疑张氏背叛了自己,于是怒而杀之。徐渭吃了官司,被关进大牢十几年之久。后来还是因为明神宗继位,大赦天下,徐渭才得以重见天日。此时,他已经53岁,是个垂垂老者。
晚年迟暮,留下一副“最懒”对联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徐渭将所有精力花在了书画上。他的书画轰动一时,被无数人所争抢。而徐渭晚年也正是靠着书画和诗作换钱度日。
别看徐渭这人一副洒脱的样子,其实他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随着年纪的不断增大,他时常回忆起自己“失败”的一生。有一天,他突然发出感叹,写下了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虽然上联、下联看上去一模一样,但是巧妙利用了“好”字多音字的特性,使得上下联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了。
上联是说,他年轻的时候,有条件、有机会好好读书,但是因为愤世嫉俗,没有珍惜。以至于几十年科举没有一个结果。
下联则是说,他年纪大了,想要好好读书,可惜生命快到尽头,已经没有机会了。从这副对联我们可以看出,徐渭后悔了。
徐渭一直到了人生的最后岁月,才意识到自己年少轻狂,荒废了太多时间。他觉得自己当时如果好好考取功名,入朝为官。也许就能早日赶走严嵩,一展抱负。他将自己的不得志归咎于没能高中进士。而以他的才华,考进士其实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其实,我们都知道,以徐渭的性格,即使入朝为官,也会显得格格不入,迟早会遭到排挤,被逐出朝堂的。
他的遭遇,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她的性格决定的。他明明有着一身艺术家的性格,却胸怀朝廷重臣的抱负,这才是他悲剧人生的根源所在。
不过,如果没有这么多坎坷的经历,徐渭也不可能有后来那么高的成就。毕竟,历史上的那些大艺术家,谁不是经历人生重大变故,才取得突破,创作出伟大杰作的呢?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哪里有那么多后悔药?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