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毛泽东执笔17次写下了经典传世的这6个字……

1 已有 4307 次阅读   2019-03-24 22:31   标签司马光  资治通鉴  治国就是治吏  史学双璧  毛泽东 
   
 
 
毛泽东17次批注,总结出6个字“治国就是治吏”!


作者 丹青飞狐  (著名艺术评论家)

 

读史书就像看高人下棋,看他们走的每一步,看他们的胜局,更看他们的败局,那些历史的印记,能让你在波诡云谲的人生道路上,笑对不同挑战,多出一些胜算。

《资治通鉴》就是一部这样的史书。

《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主编的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录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的历史发展轨迹,展示了历代王朝的兴衰交替,阐述了清正刚毅、忠孝信义的人生哲理,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的战国时期是一个崇尚谋略的时代,虽百家辈出,但所有的谋略无一例外都围绕着人性的弱点。在司马光的笔下,无论国君,还是寡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即使历史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你一样可以身临其境,为曾经雄据中原傲视诸侯的魏国而惋惜;为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时期最伟大军事家的命运而揪心;为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之术,纵横捭阖的韬略而鼓掌。

“商鞅变法”迈出了秦朝崛起的重要一步。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是这样描述“商鞅变法”的推进:变法令颁布一年后,秦国有上千人前往国都,控诉新法的不好。正值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商鞅就对秦王说:“新法之所以不能顺利施行,是因为上层人士带头违犯。”但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秦王下令让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太子的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再不敢造次,全都小心翼翼地遵从归附法令。

毛泽东17次批注《资治通鉴》,总结了6个字:治国就是治吏!


商鞅新法施行十年后,秦国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勇于为国作战,秦国跃居战国首强,最终统一了中国。

“商鞅变法”不仅让一个国家走向了强盛,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奠定并影响了中国未来两千年的政治体系。变则通,变则强,不变则衰,不变则亡。就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从战国、秦、汉,到三国、晋、隋、唐,中国历史进入到了高度发达的宋朝,儒学的复兴,经济文化的大繁荣,带来了政治的开明。与政治家王安石的政见对立,更让司马光对政权和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历时15年,终于完成巨作《资治通鉴》,使之成为与司马迁《史记》并列的中国古代史家绝笔,誉为“史学双璧”。

《资治通鉴》讲了一个唐太宗“贞观之治”空前盛世的故事。告诉人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司马光忽然话锋一转,叹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资治通鉴》曰:得财失行,吾所不取。告诉你,不义之财不可取。

《资治通鉴》曰:未雨绸缪。

《资治通鉴》曰:要得到必先给予。

《资治通鉴》曰: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资治通鉴》教你:隐忍、取舍、韬晦。保存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资治通鉴》让你知道什么才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资治通鉴》告诫大格局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从一个人的成败,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司马光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政权交替的血雨腥风,权谋交易的刀光剑影;看到了清正刚毅的艰辛,忠孝信义的伟大;看到了人性中善的光辉,丑的卑劣。那些个性分明的人物,都是华夏文明史上一步一步的足迹。所有牛逼闪闪的人生大戏,都逃不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轮回。

《资治通鉴》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已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伟人的非凡,文辞的华丽,而在于法规如何实施,秩序如何规范,人性如何调和。

《资治通鉴》不仅是帝王经筵上的必备教材,更是各界人士通向成功之路上的经典读物。 

天地间不可无有此书,人世间不可不读此书!

丹青飞狐读者专属优惠价268元

请点击购买:《资治通鉴》(文白对照)全套6册268元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