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就事论事,是易被忽视的高贵品质

4 已有 1592 次阅读   2018-07-30 07:17
就事论事,是易被忽视的高贵品质

就事论事,是一个成熟个体的高贵品质,也是一个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基石

作者:卓早早(富书签约作者)

01

这两天小表妹哭着跟我倾诉她的遭遇,说她被歧视了。

事情的起源很简单,在暑期夏令营里,小表妹没搞清楚时间表,第一堂课就迟到了。

错当然在她,可是班主任却自此对她产生了糟糕的印象。

此后,每次班会,小表妹就成了反面典型,被班主任拿来说事。

小表妹委屈极了,抽泣着问我:

我知道迟到不对,但是这件事为什么要与我的品行挂钩呢?单纯地就事论事,只惩罚我的迟到行为不行吗?

我很想安慰小表妹。可是转念一想,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就事论事的品质,真的是被大家有意无意地忽视掉了。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喜欢用单一的事件就去评判他人。本来寻常的事件,非要上升到人品性格的高度。

而且他们的评价标准还特别主观随意,完全没有客观的尺度。

在我看来,就事论事,是一个成熟个体的高贵品质,也是一个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基石。

02

就事论事,意指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

可是这些年每每发生公共事件,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人最先想到的总是去探究谁做了这件事、 ta是什么身份背景、ta以往的行事风格等等。

最后,才能够关注到事件本身。

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颠倒的逻辑顺序。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曾经两次遇到过服务员上错菜的事情。

两次她都是直接说出对方的错误,然后请求换回自己要的菜或者退菜。

不同的是,第一次她刚下飞机,风尘仆仆,穿着也很随意。于是周围的人就觉得朋友她是没事找事,一点都不宽宏大量体谅别人。

“不就一盘菜吗?上错了就不能吃了还是咋滴?”

第二次,朋友是跟客户在吃饭,衣着妆容气场全开。

同样的事情,围观群众的呼声就变成了支持。

一看就是精致女人,对生活质量有要求,所以对待菜品严格一点完全可以理解嘛。

你看,就因为对于做这件事的人的主观评判,影响了对于事件的客观判断。

其实不管是乞丐还是公主去吃饭,上错菜这种事,本就应该是服务员的错误,餐厅应该采取措施承担责任。

可惜在生活中,个人的切身感受往往是最真切的,我们总会倾向于以自己为中心思考,倾向于自以为的正确。

有时候这让我们很难看到事实的全貌,或者选择性失明。

人性是复杂的,即使是一辈子的善人,也有可能做过亏心之事;即使是公认的大恶棍,在某些特定时刻,也可能会做几件善事。

我们当然应该承认,就算是善人做了亏心事,这事也是错的;就算是大恶棍做了善事,这事也不能就不算作是善行了。

就事论事,能够让我们屏除由外部因素或自我立场所形成的“认知偏差”,更加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而更高效地处理问题。

03

很多夫妻或情侣吵架时,经常会从一件小事开始,逐步升级,互相指责批判,将小争执变成大战争。

这就是典型的不能就事论事造成的恶果。

如果在有矛盾时,双方都能有意识地将讨论点控制在当下发生的这一件事情上,不翻旧账,不人身攻击,那么吵架就真的不可怕。

只是两个人发现问题、继而集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已。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就事论事,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约定。

约定的内容是:避免互相无节制的评判,遵循相对客观的真理。

避免互相无节制的评判,就是尽量不要做过分的引申。

遵循客观真理就是不把事情以外的因素先入为主地作为评判的标准。

比如:一位地理学家A和普通人B争论一个地理问题,大家在讨论谁的答案正确时,很容易出现以下话语:

当然是A说的对啊!A可是XX头衔、XX身份的地理学家!B一个普通人,怎么能跟地理学家比?

这就是典型的不遵循客观真理,让先入为主的成见主宰自己判断。

另外,就事论事,还可以在不好的事情发生后,减轻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归罪心理。

还是情侣吵架的例子,很多女生在吵完架后,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想,是不是我哪里不好?还是他不爱我了?或者是我们真的不合适?

这种心理,就是归罪于人,本应是找出不好事情发生的原因并改进,却因为这种心理,往往将事情与人的界限混淆。到最后,伤神劳心还效果些微。

再比如,工作时,遇到老板发脾气或同事不好相处,本着就事论事的态度,确定自己的行事没有不妥之处后,就可以不用患得患失。

反过来,过分地去猜想老板或同事的心思,反而影响自己的状态。

04

不论是什么事件,大或者小,高深或浅显,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

要做到真正的就事论事,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思考方式,来逐步锻炼出这种品质。

首先,当我们对事情下判断前,最好先问自己,对这个事情自己下意识的看法是什么,有没有厌恶或赞同的明显倾向。

再想想,自己的这种下意识看法的依据是什么,能不能找到理由反驳。

这样几次三番,你会发现,你的很多理由其实站不住脚,然后就会自我审视,逐渐向更理性、更客观转变。

其次,讨论一件事情时,不要为了赢而讨论。

一旦有了争胜的心态,就会千方百计想要压过对方的观点,很容易就会偏到人身攻击上。

再次,记住任何脱离实际情况的假定,都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不要去假定,如果有个富婆要你男友去做小白脸,他会不会变心。

这种空泛且毫无根据的假定性问题,想多了,不仅对事件的有效解决没有好处,还很容易使自己陷入疑神疑鬼风声鹤唳的不健康状态中。

政治学家罗尔斯《正义论》中提到了一个术语,叫“无知之幕”,也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的社会处境暂时失明的情形。

一个站在“无知之幕”后面的人,既可能是比尔盖茨,也可能是一个非洲饥民。

如果你觉得正义就是杀光富人瓜分他的财产,万一“无知之幕”一拉开,发现自己就是比尔盖茨,恐怕你会后悔得一头撞死。

用作家刘瑜的话说,就是:“有当你不知道自己可能是谁时,才能想清楚什么是正义。

作者简介:卓早早,富书签约作者,90后留英硕士,外向孤独患者,味觉钝感,直觉敏锐,冷辣不忌,读书观影几家话,谈情论史一碗茶,诗酒趁年华。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