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书画知识] 不忘初心,与扇为伍

16 已有 5357 次阅读   2018-06-10 12:36
        文人爱扇,佳人亦爱扇。自古以来,才子与佳人便与扇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把中国扇就是深厚中国文化的缩影。
        折扇:斯人之必备,文人之标配

明清时期的读书人,审美形象往往是头戴方巾,手摇折扇。
        折扇又称聚头扇、撒扇,用竹木与纸张制成,收放自如,携带方便,更兼适合写字作画,可以彰显学养才情,因此为读书人所喜。文人好扇,遂将其美化、雅化,除了扇面上的书画,还有那附着的扇骨、扇坠、扇囊、扇盒,都极讲究,成为文玩古董。民国时期的笔记记载,琉璃厂的古董铺里,将折扇与笔墨纸砚一同售卖,其中不乏制扇名家的作品。
        在古时,折扇最初名为腰扇。

因携带方便,汉末时期即是达官显贵的喜爱之物。晋代,腰扇又称叠扇,已成上流社会男女通用的驱暑器具。

主导折扇潮流是明永乐帝,其曾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折扇大贵,成为一种时尚。

文人雅士学着互赠题诗词字折扇,表喻友情别意。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

至清代,江南一带折扇生产业已鼎盛至极。通过折扇这一媒介,历史典故众多。
       折扇这一生活用品,在古文人看来其表现出的是“气、节、风、骨”。

折扇冬藏夏出,顺应时令,谓之“气”;扇骨由竹制,竹子高节挺拔,谓之“节”;

扇子轻摇,风动凉生,谓之“风”;

扇子有架支撑,谓之“骨”。

如此,一把折扇在手,堪称大雅。

同时,折扇虽小,但尺寸扇面之间,山水、花鸟、人物却可尽情泼墨,书之疾厉、徐缓、顿挫,可依性而就,文人雅士间抒情达意,儒雅尽显。故折扇又有“怀袖雅物”之称,加之“扇”与“善”谐音,作为礼品赠送友人实乃佳物一件。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