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家访谈] 鸥洋,东方抒情意象油画拓荒者

8 已有 5731 次阅读   2016-01-24 15:07
【动态】鸥洋,东方抒情意象油画拓荒者
A-A+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聿立 广州日报社记者
  鸥洋是中国当代艺坛著名的油画家、国画家和教育家,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创作的轰动影响那个时代的《女民警》、《雏鹰展翅》、《新课堂》等经典作品,牢牢地确立了她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勇于开拓的鸥洋又开始了二十年的辛勤探索,她汇集东西方艺术的精粹,推出了开辟中国油画一方新的天空的东方抒情意象油画。时至今日,鸥洋特色独具的东方抒清意象油画已在中外画坛倍受关注,更再次奠定了她在现代艺坛显赫的地位。近日,鸥洋就油画创作、现状、市场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二十年来,您开创的东方抒情意象油画为中国油画开辟了一方新的天空,在国内外画坛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1991 年您的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时来自全国的批评家都给了高度的肯定,这一探索过程肯定是苦乐参半,请谈一下感想。
  鸥洋(以下简称“鸥”):其实,艺术家为了自己在艺术上有所作为都在进行着探索。文革前的“民族风”的提出和后来我意识到我们的绘画语言不应该千人一面,而是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这两个因素促使我探索、寻求新的绘画语言。1985年以前,我曾做过多种探索,都不太满意。1985年,赵无极来中国办了个学习班,我带着寻求新的绘画语言这个问题去学习,结果我的想法和赵无极的重视中国艺术的观点相吻合。接着,我就去美国考察各个美术馆。这次考察对我触动很大,我发现我们的绘画语言落后了几个世纪,我们一直在吃别人的残羹冷炙!于是我更加意识到模仿是没出息的,中国油画要走出去,一定要开拓。于是我抛弃以前的东西,从1986年开始了东方抒清意象油画的探索。现在,尽管这种探索在广东不被某些人认可,但北京与国外的艺术家已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管别人如何看,我都会走自己的路。
  记:您是油画家出身,可是奠定您在中国美术史地位的却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雏鹰展翅》、《新课堂》等政治现实主义水墨画作品,能否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
  鸥:水墨画《新课堂》和《雏鹰展翅》之所以能进入美术史,是因为我对绘画语言做了一些探索,使这些作品在当时有所开拓、突破。当时画这些画,一个原因是那时我的油画还没有定准位,加上那个时代对油画的要求是“红、光、亮’——不仅不让你有个性,还要求你做一种虚假的模式,我干脆就不画油画了。好在当时对创新很重视,我就用自己的国画基础把对阳光的感觉引入中国画,在国画中体现光和色,得到了美术界的认可,当时美术界的的评价是“鸥洋阳光第一次带进中国画中”。
  记:在创作中,画家有时会受到一些外因的影响,比如政治、经济等,就您的成功创作经验,您认为画家应如何恰当对待这些外因才能不失去自我?
  鸥:这些因素的影响时时都会有,但不管是政治原因还是经济原因,艺术家都不能失去自我,这要画家自己把握,关键是不要失去艺术家的良心。无论画什么,都要有个警戒线,那就是根据自己理解的、能够容忍的画,否则.就像我当年不画“红、光、亮”的油画一样逃避。现在也是这样,俗气的画我宁愿失去市场也不画。我的《新课堂》、《雏鹰展翅》 都是根据我自己的理解画的,而不是跟风。
  记:您曾把“意象”作为口号提出,那么,您是怎样发现、剖释“意象”这样一个非常中国化的概念,进而把其灌输到您的创作中去的?
  鸥:“意象”是我针对具像和抽象提出来的。西方的作品重具像、抽象,而“意象”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经典的审美概念,是我们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没有的。我的作品中并不只是表现画面,而是更强调“意在画外,画中有诗”,就是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表示画外更多深层的东西。“意象”是我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开拓。现在,不少油画家大多按照传统的画,也有许多艺术家直接钻入西方的前卫中,他们缺少的恰恰是把东方审美的核心融入西方油画这样中西结合的东西。我以后还要这样走下去,把追求“意象”做得更透,通过小小的绘画语言让画面包涵更多的东西,让作品情景交融,达到齐白石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让诗情画意体现在油画中。其实,这件事情很多老前辈都开始做了,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意象”这一概念…… 
  (文章来源:2004年9月5日采访鸥洋发表于“广州日报”)

(个人剪影另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