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自由联盟 - 墨缘

  • 分享

    王羲之不是中国书法的至高点 2017-01-18 典典 三典轩书法界

    2待秋 2017-01-19 18:03
    王羲之不是中国书法的至高点
    自从唐太宗李世民大力宣扬王羲之的书法之后,历代书法家和书法批评家都对王羲之推崇倍至,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代书法,则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峰,而王羲之就是这最高峰上的至高点,被誉为“书圣”。

    一千多年来,几乎没有人怀疑过以上的观点,也许只有米癫子米芾酒醉时才把王羲之的书法大骂了一通,其余的就很难听到什么批评意见了。那么,王羲之真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峰吗?其实并不见得。

    一、东晋的书法并不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峰

    撇开以刀刻为主要书写工具的甲骨文不管,以毛笔书法为代表的中国书法应该是从秦朝开始的,只不过当时的书体还比较单一,主要以小篆为主。汉代则出现了隶书,三国和西晋时期才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了草书、行书、楷书等新书体。应该说,此时的草书、行书、楷书等新书体还是很不成熟的。而此后不久的东晋时期还正是新书体发展的初期,我们很难想象,就在新书体出现才一百多年的东晋,中国书法就达到了它的最高峰,而此后近一千五百年的发展竟没能超越这一高峰。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高潮和衰弱的过程,比如中国古代诗歌,从最早的《诗经》到清代的诗歌,至少经历了两千五百年的发展史。毫无疑问,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出现在唐代,而杜甫和李白就是最高峰上的至高点,而李白、杜甫的时代距《诗经》的编定年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在此之前,古代诗歌已经经历了几次发展高峰,《诗经》是一个高峰,楚辞是一个高峰,魏晋诗歌是一个高峰,而在盛唐的李杜则是最高峰上的至高点。在李杜之前,已经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大诗人,如屈原、曹植、陶渊明等等,可以说到唐代,诗歌已经有了很高的发展起点,再加上唐代科举制度的大力推行,重视以诗取士,唐代诗歌的高度繁荣也就理所当然了。而作为盛唐诗歌最强音的李杜诗歌,自然是这最高峰上的至高点。其他的艺术形式,如古代散文,从春秋战国的诸子散文开始到明清的小品文,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最高峰出现在经历千年发展之后的宋代,而中国绘画拥有更长的发展史,高峰也出现在宋代。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其最高峰的出现总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而唯独发展历史同样漫长的中国书法的最高峰却被认为出现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初期,这本身就是令人怀疑的。

    虽然东晋时期书法风气很盛,书法的发展水平也确实很高,但毕竟起点较低,也就是说在东晋之前,我们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大书法家。大概在王羲之之前的书法家中,最值得一提的只有张芝和钟繇了,虽然后人对张钟二人有极高的评价,但张钟二人的书法真迹在唐宋就很罕见了,现在则早就失传了。所以我们现在评价张、钟二人的书法的依据只能是唐人的评价,而唐代以前或唐代初期的书法批评家又无缘见识以颜、柳为代表的唐代书法和苏、黄、米为代表的宋代书法,所以,他们二人得到的仅次于王羲之的评价也不能证明他们的书法高出后世的这些著名的书法家。更何况,从后人临摹翻刻下来的作品来看,无论张的草书还是钟的楷书,都还带有明显的隶意,也就是说他们正处在新书体的发展阶段,还远没有达到新书体的高峰。至于王羲之的师父卫夫人,连王羲之本人也认为其水平有限。既然王羲之的前辈水平有限,而王羲之的出现就突然令中国书法达到了其两千多年发展史的最高峰也就是令人怀疑的事了。

    二、王羲之被推上“书圣”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唐太宗的极力宣扬

    东晋以后书法的发展水平又如何呢?从唐代开始至明清,由于科举制度的推行,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书法,而且很多著名的大诗人、大文学家都是书法家,他们的出现更提高了书法的艺术品质,书法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众所周知,君临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欣赏王羲之的书法,甚至到了极度崇拜的地步,他大肆收集王羲之的真迹,又命令他的名臣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诸遂良等大量地临摹翻刻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传播天下。王羲之的名贴《兰亭序》更是被推上了神话般的地位,出现了无数的临本、摹本、刻本,后来又由于真迹陪葬昭陵,《兰亭序》更是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数人以毕生精力临摩研习,乃至后来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由于一代圣主的推崇,天下掀起了学习王羲之书法的热潮。这种影响不仅仅限于当时,而是影响了今后一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史。历代的帝王、书法家、书法批评家都对王羲之有太多的赞美之辞,王羲之终于被推上了中国书法的最高峰。

    其实王的书法在东晋乃至在唐代以前并没有得到高度评价,甚至还不如他的儿子王献之。应该说艺术的评价水平是和艺术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的,如果说东晋的书法水平是最高的,那么东晋的书法批评水平也应该是不低的,但王在东晋及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得到很高的评价直到李世民的出现。而反观其它的艺术形式,如李杜的诗歌,在当时就与日月同辉;如韩苏的散文,在当时就有万人景仰。这也使人怀疑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当然,书法家的水平不能只看批评家对他的评价,还要看他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的实际水平。但不幸的是虽然王留下了很多作品,但真迹几乎没有了,著名的《兰亭序》当然是摹刻本,就连名列“三希堂”之首的《快雪时晴》帖,其文物价值似乎更在其书法价值之上。而从《兰亭序》来看,其字姿婀娜妩媚,与传说中的魏晋人物有的那种萧散简远之气似乎相去甚远,所以很难从现存的书法作品来肯定王羲之书圣的地位。

    三、历代书家对王羲之的高度评价源于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崇古”情结

    中国人的“崇古”向来是最出名的。我们的古人在发表意见的时候,总是要先说“古之圣人如何如何”,我们历来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时代在上古时代,最圣明的君主是尧舜,最大的圣人是孔子,最好的医师是华佗。其实就先不说别的,最好的医师是华佗就简直是一个笑话。同样的,在书法领域,也需要一个圣人,这个书法圣人首先在书法领域要能算得上古人,当然要有一定的书法水平,在唐太宗的极力鼓吹下,人们选择了王羲之。

    中国的古代书法家往往就是中国的文人,中国的文人是谦虚的,但往往又是自负的,又具有文人相轻的特点,他们往往自称不敢与古人相比,但跟本朝相比还是绰绰有余的。如赵孟  、董其昌等都说过这样类似的话。他们往往对古人谦虚,对今人自负,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特点。

    四、唐宋时代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期

    中国书法的最高峰应出现在唐宋时期。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各种书体日趋成熟,各种书体的差别也越来越大,一个书法家精通所有的书体也就越来越困难,因此,各种书体的最高峰由不同的书法家达到也就不足为奇了。具体地说,楷书的最高峰是颜真卿,草书是张旭、怀素,行书则是宋代的苏轼,其主要理由如下:

    1、楷书方面,唐代书法历来被称为“尚法”的书法,而讲求法度正是楷书发展到一个极高水平的直接体现。有唐一代涌现了大批著名的以楷书见长的书法家,如:初唐的欧、虞、诸、薛,以及后来的颜真卿和柳公权。而颜真卿更是大家中的大家,是唐代楷书的集大成者。颜真卿的书法,从某种程度上说,体现出了大唐王朝的磅礴与雄浑。唐王朝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时期,唐代的艺术水平也无疑是中国古代最高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天下之能事毕矣。”苏东坡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艺术全才,诗词文赋,书画医佛无所不精,加之他时出唐王朝之后文化艺术同样高度繁荣的宋王朝,他无疑是最有权评论中国古代的艺术发展水平的。当他在评价中国古代各种艺术形式的最高成就时,在书法领域选择了颜真卿而不是王羲之,把颜真卿和杜甫、韩愈相提并论,他无疑是慎重的,也无疑是结论性的。因此,颜真卿的楷书作为中国古代楷书艺术的最高峰是毫无疑问的。虽然王羲之的楷书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那更多是楷书发展初期的所体现的那种原始的古朴的美,那是一种风格,但那绝对不是最高水平,就好象甲骨文所体现出的那种古朴苍凉之美,那也是一种未经雕琢的原始美,不是书法的最高水平。

    2、行书方面,虽然王羲之的《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但前面已经提到,那更多是由于唐太宗极力鼓吹的缘故,其实,就《兰亭序》所表现出来的妩媚婀娜之风来看,几乎不是王羲之的风格,至于所谓的萧散简远的晋人风骨更是一点也无。其实行书的真正高度繁荣是在宋代,以著名的苏、黄、米为代表,而以苏轼为最高峰。二王父子的行书水平也很高,但那是发展的起步阶段,唐代则不时尚行书,虽然颜真卿的行书也倍受后人推崇,而他的《祭侄文稿》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但颜真卿毕竟以余力为之,乃无意为之。书法,有意为之为第一层次,无意为之为第二层次,先有意为之而后无意为之为最高层次。而王、颜的行书都是第二层次。而宋人的行书才是最高层次。由于宋王朝的时代特色,宋代的文人已缺少了唐代文人的万丈雄心,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书法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后人所概括出来的“尚意”倾向。而行书也包括行楷书、行草书的繁荣正是符合了这种“尚意”潮流。应该说宋代的文人生活在唐代文人的阴影下是不幸的,他们要想从唐代文人的阴影里走出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也正是靠创新,宋代的文学艺术又在唐代之后出现了高度繁荣。宋词是一个例子,宋代的古文运动也是一个例子。书法艺术也是一样,只有创新才有出路。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书法家就是走一条完全不同于晋人和唐人的路。注重我书写我意,注重个人情感的宣泄。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从这里都可以看出,苏轼是很注重创新的,他既不同于晋人的尚韵,更不拘泥于唐人的法度,是无法之法。

    从刚才所说的书法的三个层次来看,苏的书法是最高层次,苏还曾说过,“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就是一种有意而后无意的境界。唐代著名的书法批评家张怀谨曾说过,杰出的书法家,自然要有极其娴熟的书写技巧,但这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有“天性”即天赋,所谓:“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从这一点上说,宋代的书法家无疑是有天赋的。宋代的书法家往往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在文艺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天赋。如苏、黄、米、宋徽宗等,他们的书法往往体现了他们自身的文学修养,体现了他们的艺术气质,是他们真正天性的流露。特别是苏轼,他的诗歌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也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水平,作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最后完成者,其散文也代表了唐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在绘画方面,他还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创始人,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苏轼是中国古代绝无仅有的文学艺术全才,他的书法就是他无与伦比的天性的自然流露,其书风天真烂漫,豪迈洒脱,既无王羲之婀娜之态,又无颜真卿做作之姿,作品所流露的书卷气决非王、颜可比,所以,苏东坡的行书才是中国书法行书发展的最高峰。

    在草书方面,最高峰应是张旭和怀素。应该说,草书是最适合于书法家书写性情的书体,当然更适合于表现豪迈、洒脱、奔放不羁的性情。而王的性格显然不是很适合于草书的要求,反观张旭和怀素则不然。张旭是唐代著名的酒中八仙之一,绰号“张颠”,其诗歌也有一定名气,而其草书更是和裴旻的剑,李白的诗并称“三绝”,能与李白的诗并称,其草书的水平可想而知。而怀素更被称为“狂素”,他的一生就是草书的一生,他就是为草书而生的,甚至他就是草书的化身了。所以他被后人誉为“草圣”也就不足为怪了。

    综上所述,虽然王羲之在草书,行书、楷书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中国书法史上罕见的诸体皆精的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史的一座丰碑,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史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书法家,从单种书体上说,王羲之并不是真正的最高峰。真正的最高峰,楷书颜真卿,草书张旭和怀素,行书苏东坡
你还不是该群组正式成员,不能参与讨论。 现在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