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淘品欣赏] 探寻蒲甘,心灵在万千佛塔中荡涤

1 已有 1727 次阅读   2018-08-12 07:36
探寻蒲甘,心灵在万千佛塔中荡涤
分类:心灵旅图 | 标签: 缅甸   蒲甘   佛塔   荡涤   普通  
2017-01-12 20:54阅读(67)评论(20)


探寻蒲甘,心灵在万千佛塔中荡涤

普通\文图

   

缅甸蒲甘,古称阿利摩陀那补罗,坐落在缅甸中部的伊洛瓦底江左岸,为历代蒲甘王朝的都城。据统计,自公元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蒲甘先后建造的佛塔数量高达万余座,因此蒲甘也被称为“万塔之城”。

促成我来缅甸蒲甘的原因,缘于几年前看过朋友拍的一组照片。成百上千座佛塔林立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乃至以后的日子里,脑海中也经常浮现出这一幅景象,可以说也时常牵动着我的心绪。这是怎样一个情形的佛教国度呢?带着十分的虔诚,我踏上了这个佛教文化盛行的神秘国度。

凌晨五点半钟,一阵阵“叮呤呤,叮呤呤……”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昨天,从昆明飞曼德勒,原计划是接着从曼德勒飞蒲甘。由于飞蒲甘的飞机临时取消,二百多公里的路程,坐着一辆老式大巴,竟然摇摇摆摆地走了将近五个钟头。到了酒店时已经晚上九点多钟。所以,一夜睡得很沉,要不是酒店的叫早电话准时响起,我不知会酣睡到几时。

这是一所坐落于蒲甘老城热带雨林中的酒店,住房全部是别墅式的一层独立房屋。晚上光线暗,看不清楚周围环境,从酒店大厅出来便跟着服务生走,经过了很长的一条用石头砌成的小道。小道两旁及房子窗前屋后,种植着各种叫不上名的树木,灰暗的路灯下,树叶散发出绿油油的亮光。十月,缅甸依然还是雨季的尾声,空气里的湿度加上三十六、七度的高温,能明显的感觉到,处处都有一股热带雨林特有的潮湿味道。

酒店处在密林深处,周围没有一点喧嚣,环境安静的出奇。然而,就在后半夜,我却感觉好像窗外有滴滴答答的雨声,又好像似在梦境里。记得昨天傍晚,车子快到蒲甘时,天边是看见有闪电了划过天空。地陪阿哲还说:“现在的蒲甘,是雨季和旱季的交替时节,经常都有雨突然降临的。”坐在车里,看着车窗外面远处美丽多彩的天空和晚霞,说实话,我并不相信阿哲的话。其实,从内心深处是不愿意相信他的话是真的,必定对于摄影而言,有阳光有好的光线还是可贵的。不论是早晨或者傍晚,我希望看到的是:迷人的天空霞光烂漫,金色的阳光照射着大地上的万千佛塔。而此时,我只能默默祈愿期望好运降临。

    背上摄影包走出房间,果不其然,外面仍然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水打在宽大的叶片上,发出啪啪的声响,一到室外身体就异常的闷热,而心中却是生发了丝丝凉意。再抬头望了下天空,也不见有一丁半点的星光,显然天空云层还是很浓很厚。

    “要去登塔看日出吗?”踌躇之时,一个当地男子从酒店大门前旁边的丛林中冒了出来。他接着用不太流利的英语继续说道:“我知道那座塔最高,可以爬上去,看日出最好,坐小马车过去,不贵的。”男子看上去三十多岁,脸色油黑,穿着本地人穿的筒裙,长袖衬衣的领子扣得紧紧的。显然,他是常年在酒店附近招揽客人的生意人,很善于跟游客们打交道。

    其实,在我们住的酒店门前,就是一座高大的佛塔,但显然要看蒲甘平原早晨的日出和万千佛塔的景象,还要去更高而且是还能攀爬的佛塔才行。瑞山陀佛塔便是这样一座佛塔,要看日出或日落,不论是旅游攻略或是当地人,都会推荐这座塔。瑞山多佛塔其实离我们住地并不远,车行十来分钟便到了。

漆黑的天空下,看不清佛塔的全貌,只借着头灯往照了照,这是一座有八、九层楼高的佛塔。然而想要上到瑞山陀塔的上面平台去,必需要攀爬佛塔异常陡峭的台阶。台阶之陡,目测大概也有七、八十度的样子。虽然阶梯两旁安装了铁水管子做成的扶手,依然还是要十分小心,否则稍不留神跌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而在上塔之前,还必须脱掉鞋袜,赤脚攀爬。对不善赤脚走路还要背着深重的摄影包的我们来说,无形中增加了攀爬的难度。在缅甸佛塔和佛寺是最神圣的地方,而人们认为鞋是最肮脏最龌龊的东西,所以无论是上佛塔,进寺院,见法师,都必须脱去鞋袜。也因此缅甸人从小便养成了常年只穿拖鞋的习惯,而且是最方便的“人字拖”,不分男女老少,不论贫富践贵,人脚一双。进寺脱鞋,出寺穿鞋,进进出出,随脱随穿随走,实在是方便即了。而我们也入乡随俗,不在穿徙步旅游鞋,要么也换成了当地的“人字拖”,要么就穿一双方便的布鞋。




要想看最美的风景,就必须有所付出。爬上塔顶已经汗水淋漓,此时天空依然是灰蒙蒙的,而淅淅小雨却完全停下。站在高高的塔上放眼望去,可以一览广袤的蒲甘平原。随着天空渐渐发白,大地上的佛塔也慢慢地呈现出来。举目四眺,蒲甘大地的热带雨林中,数不清的佛塔林林总总,高矮不一,从广阔的原野一直延伸到伊洛瓦底江和远处的山脉尽头,壮观的场景让人惊叹不已。

    是谁建造了如此令人震撼的佛塔呢?史料记载公元1044年,阿如律陀王在这里创建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的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笃信佛教,他在征服缅南部直通王国时曾获32部《三藏》经和300名高僧和技艺高超的工匠多人。于是便开始在蒲甘大造佛塔,佛教也因此开始盛行。他们认为建造佛塔就是人生最大的善果,而这个善果并非个人独享而是可以惠及众生。所以之后历年历代,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把能修建一座佛塔作为最大的愿望。据说25平方公里面积的古城蒲甘,最多时曾建造过上万座佛塔,可谓是:“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也由此,可以看出佛教在缅甸是多么深入人心。



不久,佛塔上人越来越多,上下三层一米多宽的平台上,站满了来看日出的各国游人。所幸我来得早,已经选好位置支上了三脚架。而这时天空也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头顶原先厚厚的云层已经消散,虽然东方的天边,太阳没有从地平线上红彤彤的升起,但是上面一些的云团却拉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等待着太阳的喷薄而出,一切都好像戏剧故事情节一样,让人觉得那么出乎意料。地面上潮湿的雨林中,在阳光作用下升起了一些淡淡的雾霭,笼罩着熠熠生辉的佛塔;从云层里透出来的阳光,缓缓地从佛塔之间漫过,沐浴着蒲甘大地。

此时此刻,空气沁人肺腑,万物沉浸在一派温润祥和的氛围里。

    心静默,情淡然,只庆幸没有错过眼前如此美妙的景致,那怕它不是那么极致和完美。

    

    相信此时周围的人们,也被万千佛塔的壮观景象感染了。身边的快门声响彻一片,谁都不愿失去这稍纵即逝的瞬间。而有些人则只是静静地看着,并不露出半点声色。我想,不论是试图用相机留下精彩的瞬间也好,纯粹用心去感受也罢,这个瞬间之所以让我们心灵激荡、沉静或者思想,必定是什么东西触动了我们灵魂,虽然不会是同一个答案。也许,久居都市满是浮尘的灵魂,只有在这万千佛塔烟雨中,才会得到最好的荡涤。

傍晚,日落时分,夕阳下的佛塔又是另外一种景致。阳光不再如朝阳那般耀眼,而是变得清温婉了许多,柔和地映照在佛塔上,留下了长长的影子。仔细观赏你会发现,其实蒲甘的佛塔建筑并非都一个模样。由于经历了不同的年代,佛塔建造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甚至于完全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有的塔顶金光闪闪,有的墙壁洁白素雅;有的造型高大敦厚,有的则是小巧精致;有的形如金字塔,有的形似古城堡,而每座佛塔都技艺精湛、匠心别具又巧夺天工。



随着太阳的渐渐落幕,游人也相继散去。而我却依然驻足在佛塔之上,凝视着四周的佛塔,看着他们渐渐隐没在夜色之中。此时的我,似乎也交融于佛塔的历史长河里,感受时光的变迁,岁月的更迭。在这片土地上,伊洛瓦底江的河水曾经流淌过多少故事,一座座高耸在天地间的佛塔,又承载了多少人义无反顾的信仰呢?也许,一切都会变,永恒不变的只是我们曾经的初心。


    

    在蒲甘三天的时间里,早晚光线最佳时登佛塔拍摄,白天光线平淡时就去看看蒲甘有名的佛塔,或者去周边的村庄拍摄一些人文照片。在蒲甘众多的佛塔中,瑞山陀塔高约八层楼,因日落观赏而闻名;瑞西贡塔内珍藏有佛牙,像一座金塔,以宏伟壮丽著称,也是缅甸宗教建筑史上最有意义的建筑;阿南达寺呈正方形,寺内有四座金色佛像,分别面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塔内的佛像千姿百态,浮雕、壁画精美,有缅甸的“龙门石窟”之称;悉隆敏罗神庙为蒲甘最后建造的大寺庙之一,是蒲甘最后一座缅甸风格的塔寺。



缅甸是一个全民信佛的国度,缅甸也是一个微笑的国度,人们真诚、善良、友好。相信这一点给很多来缅甸旅游的人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因此人们总是会把微笑和缅甸联系起来,可以说缅甸人让自己微笑的名片传遍了全世界。虽然缅甸相对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人们生活并不富裕,但人们却有一棵快乐的心。无论在村庄、学校或者作坊,也无论是小孩、老人或僧人,看到你总会给你一个会心的微笑。





我不得不说,在蒲甘拍摄的几天,上天给了我足够多的机遇,纵然时常也有雨来打扰,但是必定在其中又有明媚的阳光来光顾。大多情况是合适的时间拍摄合适的题材,比如早晚拍摄佛塔风光时总会有一点点阳光,起码不至于是下雨的;而在一天的下雨时段,又可以拍摄一些室内的内容,比如拍当地手工作坊,传统产品漆具工艺品制作或者是寺庙的内景。因此,虽然未能拍到想要的那种热气球在佛塔上空的照片,我也已经心满意足了。

第三天早上,本来原定是吃过早餐就前往机场的,但有意犹未尽的朋友,提出还想拍伊洛瓦底江岸边早晨的佛塔。

于是凌晨时分,茫茫夜色中经过沉睡中的小村庄,穿越几片玉米和庄稼地,我们又来到了头天傍晚找到的一个拍摄地点。这是一处蒲甘老城边上的荒野之地,四下杂草丛生,一些大小不一的佛塔散落其间。爬上一个小山坡上,我借着头灯安装好了三脚架,等待着黎明的到来。就在此时,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还来不及收拾好三脚架,大雨便哗啦啦的从天空倾泄下来。

逃命似跑进一个小佛塔躲雨。佛塔内部很小,大概只有两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面塑有一尊面带笑容的佛像,与我近在咫尺。看着佛像意味深长微笑的表情,我感觉他可能在嘲笑我们说:“你们这邦家伙,差不多得了,不要太贪了。”

坐在赶往机场的巴士车上,身后的蒲甘佛塔和伊洛瓦底江慢慢消失在视线里。我想,顺其自然,不贪不拒,虽说是佛教中一条基本处事教义,但同样对我们平常人来说,也是应当有的一种心态;而我的下一站摄影旅程,是否好运不得而知,唯一能确定的只是一切都不确定。

(感谢您关注普通博客,所有博文、图片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保持原文链接,请勿修改文章及图片。商用约稿请联系,Email:putong@vip.163.com, QQ:366891808。)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