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高山 流水 知音

7 已有 3029 次阅读   2019-09-12 12:21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高山 流水 知音 

关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是笛子的思念。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是古琴的风雅。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琵琶的絮语。

高堂一听风雪寒,坐客低回为凄怆,是二胡的呜咽。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箜篌的清吟……

一种古乐器,一分韵致,容千言万语,留千古绝唱。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热播,乐,内发于心,外呈于器,此刻,最宜静赏美如其名的风华国乐……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古琴,也叫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古代文人的必修课"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

早在西汉时期,文人们便公认"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古琴之于自然,是深度的灵魂契合。于是,文人喜欢把琴带到山水之中,抚琴自乐,逍遥自在。魏晋时期,阮籍、嵇康等竹林隐士在山水之间弹琴自娱;东晋的田园隐士陶渊明,也喜欢自备无弦琴一张,每朋酒之会,就抚而和之,怡然自得。

儒家看重音乐的教化功能,提倡"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而古琴则是礼乐之首,尤其担负着"正人心"的作用。绝大部分古琴曲都要符合儒家"中正平和"的雅乐审美。汉班固的《白虎通·礼乐》一语道破其本质:"琴者,禁也,所以禁淫邪,正人心也。"

如此寂寞又备受推崇的古琴,好似高士,以微小的清音,传承在文人士大夫的书房与自然山水中,千百年来,不绝如缕。其文化早已超出音乐的范畴,而达到了"琴道"的境界。

◎《中国器乐电视大赛》关永琪演奏《流水》

二胡

声如洞箫亢如歌,众音疑是此最多。

◎ 北京,苍松翠柏掩映的一隅。

图/视觉中国

二胡,极具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拉弦乐器。古代又称为奚琴、嵇琴,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作为胡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二胡如今在各地都达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在民乐团中是主要的旋律乐器,亦是各族音乐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和主奏乐器。

二胡的特色在于它的歌唱性,唯有西方的小提琴可以与之相比,它善于叙事,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关于此点,宋代刘敞诗中有着生动的描述:"奚人作琴便马上,弦以双茧绝清壮。高堂一听风雪寒,坐客低回为凄怆。声如洞箫亢如歌,众音疑是此最多。可怜繁手无断续,谁道丝声不如竹。 "

中国二胡历来有"凄凉的东音,怀乡的西音,思亲的南音,离别的北音"之说。历代二胡名曲多凄楚,揉弦如抽泣,运弓若喟叹,连弓时如同千里愁云无断绝,断弓处恰似万家掩面不成声。《汉宫秋月》的幽怨哀婉,《江河水》的悲愤激越,《二泉映月》的苍凉沉郁,《病中吟》的凄苦无奈……无不体现出二胡这种乐器天生的悲情。

琵琶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反弹琵琶 莫高窟112窟 中唐 图/敦煌研究院

琵琶的故事,还要伴着一首首琵琶曲来聆听。

最早的琵琶声,盖可推至秦始皇修长城时期。苦于劳役的劳工们,可能受北域民族乐风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乐器来自娱,这便是早期的琵琶——"批把","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琵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左右手可以充分展示音与音的关系,在音色上有明暗、虚实、软硬等对比,还可以凭借音色、力度等来表现一音三折的流动性。其音乐语言的基本特性,在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中就能找到答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的指法道尽了所有弹拨乐的妙处。这种妙处,又浸染着传统中国文化的意境。有琵琶演奏家认为,琵琶的魅力还在于文曲。文曲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很多左手指法,比如按弦、推拉、吟揉、抹滑、打、带、颤等,讲究细微的变化和韵味,富含深沉的美学。这是其他国家弹拨乐器没有的。它在音符与音符之间经常留白,这一点很像中国画的留白。白居易的《琵琶行》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这种感觉。

平生愿,愿作乐中筝

◎ 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古筝遇知音。

图/视觉中国

筝是唐代人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因战国时期曾在秦国(现在的陕西省)一带广泛流传,故后世将其称为秦筝。白居易曾有言,"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唐人不再喜欢听琴,因为有了筝。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在五言绝句《听筝》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场景:一位美人素手拨筝,筝的装饰极尽华美,弦柱闪着点点金光,令人惊艳……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这位美人高超的筝技,或秦筝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但出人意料的是,诗人笔锋陡转,描写这位美人为了引起知音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在诗人的笔下获得了奇妙的统一,意趣无穷。

有乐评家称琵琶为侠者,直捷大气;把笛比作书生,悠远潇洒;而筝是儿女,有幽微,有淡雅,有质朴,吟猱按放正是她的功夫,人与人间的情感才是她的根本,生命境界在此体现的是温润体贴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二十五弦瑟,为目前发现最完整的秦汉古瑟之一。

从《诗经》里"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到对酒当歌的曹操诵出"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再到李商隐的情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瑟"这件中国最古老的弦鸣乐器之一,承载着古人的真挚情感。

瑟在西周时期就被应用于宫廷雅乐之中,但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失传,唐宋以来的后世瑟已不同于古瑟,至明清时期瑟已经成为一种礼器。瑟的没落,从唐代诗人张籍的《废瑟词》中可见端倪,"古瑟在匣谁复识,玉柱颠倒朱丝黑。千年曲谱不分明,乐府无人传正声。"

还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二十五弦瑟,保留了完整的丝质瑟弦,为琴弦复原提供了参照。不过,"五十弦"的古瑟为何缩水一半?据《史记》记载,相传素女将瑟弹得哀婉惨绝,黄帝越听越悲伤,不能自已,最后派人将瑟破掉一半,心情才渐渐平复。

◎古琴演奏家丁承运与妻子傅丽娜在《国家宝藏》节目琴瑟和鸣一曲《神人畅》

编钟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当一切都静下来的时候,最美妙的钟磬之声还有余响。这是无声诗境中的美好画面。

传说,钟创始于"五帝"时期,最早的钟是由陶土烧成的陶器,通过敲击,便有了钟声,钟声低沉,若有回音,仿佛来自上天的庄重嘱托。

商代中晚期,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青铜钟开始出现。为了演奏复杂的乐音,人们将钟编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就成了编钟。古人称青铜为"吉金",编钟由青铜铸成,发出的声音便称"金声"。

说起编钟,最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保存近乎完整,气势宏大,令人赞叹。它由65件体积不同的钟组成,分3层悬挂在L型的钟架上。其中,上层是19件小型钮钟,音色清脆透明,十分响亮;中层则是33件甬钟,音色温和圆润;下层是12件大型甬钟和1件镈钟。甬钟音色低沉浑厚,回音较长。编钟出土时仍基本保持下葬时的状态,其音乐性能卓越,到今天仍可一演千年前的音韵风采。

◎这是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后第三次奏响。1997年,音乐人谭盾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大型交响乐《交响曲1997:天·地·人》时,由国家特批再次敲响编钟。

箜篌

一声一声鸣锡锡,一弦一弦如撼铃。

箜篌[kōng hóu]最辉煌的岁月是在汉唐时期,即使在民间也很流行,甚至会弹奏箜篌是衡量一个女子有才学的标志之一。东汉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一开头即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在古代上层社会,箜篌可是宫廷庆典和豪华欢宴的"座上客"。它巍峨身躯和华贵仪表以及丰富而恢宏的音响与那些黄袍加身、凤冠霞帔的达官贵胄们的身份相称,自然就成为历代宫廷乐器之王了。

唐明皇不仅自己善弹箜篌,而且还乐于教别人弹。因此,唐代出了李凭这样杰出的箜篌演奏大师也就不足为怪了。天才诗人李贺有首充满浪漫奇崛想象的千古绝唱《李凭箜篌引》赞之: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此外,以善于描绘弹拨乐器演奏著称的顾况的长诗《李供奉弹箜篌歌》最为生动和流行: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罗绮屏,一弦一弦如撼铃。

急弹好,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

左手低,右手举,易调移音天赐与。

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

手头疾,腕头软,来来去去如风卷。

声清泠泠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

美女争窥玳瑁帘,圣人卷上真珠箔。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以至"不惜千金买一弄"。可见李氏身价之高,也足见箜篌在当时乐器中的地位。

◎《中国器乐电视大赛》高岩蕊箜篌演奏《大鱼》

内容/整编自《中华遗产》等

谁家的清笛渐响渐远

响过浮生多少年

谁家唱断的锦瑟丝弦

惊起西风冷楼阙……

当天籁从中国传统乐器

倾泻而出的刹那间

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

空气中流淌的是高山 是流水

是秋月 是落花 是冬雪

是亘古不绝的情意结……

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

就是风华国乐之美

不要忘

那属于礼乐之邦的非凡之音!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王若璐

国粹团队招募☞ 原创散文诗歌摄影作者&朗诵主播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1973期,主编微信gxjc03。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主 编 推 荐 阅 读

主 编 推 荐 精 品

喜欢点这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