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乾隆= 有害垃圾,毕加索= ?

已有 1732 次阅读   2019-07-11 15:39
乾隆= 有害垃圾,毕加索= ?
2019-07-09 21:05 意外艺术

有没有发现,追星的人越来越多,“动静”也越来越大。

前段时间,张若昀唐艺昕结婚那天,微博热搜接连“爆”了几回,双宋离婚、李晨范冰冰分手,每次事件一出,对粉丝来说都是一场大地震。

对于CP拆分这件事,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的粉丝,估计都没少掐架,认为是对方的责任。

其实,粉丝不仅会回护自己的偶像,内部之间也有不少“斗争”。

花钱的看不起没花钱的,到现场应援的看不起不愿意到场的,形成一条鄙视链,甚至要给对方“垃圾分类”,要证明的无非一点——我比你高级,但有时候谁都不服谁。

究竟哪种追星行为更值得被肯定?艺术家们告诉你答案。

职位最高,级别最低

要说这几年哪个皇帝最火,那肯定非乾隆莫属。

《还珠格格》、《延禧攻略》、《如懿传》等一大批电视剧,硬是将乾隆捧成了一线网红。

咱们不确定乾隆喜不喜欢网红这个身份,但另一个身份,乾隆倒总是乐在其中——追星男孩。

他的爱豆都是大大有名的艺术家,作为国家最高级的公务员,乾隆经常能运用职权,搜罗爱豆们的真迹。

只是,追星族乾隆有一个坏习惯,总喜欢在偶像面前狂刷存在感,刷存在感的方式,就是题字盖章,刷起来还没完没了。

据《乾隆宝薮》记,乾隆有 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就有500多个

乾隆的部分印章

乾隆有一间小黑屋,专门用来赏玩书画(盖章题字),因为收藏了三件稀世珍宝,所以改名叫三希堂。

这三件珍宝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还有王珣的《伯远帖》。

对这三件作品,乾隆的评价可是很高:

“虽丰城之剑,合浦之珠,无以逾此。子墨有灵,能不畅然蹈抃而愉快也耶。”

评价越高,盖起章提起字来越不手软:

《快雪时晴帖》被乾隆盖上了各种印章,还提了一个巨大的“神”字,送自己的字迹坐上了C位。

更惨的是王献之的《中秋帖》,总共就写了三十多个字,乾隆光印章就盖了七八十个,更别提题字了。

《伯远帖》据说是现在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书法真迹,也被乾隆盖得乱七八糟。

在众多爱豆之中,乾隆对赵孟頫情有独钟,因此赵孟頫的作品,也遭殃最深。

赵大师确实有本事,在书法上,他的风格结构严整,笔法圆熟,创造了“赵体”,被推崇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在绘画上,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只是好不容易留下几件作品传世,到了乾隆这个头号粉丝手上,像是刚被拔过罐。

赵孟頫 《人骑图》

这些题字和盖章,就像是现代人发的弹幕,是乾隆抒发对偶像感情,提升存在感的重要途径。

但乾隆这么做满足了自己追星的欲望,却破坏了爱豆流传下来的作品的完整度。

这在艺术家饭圈,是要受好几吨白眼的,按现在的垃圾分类标准,乾隆估计只能被扔进有害垃圾桶里。

爱你,就让你参与我的艺术

风格化用

如果要投票选现代人最喜爱的十大艺术家,梵高一定名列前茅。

但人气爆高的梵高,也有自己为之沉迷的偶像。

他的偶像叫歌川广重,是日本浮世绘三杰之一,梵高曾多次临摹过他的画作。

歌川广重画像

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家小迷弟,梵高追起星来可不只是临摹那么简单。

在临摹的过程中,他从偶像的作品中充分汲取营养,让自己的艺术更加充实。

歌川广重最为人称道的,不是浮世绘中传统的花街柳巷题材,而是风景绘。

《东海道五十三次》 歌川广重

梵高在一次看到歌川广重等浮世绘画师的展览后,就曾向高更大力称赞。

梵高所在的时代,新古典主义还比较盛行,构图强调对称,在形式上力求和谐完美。

安格尔的《泉》,就是讲究对称美的典范

歌川广重作品的构图就常常打破传统的古典透视法则,给人以灵动活泼之感。

日本浮世绘画风景时,经常用的是横版,但歌川广重的作品中,就有很多竖版构图。

当在竖版上进行透视时,天空会占据很大画面,对别人来说,这可能是一大阻碍。

但歌川广重有意把地平线拉高或压低,把前景物象拉近放大,再切断一部分主体, 冲击力和纵深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还有一种动态感。

左为歌川广重《龟户梅屋》,右为梵高仿作

这种灵活又富有冲击力的构图方法,时常能在梵高画中看到。

此外,歌川广重还在作品中引用来自西方的颜料,作品中的色彩柔和绚丽又有感伤气氛,也对梵高的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歌川广重的蓝与梵高的蓝

所以,可以看到,歌川广重对梵高的影响颇深。

从偶像身上汲取力量,在偶像的指引下成长,这难道不是追星的人一直以来的追求么?

作品致敬

咱们追星的时候,总会遇到那些时刻,想把一些很重要的东西献给偶像,让他成为自己王冠上的那枚珍珠。

对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作品,而更感人的追星方式,就是把自己的作品献给偶像了。

咱们都知道毕加索的CP是马蒂斯,但咱们恐怕很少知道毕加索的偶像——爱德华·马奈。

马奈 《自画像和调色板》

这要从1863年的落选者沙龙说起。

在当时,艺术家想要上位,最快的方法就是参加官方展览,但是有很多画不被官方认可,落选者只好自己组织“落选者沙龙”。

但在当年的沙龙里,即使是“自由”的落选者,也被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吓住了。

在这幅画上,两位西装革履的绅士正在吃午餐,在他们身旁陪同的竟然是一位裸女。

令当时的巴黎人气愤的,不是这个女人裸露,而是她很可能是个妓女。

她衣服刚刚脱到脚下,毫不害羞地看着观众,丝毫不在乎身上的裸露,仿佛裸露只是场交易。

在西方,的确有很多裸露身体的画,但在西方传统中,神才有资格裸体,普通人要想被表现成裸体的形象,就得“假扮”成神,因此描绘“人”裸露的作品是很罕见的。

《维纳斯的诞生》

一个似乎是妓女的人享受神的“特权”,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毫不知羞地脱衣服?难怪大家会说这幅画伤风败俗。

另一方面,马奈也通过这种方式,讽刺了当时巴黎绅士们的道貌岸然。

在技术上,这幅画不像学院派那样力求完美和谐,甚至像是一幅拙劣的画作——几乎没有景深、左下角的野餐物品显得凌乱,

没有追求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后面的女子显得像是两米高的巨人......

种种表现,都让马奈显得像是一个反叛者,反叛传统绘画、学院派的刻板,也反叛固化的传统观念。

正是这种反叛精神, 让马奈成了现代艺术的源头,无形之中影响了莫奈等一大批画家。

几十年之后,在现代艺术的大旗之下,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异军突起,继续对传统的绘画形式进行颠覆。

《亚威农少女》,毕加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毕加索用自己的立体派风格,一次次地加工重现着这幅画。

一生之中,他画了一百多张《草地上的午餐》,来以一个现代艺术“后生”的身份,用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风格,向现代主义的源头致敬。

功成名就之后,把自己最耀眼最得意的东西献给偶像,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高级的追星方式。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追星的大家,心底里想必都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我成为和他一样好的人,站在偶像身边,散发着跟他身上一样耀眼的光芒。

艺术家追星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

咱们从小就知道,中国有位擅长画马的大师,叫徐悲鸿,但是印象里应该端庄稳重的大师,追起星来疯狂程度比起现代人毫不逊色。

徐悲鸿 《六骏图》

他的爱豆叫任伯年,清末画家,属于“海上画派”,因为过分优秀,被列为“海上四杰”之一。

任伯年的作品中经常见到对生活的捕捉与巧妙运用,他有着超强的写实能力,笔下的人物都活灵活现。

据说徐悲鸿的追星之路,就是因为看到了任伯年的《钟馗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徐悲鸿多喜欢任伯年?

任伯年曾长期在上海卖画,徐悲鸿来上海学画、卖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用现在的说法,这叫重走爱豆走过的路。

西方技法是任伯年作品中的显著特点,徐悲鸿也考到过西方留学学画,从技法上向偶像靠拢。

徐悲鸿 《奔马图》

徐悲鸿的《奔马图》,马的两条腿线条很有力量感,仿佛要冲破画面伸出来,前大后小的画面也遵循了西方的透视技法。

这是在专业能力上向偶像靠拢。

除此之外,徐悲鸿还逢人就安利自己的爱豆,偶像不在面前也要狂吹彩虹屁。

动嘴也就算了,他还动腿探访,动手为任伯年编写年谱,写成《任伯年评传》。

但徐悲鸿追星真正成功的一点,是他终于成了跟偶像一样好的人。

在身价上,据说最初徐悲鸿画三四张画,才能换来偶像的一张画,后来他名气见长,跟偶像的画价钱比达到了1:1。

在成就上,徐悲鸿对中国画坛影响很大,被称为“金陵三杰”,长期从事美术教育,任过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多年之后功成名就,能够和任伯年比肩,散发着同样耀眼光芒的徐悲鸿,想必会想起年少时,第一眼见到任伯年画作时的惊艳。

那是他追星之路的起点,也是他灿烂人生的起点。

我们追星,究竟在追什么?

饭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我觉得,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追星其实都是在找归属。

人们在为自己找偶像的时候,其实是在找一个可以投射的目标,告诉自己他就是未来我想要的样子,是我未来想成为的人。

爱豆的存在,应该是能帮你迈过高山,跨过深河,去摆平一道道坎,激励着你成为更好的人,而不是盲目的狂热过后,只剩下一片虚无。

莎士比亚曾写过:“不要盲目崇拜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美。”

喜欢别人的时候,也记得留住喜欢的自己。

作者|秦捉月

简介|我睡了晚安

<END>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