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收藏·市场] 施大畏:被遮蔽的与被阐释的

2 已有 2467 次阅读   2018-10-19 20:21   标签文化  艺术  收藏 


施大畏(1950年生)浙江湖州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华艺术宫馆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施大畏在连环画创作上曾经取得过相当骄人的成就。80年代,他创作的连环画《清兵入塞》、《暴风骤雨》曾先后获得第二、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奖。进入90年代,他将全部精力转入独幅作品的创作。在担负上海中国画院领导繁忙行政工作的同时,他的艺术风格日趋成熟,出现连续的井喷式的爆发,除常规的国画创作外,他最为吸引人的创作是一组以《生命》作为标题的大型系列性组画。它们是《大禹的传说》、《国殇》、《兵车行》、《天京之变》、《长征》、《归途——西路军妇女团纪实》、《皖南事变》、《上海,您早》。


  曾不止一次地在各种美术展览会上直面这些作品。它们通常都被陈列在展览大厅的中央,统一的210cm×480cm的巨大尺幅,以宽银幕和纪念碑式的气势,俯瞰着你,包围着你,逼视着你,摇撼、震慑乃至净化着你的灵魂。


  这些作品还保留着画家当年创作连环画的某些特征,如对叙事成分要素的关注,对主题性的不加掩饰的探究和表现欲望,对场景和人物关系的用心处理;但更多地却是体现了画家对传统国画创作的思考和革新,特别是用中国画形式来展现前无古人的宏大历史场景的实验和决心。


  这批作品的母题无疑是历史性的、悲壮的、宏阔的,而且大都是英雄主义的、以人物造型为主体的。它们展示了画家对历史的深度思考和追索。几乎每一幅作品都有着占据画面突出部分或成为视觉中心的主要人物,如大禹、屈原、洪秀全、毛泽东、朱德、叶挺、陈毅。在这些作品中,黑白灰成为造型的基调。许多重要的历史现象被浓重的黑灰块面像阴云一样遮蔽着。被遮蔽的或者是活动着的群像,或者是一具具被扭曲的肉体,或者是层层堆积的尸体。有时会有一张张冷峻的脸庞、一对对尖利的幽蓝目光,透过阴影凸现出来。和我们一样,面对被阴影遮蔽的历史真实,更加深了我们探索黑洞般历史之谜的强烈欲望。


  在这批作品中,色彩被压缩到最低限度,历史被呈现为单纯的黑白灰。这里体现了画家对历史色彩的最基本认知。但是,最低限度的色彩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们一旦出现,通常会释放出巨大的能指力量,让你产生广阔的历史联想,而不仅仅是作为历史气氛的被动烘托。残阳如血一般,它们通常都传达了画家悲壮甚至是悲愤的心情。其中最触目的是《国殇》,那些黄色的野菊如此耀眼地点缀着画面。这是对被战争吞噬的平凡生命的祭奠,更是对流逝时光和历史的祭奠,幽蓝的目光死而复生、顽强地闪亮着,要再看一眼生命依恋的世界,令观者的灵魂为之哆嗦。


  所以,这批作品是叙事的,但它们决不是旁观冷漠、无动于衷的叙事。它们传达了画家现代的历史理念。但现代的历史理念本身就不是钢铁般冰冷的理性,相反它处处渗透了画家表现主义的激情。画家把这批表现历史的作品命名为《生命》。自始至终让芸芸众生的被历史遗忘的生命和躯体,包围着主体,这就是一种对人和生命的人道主义陈述。历史凸现的也许是英雄,但为历史前进奠基、真正充溢历史空间、让历史张开的,却是凡夫俗子的血肉之躯。历史怎么能忘记、又怎么去公开地对待那些将全部青春的美丽,献出在东归途中的西路军女战士呢?


  历史在施大畏笔下,像舞台。当某几处被聚光灯照亮的时候,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内容被遮蔽被忽略。于是,通常一部完整的自然流程的历史总是被解构的。在《生命》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硬边式的黑块面对历史场景的切割和错位。我想,这也许可以被视作一位中国画家世纪之交对历史的思索,对中国画笔墨如何再现重大历史的实验。这是中国传统笔墨在现代对时代川流的穿透。

文/毛时安

资料由北京松云堂画廊编辑整理。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