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艺术评论

6 已有 2149 次阅读   2018-05-15 20:43
                   相关艺术评论


在今天的山水画格局中,宋玉麟以他的特殊姿态为人注目。他有意继承中国古典绘画中的“仿似”传统,不懈地追慕山水画史中的精美片断,坦然地向人们承认仰息于历代大师笔墨的愿望。这也毫无奇怪,在很多情形下,就像是文字的魅力激发了作家写作欲望一样,恰恰是博物馆的魅力而并非再现自然的欲望,唤起宋玉麟了画家的创作激情。对于宋玉麟来说,“不要背上创新的包袱”,便是自然不过的选择了。 然而,尽管宋玉麟游刃有余的熟练操作着山水画史中诸位名家的技法表现,但他并不急于触及传统山水画的“性情”核心,这即是他与过去山水画家的本质差别。在传统山水画中,山形草貌的勾勒只是表达的符号,“性情”流露才是表达的最终结果,其中也包括了画家必备的哲学和玄学的形而上学观念。而对于宋玉麟来说,这些都淡淡地隐去了,绘画本身的言语符号,才是他真正所关心的内容。


绘画的言语符号可以成为独立的审美内容,大概是到二十世纪才被充分肯定的。以往,它更多的是体现精神意志的某种成分,而无纯粹的意义。现代主义艺术将言语符号的功效彻底放大,让视觉表现出了更多的接受方式,这一点也常常影响到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宋玉麟的作品即说明了他的注意力更多地为古代山水画那些“有意味的形式”所吸引,笔墨经营也展示了一个现代画家对形式元素的敏感把握。因此,他才能以符合法度的谐调笔意,分别处理宋人的一派整肃,或是元人的无限幽逸。尽管身着旧式长衫,但在形式感灵活而贴切的把握中,宋玉麟难掩一个现代画家魅力十足的专业素质,在他的山水画中,这种优越感一览无余。

 

只对绘画本身负责的艺术要求,使宋玉麟完全摆脱了过去山水画者在苦求“性情”表达方面的精神重负。正因为这样才容易理解,同样出自于他的笔下,为什么可以时而披挂吴门画派的妩艳,时而又转诉龚贤式的苍厚,气息的变换进退自如,出人意料。这并非是宋玉麟有着怎样过人的气质和宽容度,而是他根本不考虑“词”不“达意”的问题。从古典的精神氛围中逃出,专注于现代人在绘画功能上的愉悦需求,这是几乎改变传统山水画性质的事情,或者说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所以,从宋玉麟的画中,已经找不到以往山水画中常有的那种消极意味,甚至在他摩写的八大山人的笔意中,也完全感受不到原有的荒凉与悲情。


著名评论家马鸿增的评价:“如果说:中国山水画可分为师于人--师于物--师于心"这三个层次,三种品位,那么宋玉麟创作确乎已进入‘师心’之境。玉麟的画耐读,耐品味,耐把玩,正是由于他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和驾驭笔墨丘壑的能力。试析其特征:一、强调整体。作画笔墨层次繁复,先用‘骨法用笔’打底,后又淡化线条,隐去生,涩,露,使画面丰富而不琐碎。二、打破陈式。其丘壑构成常吸收西画几何形体交叉法制,将山体外形简化,相互穿插,开合有致,造成新颖的视觉感受。三、截断取景。平日好作长卷,以描写丘壑中腹为主,再将境界左右推开,犹如摄影特写,使影物分外鲜明强烈。四、细勾水纹。此为古代界画之法,引入水墨写意之境,笔致婉畅而富装饰性,水势与山势,形成横与纵、动与静、柔与刚的对比,使画面节奏起伏,变化丰富,堪称妙绝,这些特征性的艺术语言,已成为玉麟画风的‘符号’。”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