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赵富忠笔名破石的日志

赵富忠笔名破石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艺行·游记] 游无为米公祠记

5 已有 3553 次阅读   2018-11-16 00:34
《游无为米公祠记》
作者:赵富忠笔名破石
  米公祠位于无城西南杏花泉中心小学附近,为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当年任官时的官邸。昔日,米芾曾在无为军任地方长官,为官清廉,勤政爱民,造福一方,故而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同时,此公善书法,声名远播,享誉千古。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书法家,当地人在其死后,将原有的州衙旧邸,连同内部的宝晋斋一同改建,取名为米公祠。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早就听说米公祠的相关情况,可惜一直忙于学业和工作,在外奔波,故而没有机会返回故里,拜访一下这位先贤的旧居,一睹当年“米颠拜石”的场景。由于最近出门办事,刚好途径县城,便早早打听好位置,提前赶到县城进行寻访。
  眼下正是中国地产热的时期,我所在的这座无为县城也是如此,很多地方都在拆迁、改建,匆匆数年不见,已经面貌大变。不得已求教多位长者,才打听到具体途径。终于,在县城里左拐右转几个来回后,看到米公祠的大门。从远处望去,一座小小的门,挂着牌子,两个守门的工作人员正在闲聊,并没有什么气派景象,周围还都是正在施工的工地,显得很寥落。
  一开始见到米公祠的大门,不免感觉有些失望,周围的一片狼藉,嘈杂的环境,再加上酷日当头,怎么也无法使人回想起一千多年前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在此即兴挥毫泼墨,写出很多传世的经典之作。
  话虽如此,既来之,则安之。一登门之后,之前所有杂乱的感觉,立马让人渐渐消弭。只见米公祠内部,都是一些古建筑,如聚山阁、投砚亭等,古色古香,而且还有修竹等植被,郁郁成荫。其中,令我印象至深的就是墨池和宝晋斋。
  对于墨池而言,古代有很多关于墨池的传说,且不闻曾巩曾经就写过一篇《墨池记》,而米襄阳的墨池来历,也非同一般。据史料记载,当年米芾在此进行书画创作,闻得周围池塘蛙声一片,甚是聒噪,于是写一个“止”字,包住一方砚台,投入池中,瞬间蛙声停歇。待到第二日人们发现池水尽如墨色。故而,后人将此处称为“墨池”,并在池上修建一亭台,取名为“投砚亭”。看到这个故事,不免让人觉得好笑。估计当时米公书画创作时,癫狂发作,吓得小青蛙们不轻,它们都赶紧连夜搬家了。同时,在墨池的北边,还有一个稀罕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拜石”。相传米南宫驻守无为,听闻濡河中有怪石,乃是陨石,从天空降落,多孔似人形,便将此石移到官邸的墨池旁,绕了左三圈、右三圈,叹言“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倒头便拜。自此以后,我们这位行事作风怪异的米大人便经常穿戴袍笏来叩拜,还与之称兄道弟,因而后人就有“米颠拜石”的典故。总的看来,这事搞得有点迷信色彩,神经性颠狂症发作的不轻,难怪米南宫为此受到弹劾,遭受处罚。
  再一处便是宝晋斋,这三个字,冷眼人一看就知道里面有宝贝。可不是,宝晋斋里面不仅珍藏晋唐以来的152方石碑,而且还有米芾本人的篆书作品及其他墨迹珍品,细细数来,可算作一部简略版的中国书法史,其价值自然不可估量。同时,这不仅对于中国文学、历史以及艺术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而且对于一个书法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求学的“圣地”,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可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宝晋斋暂时不对外开放,只能从门外的玻璃窗,约略看到里面米公的石像,其他则不详。
  当然,通过宝晋斋这个斋号,我们后人可以看到晋人书法,尤其是二王,对于米芾的影响,也可以很好的从侧面告诫后世的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一定要从古人那里讨消息,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就。
  其实,细想起来,米公祠里面的规模不是很大,进去后闲逛一下便出来了。同时,再加上赶时间去火车站,故而算是一次匆匆的拜访,希望下一次,待其修缮完毕,一睹宝晋斋碑刻的真容,方能算是不虚此行。
  以上就是这一次对于米公祠游览过程中所见所闻的感受,由于记录成文的时间,间隔较长,只能约略做些处理,是为记。
  (2018年6月19日星期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