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赵富忠笔名破石的日志

赵富忠笔名破石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艺术杂谈] 对于那些死后成名的艺术家,只能说数学太差!

7 已有 2903 次阅读   2019-07-20 17:05

常有朋友感叹很多搞书画的艺术家,生前默默无闻,直到死后才名声大噪,感到尤为可惜。其实在笔者看来,更可悲的就是那些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依旧是寂寥得很的艺术家,什么也没有留下来,这才是真正的可悲。那么这些艺术家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的下场呢?主要还是因为数学没有学好。具体情况,且看书法家破石细细道来。

首先,艺术的成功和年龄有直接的关系吗?

对于艺术的成功和年龄是否有关系这个问题,说句实话,可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对于艺术家却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古代那些非常著名的书画家的例子来说明。先说画《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人家创作这幅经典之作时二十岁不到。再说一说米芾写《方圆庵记》的时候,也就三十出头。再有就是王羲之活了五十多岁,王献之、孙过庭以及王宠大约也就四十多岁也就一命呜呼了!可以说,这些人能够在历史上取得这么大的影响力,和年龄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

当然可能会有人说欧阳询、颜真卿以及柳公权这些人不是高寿吗?但是你要知道人家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早已经成名,作品拿出来放在历史上绝对都是一流的大家。比如说柳公权的《菩提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而如今,很多人提到某某艺术家,就说他们专研艺术三十年、四十年的,以此决定艺术水平的高下,其实未必靠谱。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和年龄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要不然超过六十岁的书法家那么多,也没有谁比得上书圣王羲之。

其实,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和数学有关系。

对于搞艺术的人,一定要知道里面的加减乘除这个要诀,才能确保艺术之路的成功。所谓加法就是艺术入门要早下手为强,一寸光阴一寸功,早早创作出自己的一批艺术精品,才是实现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所谓减法,就是要减少不必要的应酬,降低对于生活的多方面欲望,专心致志于自己的艺术人生。说白了就是“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达到术业有专攻。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只有你足够年轻,才能继续在艺术修炼成功之后,保有相当的精力和能力去推广和宣传,否则自然是生前没有什么名气,死后也会无人问津。

至于所谓的乘法,那就是等待自己学有所成,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宣传推广自己的艺术成果,赢得本应有的名利。这些过程,可能看似急功近利,但也是成功的必然之路。若是真才实学,任何不违道德、法律的宣传推广,本也无可厚非。比如,很多艺术家借助媒体和协会宣传造势,这也是正常现象,不必要有心理负担。况且,怀素当年为了宣传自己的书法,不也是借助自己的叔父钱起,跑到都城到处结交王公贵族,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从而一举成名。

至于除法就更很好理解,那就是注重自己的人品修养,不要做那些作奸犯科的勾当就行了,否则东窗事发,可能导致自己的艺术成就被一票否决。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蔡京和秦桧,他俩原本都是大书法家,可是人品有问题,被后世唾弃,也就谈不上艺术成就和影响力。

故而本文说专业搞艺术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艺术有时候就是一道数学题,且要懂得如何驾驭艺术的加减乘除,确保自己的艺术人生多姿多彩。至于那些业余爱好的朋友,也可以借鉴。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