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华书法的评赏案例,必然离不开“字如其人”,柳公权曾说“心迹如笔迹”正直、忠贞的人,书法自然精妙,比如颜真卿、虞世南、岳飞等人,品德高尚,功绩显赫,用笔沉着有力、正大明朗,皆是“字如其人”的象征,当然除了这几位,“民族英雄”林则徐,亦是“字如其人”最佳典范。

林则徐“虎门硝烟”的事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勇于抗争,为民为国的精神,受到世人尊崇,号称“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美国纽约华埠中心,东百老汇街前,就矗立着他的铜像,由此可见,林则徐的伟大,其字与品性相同,亦是刚健有力,笔笔沉着凝练、正气浩然,具有民族傲骨。

据史册记载,林则徐的书法技巧,学自钟繇、张芝、二王、欧阳询、文徵明等名家,融合诸家特色,笔法深厚,他写给郭柏荫的信件中,曾说:“有刚柔相济之道,取《皇甫碑》、《灵飞经》二种帖,每日早晚更端临写,则风神可以两得”,林则徐既得“唐楷”严谨之风,还有钟绍京的绰约曼妙,深谙多元之美。

当然时代影响,清朝的文人学子,必须学习“馆阁体”,林则徐为了科考,自然不例外,对于它们亦有临学,字迹带有“赵董”和“馆阁体”的影子,用墨清淡净润,笔画干练,路径清晰,时而姿态俊媚,美感十分鲜明,确有几分“馆阁体”意向,后世很多喷子,抓住这一点,大肆进行批判。

他们嘲讽林则徐的字迹庸俗,技艺浅薄,没有内涵和意韵,经不住品析,乃是无法进入展览的“俗书”,这个观点大多特错,我们欣赏目前问世的林则徐真迹——《无量寿经》,书于公元1837年,为给恩师陶澍贺祝寿,用金粉加入墨汁,写在瓷青纸,上面字字由黄金写成,笔画遒劲,干脆利落。

横画如铁戟横空,竖笔似苍松立雪,转折处棱角如刀削斧凿,形成“铁线银钩”的视觉张力,章法排布合理有序,看似通篇平整,实则轻微错落,蕴含“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节奏,生机无限,可谓尽显“中国字”的正气,狠狠打脸网络喷子,既是艺术的绝唱,更是民族的脊梁。

李元度所写的《国朝先正事略》中,有一篇《林文忠公事略》记载:“林则徐在塞外,求题咏者,虽踵接不暇应也。至是始得肆意,远近争宝之。伊犁为塞外大都会,不数月缣楮一空,公手迹遍冰天雪海中矣”,林则徐的字迹乃是珍宝,即便赴任新疆,上门求字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

您对于林则徐的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