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中国书法界,我为你悲哀!(6)

8 已有 946 次阅读   2014-06-21 08:01   标签中国 

中国书法界,我为你悲哀!(6)

【来源:北京文学  作者:李南友】

 

五、创新不是胡来

 

 

  创造新的书法流派,探索新的创作道路,决非坏事,应该提倡,但决不能说,只要写了一种“字体”,都算流派,而没有好坏之分。

  李?同志曾说:“日本‘前卫’艺术中的书法很怪,但作为流派亦无妨,可有时说不上是写字了,‘前卫’到字形都不可辨了。”

  崇善先生说,在书法领域内,有一种可以体现书法艺术的基因,这个基因暂且叫它为“书法元素”,如刚柔、虚实、曲直、欹正、长短、大小、粗细、方圆、疏密、正锋、侧锋、内?、外拓、一?直下、非一?直下、相向、相背、滑涩、疏密、枯润、浓淡等等,这种元素因为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人们只能发现它,补充它,而不能改变它,但使用这些元素的方法与手段是可以变的。多少耐人寻味的法书,无不出于这些不变的元素和变化的手段,因此说元素是不能变的,应用元素的手段是可以变、而且应当变的。

  所谓变法,变的不是什么法则,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元素的应用而已,所谓“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这些方法对初学者来说是入门的阶梯,对提高者来说,却是应该突破的框框,但是元代大书画家赵孟?提出的“结字因时相傅,用笔千古不易”的原则不能随意变。

  中国几千年来的无数书法家总结了大量的书法经验,而现在不少年轻的从事书法艺术的人,面对这么多宏篇巨著、光辉典范,却熟视无睹,对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经验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并且把它们一脚踢开,自己另搞一套,没有写几天字,就侈谈什么“创新”。

  据说历史上东都乞儿用脚趾夹着笔写字,还有用嘴叼着笔书写。如今,不仅有继承其衣钵者,甚至更有甚者,或倒立着用头发写字,或干脆连笔都不要,用脚丫子写字,或用水桶倒着墨水在严肃的广场上跟着大拖布“写”字等等,这种杂耍式的表演,有的电视台居然还视作书法的“创新”,天下的奇观,被送上屏幕,甚至有人还想将其申请记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往往熔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出作者的道德和情操,当然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并不一定是书法家,但是真正的书法家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这关系到作者的气质、书风,能不能脱俗和获得更高成就的问题。凡是书法作品华而不实或未能免俗者,多与缺乏文学素养有关,凡是著名书法家,大都是些学识丰富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也有的是诗书画印四绝的大艺术家。艺术的天地广阔得很,中国书法大有驰骋的空间。

  可是有的年轻人不肯在真正的书法、学养上下功夫,却别出心裁地学所谓小孩子写字。

  有一位颇有名气的“书画家”,有时还担任全国性的书法评委。有一次,我去石家庄,一家画廊里就挂着他的两幅字。我对同去的一位朋友说:“不行,这种书法居然也挂在这里,误人子弟。”我的那位朋友说:“王先生是名人。”我十分生硬地回答他:“名人怎么啦,名人也不能这样写!”我那朋友又说:“王先生是模仿小学生写的。”我回答:“孩子的童真怎么能模仿,何况,他模仿的孩子肯定是个学习不好,字写得很差的学生,而决不是优等生。有点东施效颦。越效仿越丑,一个书法家,为什么要陷入这样没有出息的怪圈呢?”

  从石家庄回家,我看到一本很有权威性的杂志上吹捧这位王先生书法的文章:说什么“……匠心自运,沿于右任、康有为、沈曾植、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诸家而上溯魏晋唐宋,接绪上述以碑入帖,或以帖化碑之诸家的脉胳,大胆掺和汉晋砖瓦文字,三代铜器铭文及历代民间书法于一体,求质朴、求真率,求自然、求野逸,求纵横,故于八十年代中间卓然成一己风范……”这位所谓书评家二千来字的文章,全是此类吹破了天的陈词滥调,但我仔细反复对照所附的书法照片,怎么一句也对不上号,我怀疑自己是否有偏见,后来又请教了好几位书法家、鉴赏家都摇摇头,说“搞不懂是怎么回事”。他们还告诉我,这种胡说八道的书评家大有人在,而这位王先生据说在全国性的书展评委中还担任了多次有权有职的负责人,他们喜欢这种莫名其妙的怪字,凡符合他们口味的“书法”,往往能入选或评上奖。最近著名的一次全国性的展览会上,书法家协会某领导拍板定下一名金奖,展出后,大家笑掉大牙,这位金奖获得者连基本的笔法都还不会。

  鉴赏一幅作品的优劣,有着基本的标准。艺术作品的优劣标准没有硬指标,但决非是虚无的。人们对美丑、优劣有个相对的解释和认同。

  也许王先生会说,我是模仿新疆楼兰女尸墓中出土的小学生作业本上的书法,我笔笔有据,那么我可以告诉王先生,第一,古人并非什么都好;第二,这位小学生即使在那个时代也并非是优等生,更不是书法家,不过是纨?子弟之类天天挨老师手板的劣等生,我们何必去模仿他呢?

  即使模仿当代小学生的书法,当代的少年书法家成千上万,他们创作的奇思妙想,我们已经叹为观止,用不着我们去凑热闹。而且,在我看来,王先生模仿的作品也不是上品,更何况,童稚、率真是无法模仿的。因为,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具有一种不可抑制的自发性特点,因为很少有外在规范的制约和很少有理性因素的干扰。只有在自由的精神空间里,才会有率真的情感流露,而只有率真的艺术品,才能抵达自然无凿的朴美境界,饱经风霜的成年人是无法恢复那种童稚和率真的。一意模仿,只能反巧成拙,那么这种模仿性的流派,还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的书法艺术还有大量急需探索和开垦的处女地,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放在那种没有意义的流派的探索上。

  某些评论家一味地吹捧这类流派似乎更是要不得。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