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左各庄海潮禅院

4 已有 6997 次阅读   2012-04-16 00:54   标签花木  改名  佛教活动  文安县  最大的 
左各庄海潮禅院
海潮禅院 --------
左各庄最负盛名的佛教古刹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这就是左各庄海潮院。
 海潮院位左各庄皇道口东侧,是文安县左各庄重建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八方佛寺院。由一个院落组成,海潮院又叫老母爷庙,始建于明朝年间,但是她创建的确切时间已经无从考察。乾隆47年(公元1782年)扩建,二百多年过去了,这座佛教古刹历经风雨,今天,她作为左各庄佛教活动的中心和著名的文化胜迹强烈地吸引着八方信众。 相传在数百年前,海潮院的一个和尚救了一条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小花蛇,并将其放回生。几十年后,这个和尚得了重病,奄奄一息,这时候,当年得到和尚救治的小花蛇出现了,它含来灵草,救活了和尚。后来,僧侣们感念小花蛇的恩情,便将老母爷寺改名为了海潮寺。不过,这只是民间流传的一个美好的传说。 海潮院大殿内藏有铜制观音菩萨座像,佛高2米,是在河北省唐县请人制成的。光是菩萨的莲化座的莲花瓣就有二三百个,还有地藏王菩萨像,药师佛像等。工艺和艺术水平很高。
 现在,在海潮院里面还保存着一对井玉树先生的木刻瓦对,保存完好,用木制的木匣子装放。井玉树:字丹木,号柏亭。清雍正时(1723-1735年)直隶(今河北省)文安人。工八法,精篆、隶。善山水、法沈周,巨幅尤佳。每饮酒半酣,挥洒淋漓,若有神助。有柏亭铁戏印谱。《墨香居画识、广印人传、墨林今话》井玉树,我县乾隆时期人,京南著名书法家。下面录其几段事迹,以飨读者。
 井玉树幼年习书,精通书画。其习书方法也与他人不同,不是在纸上,而是在一张黑漆八仙桌上练习,或干或擦后再写。但其在文章方面并不出色,屡试不第。一次去在京做官的姐夫纪大人家作客。正值纪大人上早朝,自己索性便道书房。在书案上见到一把精致折扇,简直是爱不释手,书兴大发,随即在折扇上题诗一首,并在另一面作画一幅,可谓珠联璧合。正值兴高时纪大人回到府中,见扇后大惊失色。原来此扇为御用品,乾隆皇帝特命纪大人在其上题诗作画。井玉树在得知后也不知所措。纪大人便命井玉树早早回家,万一有什么事自己好一力承担。数日后,乾隆皇帝问及御扇时,纪大人立即跪于金殿之上,称御扇被自己污了(意即在其书画时写错了或是被墨弄脏了),乾隆不信,问其真相,纪大人才说明是其妻弟在不知情况下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乾隆闻听于此,心想其妻弟也必是文人墨客,否则不会这样做的。便命纪大人拿来御扇一看。乾隆见后,龙颜大悦,当即便要召见井玉树,无奈井玉树早已回到老家。从此井玉树的书法也便扬名开来。
一次文安城内重修戏楼,县令想请井玉树题一匾额,悬于戏楼之上。但县令多次请求其赐墨宝,但井玉树都故意推托。便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计划。王某,也是城内文人,与井玉树交好。一日,王某手提礼品从井家门前路过,恰被井玉树看见。井玉树便问王某要去哪里,王某说自己要去邻县找某某书家为刚新修的戏楼题匾,井得知后便哈哈大笑,还要王某在自家吃过饭再去不迟,王某倒也不推辞。酒过三巡之后再提及匾额之事时,井玉树对邻县的那位书家的书法大加批评,并言自县修戏楼何必请外县人题匾。王某却道无奈我县无人能为。井玉树便至书案前,乘着酒兴写了“驻景留云”四个斗大的字,写完后并对王某说,难道这字不比那书家的强吗。说完后便将纸团作一团,扔在一旁。王某趁其不备将纸团拾起藏于怀中。又饮了几杯酒后,王某便告辞。井玉树酒醒后寻那纸团不见,方知自己中计,便急忙去向王某索要写有字的纸团。在经过戏楼时看到上面赫然悬一新匾,仔细一看,正是自己所书。原来王某得到纸团后,县令便命人连夜刻匾,并悬于戏楼之上。全县文人自然对这件书法作品赞叹不已,井玉树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
 井玉树生活也曾落魄过。每当经济拮据时,便到当铺当上一幅字画,也不多索钱,当有钱时便赎出,以免落到市利人之手,并当众将其烧毁。还有一次井玉树在友人家客居月余,临行前友人请井玉树作画一幅以作留念。井玉树也是不可推辞,毕竟在友人家吃住了多日。当夜,井玉树便在自己住的房间的墙壁上作了巨幅《秋色》图,紫红色的葡萄鲜艳欲滴。第二天一早,井玉树便不辞而别。友人见画后,叹道玉树真乃奇人也。以前文安的四大家族就有姓井的 纪井陈王。
井玉树先生在左各庄海潮院书刻的瓦对右联:“久荫法云俾火宅以晨凉绿池涨满枝头露;”左联:“重明慧目照青鸳雨夜晓罗树光摇座下莲。” 海潮院院是因为供奉大悲观音而得名,观音金身像,神态庄严、姿容动人,是精心设计、雕塑而成的。新的塑像融传统佛教艺术与现代造型艺术于一体。在设计和雕塑过程中,吸取了河北省正定县兴隆寺、山西平遥县双林寺观音像的特点,表现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形象,注重了面部表情的慈样、亲切、庄严、温柔、美而不媚等特点。其符合现代美学的透视,既要有组织,又不能呆板;既要美观,又不能杂乱无章。 清朝末年,战事频繁,海潮院也难逃厄运,尤其是庚子之役。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僧人四散。寺院一片荒凉,
后来在海潮院里,建立过村公所,卫生院,法庭,烟草专卖都曾占用过寺院。清朝,著名诗人所作诗一首,反映了海潮院后来的凄凉。泊船寻胜迹,古刹潞河东,地僻无人伴,芦深有径通,香烟明午日,幡影动秋风,不见高僧在,当年法座空。
1995年左右,鉴于海潮院远近闻名,八方信众初一,十五来遗址烧香礼佛。老居士任锡太自费画观音菩萨像一幅,供奉于遗址破房之中。各方云游至此的僧人,信徒,均来这里参拜,于是请河北省佛教协会老会长净慧法师支持,报请河北省民宗厅批示,
郭万禄居士又重新和福新村签订和租赁合同。并向社会募捐,扩建重修海潮院。 2001年初,经过数年苦心经营,才使海潮院重新了修整。 2002年经文安县民宗局,统站部批示正式成立,海潮院念佛堂。并在寺院中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 海潮院不仅以她古老的历史和精美的佛像而闻名,也以曾经乾隆皇帝来过著称于世。乾隆皇帝或水围、或巡视,四次驾临左各庄,并在此修建了皇帝驻骅的行宫。
左各庄行宫创建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第二年春天建成,百姓称之为“大营”,占地面积约百亩。整个行宫有高大的红墙围绕,琉璃瓦,重檐飞翘,错落有序,即雄伟又壮观。大门向北,门前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跑马道”,俗称“皇道口”。进入行宫大门往右,首先是一座优雅美丽的花园,花园的西部在白杨翠柳掩映之下,由多种形态各异的奇石砌成的假山。假山下,有用毛石砌成的养鱼池,占有一亩有余。横跨养鱼池上的一座月拱小桥,曲径通幽,直达假山。花园通道两旁栽满奇花异草。整个花园,山、水、花、树交相映衬,美不胜收。行宫东部的主要建筑是佛堂和书室,另有湛观轩、涵鉴堂、橙景楼和环照斋。
平野成皇道,御驾动乾坤。千年万民颂,亘古一明君,古镇诗人柳成林有感书皇道圣口一首,广为流传。 海潮院经过10年的不断修建已经焕然一新,院内朱门绿瓦,佛坛高筑,庄严静穆,清静舒适。成为文安县接待中外宗教人士和观光朝佛的胜地。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