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二月初一太阳节,老传统不能忘,牢记做3事,寓意吉祥顺利步步高

3 已有 289 次阅读   2023-02-20 08:20
小编推荐
二月初一太阳节,老传统不能忘,牢记做3事,寓意吉祥顺利步步高 

明天是农历二月初一,是太阳节,也叫中和节。这个节日的由来是源自古人对上天、对太阳的崇拜。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羲和在神话中是太阳神之母,传说她与帝俊一起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它们都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每天轮流巡行,在天上值班。后来,十个兄弟因为不满意巡行的先后次序,有时,这些兄弟会一起出来,结果森林被烤焦,大海干涸,大地被烘干,禾苗草木被晒干,这样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后来,被后羿射落了其中的九个,只留下一个,这个就是现在天上的太阳。

在后来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有古代先民祭祀“日出入”活动的遗存,这也是古人对太阳神崇拜的证实。而太阳神“炎帝”教会了人类如何播种五谷,用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源。“炎帝”和统一华夏的“黄帝”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被载入世界文明的史册,中国人都自豪地宣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在古希腊神话中,传说太阳神赫利俄斯,每日乘着四匹火马所拉的日辇在天空中驰骋,从东至西,晨出晚没,令光明普照世界。后来,希腊人又把艺术之神阿波罗与太阳神混为一人,阿波罗主管着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等,是人类的保护神、光明之神、预言之神、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医神以及消灾弥难之神……可以说是希腊神话中最多才多艺、最美最英俊的神。

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将农历二月一日定为中和节是始于唐代也兴盛于唐代,尉迟枢《南梵新闻》记载说:“李泌谓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人家以青囊盛百谷果实,更相馈遗,务极新巧,宫中亦然,谓之献生子。” 汉代大儒董仲舒说“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因此,也有人认为将节日命名为“中和”,显示了我国传统社会的中和理想,如果用中和之道治理天下,国运就会长久;用中和之道养生,那么寿命就会长久

那么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具体做哪些事呢?有什么风俗呢?

一、祭太阳神

  • 据说农历二月初一是太阳的生日,在这一天人们都要祭太阳。在家中设立香案,还要摆上太阳星君和神马,用“太阳糕”或者糖饼作为供品,按照男不拜月女不祭日的说法,由男性家长率男性家眷面向东方太阳膜拜,还有人会持斋诵《太阳经》,祭祀太阳,也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有的地区有着太阳宫、也就是供奉太阳星君的庙宇,供人们前往上香、祭拜。
  • 太阳糕是“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余小鸡。”后来在民国时期,糕改成了小长方块,里面包豆沙馅。这糕点曾被带进宫,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认为鸡打鸣,太阳升,非常吉祥,于是便将此糕改名为“太阳糕”。而人们在二月初一这天吃太阳糕,也祈求吉祥和吉利。

二、御耕

  • 在这一天,皇帝要举行隆重的“御耕”(耕种)仪式,亲自扶一下犁以示重视农业,并象征性地赐给人们农夫百谷,以示劝民努力从事耕织之义。(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会在二月初二到先农坛内“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祭拜先农,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改为到圆明园的“一亩园”的。)
  • 在民间,亲朋好友则会聚在一起喝中和酒,祭日神,还会互相赠送刀尺之类的礼物,勉励努力耕作。

三、献生子

献生子是中和节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指人们用青色的袋子装上各种各样的粮食及瓜果种子,相互赠送

也有地区将中和节与二月二龙抬头一起庆祝,或者在春分节气的时候,一起联合起来搞一些诸如“立鸡蛋、吃太阳糕、捏泥人、舞龙等民俗活动。 不知你所在的城市在农历二月初一有哪些习俗呢?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然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龟,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