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八分书起源正说-黄达建

9 已有 1648 次阅读   2012-06-08 15:11

古书云:次仲以楷字法局促,遂引而伸之为八字之分,故号八分。就是说王次仲先生(秦始皇时期)认为楷书有它的局促性,因此就因势利导,引导分离出了像“八”字一样向两边取势的笔法,所以叫做八分书,也就是隶书的前身。而隶书与八分书的区别就好像今天的简体字和繁体字一样。

又因为八分书的特征,古来比较形象的解释为取二分篆书,八分隶字(即今楷书,唐以前称隶(隶有辅佐之意,因篆书书写不便所创记事之法))和合而成。

张怀瓘曰:王愔云:次仲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陶宗仪曰:次仲与程邈同时,增广隶书为八分。

唐张怀瓘先生的论述可以明了:王次仲以隶书(即今楷书)的草写,又称章草为楷法。说明八分书的笔法确有与章草笔法相近之处(即燕尾波)。又陶宗仪先生所说,王次仲是与程邈(秦始皇时代篆书的简便写法隶书(即今楷书)的创造者)同时代的人物,即都是秦始皇时期杰出英才,且程邈在前,王次仲居后。这点也能作为八分书脱胎于隶书(即今楷书)的佐证。

《四体书势》: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

四体书势上说,秦代沿用篆书,但因篆字书写缓慢难成,所以就令擅于隶字(今称楷书)的人辅助书写记事,叫做隶字或隶书(这是唐以前的称谓,唐以后称楷书),汉代继续沿用,只有符玺、幡信、题署用篆书。隶书(即今楷书)是篆书的便捷写法。而上谷散人王次仲又另作一种标准的书体(八分书,为今隶书的前身),汉灵帝特别喜欢仰慕,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擅长写这种字,史称汉隶(在东汉时期,相传蔡邕曾对八分书做过简化,今称隶书)

王愔《文字志》说:“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文字志说王次仲开始的时候因古代的书体方广少波势而在建初中年以隶字(今楷书)的草写章草为楷法,字势以左右两笔相背的“八”字形为取势方向,自言其中有值得学习的楷模

古来传闻有误的:

宋《宣和书谱》: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东汉章帝建初(76-84),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之正书是也。

王次仲始以隶书作楷法这点没错,只是他作的楷法是八分书的楷法 而非今正书楷法,正书又叫楷书,它是秦代程邈所创。

野史云:王次仲者,古之神仙也。当周末战国之时,合纵连衡之际,居大夏小夏山。以为世之篆文,功多而用寡,难以速就。四海多事,笔扎所先。乃变篆籀之体为隶书。

这说的应该是程邈而非王次仲,但王次仲为古之神仙,这点是依据的。

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

应该是汉灵帝格外欣赏秦代得道之士王次仲所创的八分书,而把它作为官方字体来用。

                                          2012-5-21

                                         作于北京建德轩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