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书画知识] 关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思考

10 已有 4388 次阅读   2013-03-29 10:01   标签中国画  精神 
小编推荐
 中国画的发展自始至终就没有离开过情感的抒发与精神的表现,唐代张彦远就提出“画者。成教化。助人论。”近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说:“高尚之艺术能使人心感悟渐进于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地,为人类精神自我完成之重要一端”。
  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体现出的必然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哲学思想,精神内涵的核心理念,提到中国画的发展就必须提及中国的书法艺术,这两个姐妹艺术之间有着水乳交融的血脉联系。书法艺术审美标准的先行成熟,对而后不断成熟的中国绘画产生着极大影响,特别是写意画的发展这种影响更是毋庸置疑,因此绘画借鉴了书法的用笔方式,以写入画,讲究一气呵成,一挥而蹴,宣泄情感,抒发心智,豪迈奔放,简约明了,追求放逸豪壮的笔墨,大刀阔斧,自由挥洒,畅快淋漓,聊以精神寄托,在挥毫书写运墨间造就,意境,意趣,意味,意象等独特艺术形式,在创作中讲究一笔一墨的精神表现,力图用最少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近年来著名画家张立辰先生提出了中国画的笔墨结构与写意精神,这看似两个问题,但其实是一脉相承,即形而下的笔墨结构,如何表现形而上的写意精神,形而下的技与形而上的道相互作用,完美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到中国写意画,人们通常认为大、粗、放、随便自由,狂放不羁。难道就因为上此种种,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把“写意”换作“学问”二字。但凡要成就一门学问就要具备几个特制和条件,严谨的工作态度、承前启后的发展空间、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是构成学问的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一门学科不是具备了这些条件,由此可以总结出,学问不管什么形式都不应该是过于随便、自由和毫无顾忌的。提到写意。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徐渭、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随性、奔放。苍劲的线条、水墨淋漓的韵味、简约的画面、大块的留白,还有那夸张的造型,乍从作品的视觉效果来看,给人们感觉更多的可能是自由、潇洒和无拘无束。当我们深入了解后会发现,写意画的一笔一画都是在细微之处找变化,整体之中求统一,以达到作品的气韵贯通。写意画讲究“大胆落笔,细心收拾”。齐白石可算近代大师的代表人物,他笔下的荷花墨韵丰富,设色大胆,用笔老辣,草虫则用笔细腻,造型准确,活灵活现。仔细看时和工笔草虫又全然不同,仍是用写意方法而为,正如苏东坡所言:“始之真放在精微”。看似率性潇洒的用笔,其实是用很慢很结实的方法表现出来。这近乎矛盾却又相得益彰的关系就不得不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写意画的辨证。写意画之所以并不那么简单,它里面溶入了很多辨证关系,如:大、小、长、短、干、湿、浓、淡、曲、直、方、圆、疏、密等等构成了作品的整体感,看似简单,但又纷繁复杂。写意画的笔墨含金量很高,干湿浓淡,需要时一笔而就,正所谓笔简意宏,笔不到而意到,当然这要求画家要有很深的文化修养、哲学思想以及丰富的绘画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技法。

    写意顾名思义,以写为上,要求画家以书写的形式入画,用笔“一波三折,八面出锋”。在描写物象的同时把意境、意趣、意味、意象、以至于人的思想、品格、个性、修养、才学、功力等诸多因素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在绘画中抒发感情,这种感情可以说是种精神,是画家赋予作品的一种自身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思想境界。在完善技法的同时还要强调修养内涵。谢赫六法里把“气韵生动”放在了首位,可见其重要性。所谓气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是种气质,灵魂,诠释精神的自信与动力。没有精神展现的作品则不能称之为艺术品。黄宾虹先生讲:“气韵之生,由于笔墨,用笔用墨末得其法,则气韵无由显露。”艺术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的难能,难就难在除了要求技法,还要强调精神内涵,然而精神又要靠高质量的技法来表达。因此画家们开始探索种种绘画技巧以达到作品中精神的充分表现,画家需经受丰富的生活历练,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绘画功底,才能很好的体现出写意精神。那么拥有这样的素质是需要时间学习和积累的。可以说写意画是厚积薄发甚至是大气晚成的艺术。关于探讨笔墨结构。最典型的要数潘天寿先生了。他很强调一种画面的构成,潘天寿先生年轻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个人风格,通过长时间对笔墨结构的探索与实践,从而总结出一套利用大开大合营造大气势的方法,来表现精神。“笔墨结构”从字面上看带有一些设计的成分,仿佛一种技术工程,只有掌握了工程结构,才可能筑建起宏伟大厦。只有掌握了笔墨结构,才可能更好的完成宏观具制的画作,也才能更充分的表现写意精神。我们都知道中国画一直强调笔墨。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凡用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的提法,笔是筋骨,墨是肉,有骨有肉才能形成一个鲜活的人。同样有笔有墨才能完成一副鲜明的作品,笔与墨是形成中国绘画艺术表现的两大基本特征。构成笔墨的方法有很多,力度要表现的恰到好处方可,需要贯通于气,贯气才能把握力的分寸。所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当然这种力除了适度还要灵活。这是一种巧劲而非用死力,因为宣纸很薄,毛笔又很软,如何在薄薄的宣纸上用软软的毛笔写出平、圆、留、重、变、尖、秃、方、圆、钝、等笔触效果,需要画家在作画时掌握一种法度,如“棉里藏针”,也如同太极中的刚柔并济、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用力不飘不燥、不显不露、甚至自设阻力,使之不浮不滑,一触即停,环环相扣,连绵不断,飘逸婉转,如高山坠石,势不可挡,所谓:“斧劈皴、雨点皴、折带皴、披麻皴、铁线描、行云流水描”等等,正是形容力度形式的不同。笔的勾勒、皴擦、点染、提摁、转折、顿挫等可实现笔触有形态的动势与变化。运用并掌握用笔的节奏感也是相当重要的,快,慢、停顿、轻、重、缓急等变化的组合使画面富有一种跳跃和灵动之感,用毛笔的笔尖、笔肚、笔根等不同方位的运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用笔疾速,势如闪电,用笔迟缓如泥里行车,速度的运用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只有根据物象性质和要表现的意象作画,才能准确的体现出所要表达的效果,不管是大写意、小写意、工笔等艺术手段所营造出的画面,都应以写意精神作为基础,写意中精神含量自不必说,那工笔的写意精神究竟在哪里呢?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工笔在强调物体造型的同时讲不讲究笔墨。如果三渲九染的作用是为了表现画面的厚重感,那么这层层的渲染背后是否也是为了体现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呢?工笔画再工细也是绘画而非照片,若是绘画艺术作品,就定要有精神存在,如果要表现精神非写意精神不可,否则将掉入一种程序化,一种做作,一种死规律中。所以无论何种中国绘画形式都要讲求写意精神。
    
  写意精神不光以中国画的笔墨结构为媒介可以诠释,在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见写意精神。如国粹京剧里,各种人物脸谱,不同的勾勒代表了不同人物的性格,黑色代表公正,如包公,白色代表奸诈,如曹操,舞台上的道具也很讲究,拿根马鞭就可以代表坐骑。有几个兵士就象征万马千军。京剧里角色的划分也带有很大的写意成分,高亢的花脸,甜润的青衣,鬼怪精灵的小丑,他们不同的表情、唱腔来描写一个人的性格和剧情所需要的内容。在音乐方面也运用了很多写意精神,古代没有半音,中国的音符都是用“宫”“商”“角”“徽”“羽”来代表的,五个音的不同组合,所表达出来的是一个年代心境的抒发。利用音符长短高低不同的排列诠释出一种生命的气象,自十二平均律发明之后,人们更是能让音乐产生规范和丰富的内涵。用音乐的写意精神来代表一个时代,浓缩生命的精华,放射人性的光辉,在器乐方面也涉及到了写意精神,如果说小提琴是柔柔的线,那么大提琴就是苍劲的线,钢琴则是点,而鼓就是大的墨块,似乎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材质、但却能组成一部辉煌的交响,从而表达作者对生命的诠释,对灵魂的反思。做人也离不开写意精神,郑板桥曰:“难得胡涂”,当一个人对生活感悟很深刻的时候反倒可以忽略很多事情了,也就做到了大彻大悟。写意精神可以融会到方方面面,只不过音乐家是以音乐来承载,而画家是以绘画的形式来体现,中国人一直讲究“精”“气”“神”,而这种精神甚至超越了物质所能带给人们的期许和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在与世界的文化沟通上也更加的开放,更加的包容。西方艺术对中国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由于西方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西方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力是相当大故而传统中国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画家溶入了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当然,艺术是可以有包容性的。给中国画注入西方绘画的元素也不是没有人尝试过。积极的进行艺术探索是可以值得表扬的。毕竟可以推动艺术中西方的交流,使中国画更国际化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画,可若是照搬西方的文化硬安在中国画的形式上那么就违背于中国画的精神了,若说写意精神一种艺术规律的话,不如说它是一种处事之道,智慧之源,所以作为画家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使命感,宏扬和发展写意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长期持续做下去的工作。写意精神是人的内心活动,思想的体现,感情的释放,同时也是关爱召唤传达与共鸣,精神同绘画一样,并不是完全的自我,他有公益,奉献,弘扬的责任。谢赫的“气韵生动”。徐渭的“不求形似求生韵”。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吴昌硕的“画气不画形”。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因为历史记下了他们的名字,人们也就记住了他们的思想。精神也有渺小和博大的不同,思想是需要传播的,绘画是视觉艺术,为人所看的,但愿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能走上弘扬民族精神的阳关大道。作为一名画家,不管是知名的大家还是不知名的小家 ,都应以发扬中国写意精神为己任,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