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论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发展与演变

11 已有 8227 次阅读   2012-08-15 13:19   标签传统  人物画  改革开放  高峰 

艺术的创新离不开传统。我国的传统绘画历史悠久,历代画家为我们留下了灿烂多彩的宝贵遗产,各流派画种如涓涓清泉,汇成浩浩的民族艺术长河。工笔重彩人物画便是其中的一条支流,它兴起于汉、晋,在唐、宋达到辉煌的高峰。从元代文人画兴起之后,工笔重彩人物画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与歧视,从艺术史上的主流地位退居到民间文化之中。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工笔画又得到迅速的复兴和发展。因此,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工笔重彩人物画都有其不朽之作熠熠发光。这种传统绘画形式以其强有力的生命力不断得到发扬和光大。要继承和发扬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传统并勇于创新,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发展概况。
$ l! c. ~8 H: Q/ w   
我国最早的人物画当数原始社会的彩陶画。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6000年左右。人面图形是氏族部落成员举行宗教活动时的化装形象。人口衔鱼,表现了渔猎季节开始时,人们祈求获取大量猎物的愿望。这一富有想象力的绘画创作,表达了原始人对劳动生活的情感和认识。图象是用类似毛笔的工具所绘,黑色、赭红色底子,色彩强烈,故而,也可称之为最早的色彩人物画。其风格浑厚、质朴,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 o4 R% z8 s- [$ l) d  H( t   
长沙出土的战国《人物夔凤帛画》已是十分成熟的工笔人物画,它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画面描写夔凤善恶斗争,凤代表善,在画面中居高临下,占优胜地位,夔象征恶,被凤击败。下方一女子侧面向左而立,居于支配地位。表现了墓主人祈望死后升仙的愿望。《人物夔凤帛画》用毛笔描绘,线条劲挺有力,造型比较准确,同时具有装饰趣味。从这幅画可以看到,我国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传统,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了。从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彩绘帛画,使我们对汉代绘画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这幅帛画中,画了星、辰、日、月、墓主人、侍女、神兽等,线描匀细有力,与后人总结的高古游丝描相符。全画构图严密完整,对称中有变化,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与战国帛画相比,更强调色彩的表现力,除以黑线勾描之外,还施加朱线,并施以朱砂、黄丹、石绿、石青、白垩等,以石色为主,富丽厚重,光彩夺目。它证明了工笔重彩的基本形式在汉代已经完善,而且在用线造型、章法安排、色彩运用上,都已经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 D+ ]# {: V+ C4 e
   
近几十年来出土的大量汉代墓室壁画,为我们打开了认识汉代人物画发展的又一窗口。洛阳的卜千秋墓室西汉壁画,造型灵动自由,极富想象力,是对楚文化的发扬光大。至东汉以后,人物画向严谨、写实的方向发展,从虚幻的神仙世界降落到现实世界,题材丰富,表现汉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这种更加写实的发展趋势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现素材,也在更加靠近现实生活的同时悄然改变了艺术的标准和使命。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互相交融,产生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画家。佛教的兴盛,促进了宗教绘画的发展。工笔重彩人物画在这一时期更加成熟。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和历代都极为推崇的士大夫画家。他重视写实和表现事物的内在精神,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著有《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著名画论文章,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道出了眼睛对传神所起的重要作用。顾恺之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等。《洛神赋图》中秀骨清象的造型,薄衣广袖的服饰,紧劲连绵春蚕吐丝般的游丝描,研质相参的格调,借助飘带显示出来的动势以及连环画式的构图,都反映出魏晋时期的风格特点。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多采用黑红色调对比,设色以碳兰、赭石、黑、红色为主,并发明和运用了植物色,使得画面色彩富丽、光彩夺目。张僧繇的凸凹法,丰富了重彩画的渲染技法。紧身贴体曹衣出水描,这些都为隋唐绘画的高度发展打下了基础。这个时期还有一位对后来中国画理论审美观起决定性作用的南齐谢赫。他的六法论,形成了中国画审美理论的完整体系,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成为学画论画的主要标准,随类赋采成为中国画着色的法式,神似成为中国画最高追求目标。因此,这个时期是中国工笔人物画大发展的时期。它首先表现在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改变了以前从民间工匠身份为主的画家队伍。这种变化给工笔人物画带来深远而深刻的影响,绘画的题材趋向于文人士大夫的贵族生活,情调上也趋向于贵族的审美情趣,同时还给绘画带来了理论层面的思考,使绘画的作用由较为被动的服从状态转变到更为主动的创造状态,使艺术家的追求由世俗的表述功能转变到更为深刻的表意功能,由此开创了中国画重意象的独特审美规范。也就是说,这个时期是中国文人画家产生的时期,是中国艺术家创造意识觉醒的时期。$ b" [% V! e( b, n. `
   
这个时期另一个更为深刻的变化来自佛教艺术。佛教艺术在形式上给中国的人物画家以全新的刺激,通过印度传过来的古希腊文化神人同形的观念和对物写生的方法,使得人的视觉真实成为艺术的更高甚至唯一的标准。另外,佛教艺术的宣讲性也使得人物画的叙说情节故事的功能得以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佛教艺术的彼岸性使得人物画的想象力和精神品位得以升华。从而为唐宋时期的艺术高峰奠定了基础。
7 \) d1 X: ]: z5 d   
隋唐时代,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高度繁荣。绘画特征是:鲜明的民族风格,雍容博大的艺术形象,空实明快流动如生(鲁迅语)的成熟的线描,富丽堂皇的色彩和前代相比,绘画题材更加广泛,画种和画法技巧也空前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张萱、周昉等。阎立本的画用笔较顾恺之的细密精致,描法更加富于变化,线有粗细、松紧之变,并富有表现力。用色吸取了六朝盛行的渲染法,成功地把对象的质感和厚度表现出来,这是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渲染方面一大进步。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力。被尊为百代人物画圣的吴道子是盛唐杰出的画家,他对我国民间绘画艺术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被历代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的画风落笔雄劲敷粉简淡,其线描富有运动感、节奏感和粗细变化,被后人称为莼菜条线型,所勾衣纹流畅飘洒,被称为吴带当风。吴道子是人物画的集大成者和开拓者,他不仅以技艺熟巧而为民间艺人津津乐道,而且还成为以后数百年间的人物画楷模,其深远影响至元、明的壁画上仍十分强烈。李思训创大青绿金碧山水,光彩夺目。著名仕女画家张萱、周昉的创作,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画面人物造型肥硕丰满,服装头饰华丽繁缛,线条运用游丝描铁线描相结合的琴丝描,细劲圆浑,刚柔相济,色彩是使用重粉不染明暗,并以三白法(用白粉烘染额、鼻、颏)来突出妇女的风韵,这些都体现了唐装的基本特点,其写实水平达到了绮罗纤缕见肌肤粉白黛绿,惟妙惟肖。表明当时宫廷人物画高度发展的技巧。开创了工丽精巧的另一类范式。这种画风在当时的敦煌壁画、新疆绢画中都能见到,为以后历代工笔重彩仕女画设色树立了榜样。五代画风是在继承唐代基础上又有所变革,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中的仕女形象就反映了这一点,几位奏乐仕女,体态虽仍圆润,脸部已变为椭圆形,身材也较修长;浓艳厚重的敷色中,注意到了明暗对比及和色的运用,色调显得更丰富和谐;细紧圆浑的线条,善于通过粗细浓淡的变化来刻画不同部位,显现对象质感;在表现人物动态、神情方面也更加细致生动,这些都是在继承唐代画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 k  m( o  V' p; v- B* p) [
   
工笔人物画发展到宋代,一方面继承唐代写实传统,另一方面与风俗画、诗词相结合,扩大了题材范围,增强了题材的世俗性和文学性。宋代皇帝赵佶本身就是一位有名的书画家,加上设立了翰林图画院,提倡绘画技术精益求精,考试出题选拔人才,以严格观察自然、服从自然为艺术的新标准,因此这时的人物画还是较为发达的。造型风格方面,一派是承前代传统,一派是新创的白描画风。宋人《女孝经图》卷反映了前者面貌。李公麟则是白描画法的大师,《维摩演教图》卷是他的传世佳作,其中天女形象,运用变化丰富的游丝描和水墨渲染,生动地表现了天女们的华丽服饰和端庄神态,全凭墨线的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来表现对象,并能达到分别状貌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美恶的程度,这样,就把传统的线描造型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这个时代杰出的风俗画,属白描浅绛画法,它有界画工整准确的特点,又充分发挥了半工半写人物画生动活泼的长处。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绘画传统最突出的代表。$ y5 q' G& P1 \& m: w1 s& d
   
元代文人画兴起,水墨画占统治地位。元中期以后,几乎是清一色的水墨画,工笔画遭到贬低和排斥,工笔画被视为工匠所为,不能登大雅之堂。这种抬高水墨画贬低重彩画的偏见,一直影响到以后很长时间。在元代民间画工方面的情况又不一样,朱好古、马君祥等画工在山西一带很多寺庙中所画壁画,都充分表现了工笔重彩的繁荣和兴盛。如永乐宫壁画,具有明显的唐代吴道子和武宗元的宗教画风;三清大殿中的壁画,气魄宏伟,线条组织沉着有力,色彩灿烂浑厚,是不可多得的传统工笔重彩画教材。# _! S8 ?& ?+ r  Y6 J5 [2 h
   
明清时代,市民文艺兴起,工笔人物画家有唐寅、仇英、丁云鹏、崔子忠、陈洪绶等。特别是陈洪绶,他是明末清初跨时代的画家,他所开创的夸张变形风格更是独树一帜,作品《麻姑献寿》图,人物脸型方颐,衣纹奇特,线条方折古硬,富装饰趣味,获得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清末三任继承这一画风又有创新,尤其任伯年,结合写意和淡彩,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仕女图》册,人物造型准确又有所夸张,线条多变又高度概括,敷色清淡又鲜活。此外清末的改琦、费丹旭也都是称妙一时的工笔仕女画家,他们塑造的尖脸、樱口、削肩、柳腰的仕女形象,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这些脱离现实生活的病态美人,对后世造成不良影响。但其讲求笔法的简洁生动,色彩的淡雅协调,画面的意境情趣还是可取的。清代工笔重彩写实画代表画家有禹云鼎、顾见龙等。肖像画有两派,一是以禹云鼎为首的传统派,二是以郎世宁为首的以西方画法为主的中西结合派。明代以后,欧洲以文艺复兴为代表的写实主义油画风格渐次影响中国,一批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油画技法,有些欧洲画家在清朝宫廷中任专业画家,这又给中国的人物画带来了新的冲击。与佛教文化的冲击不同,明清时期的西方艺术主要以光影、透视等表现技法对中国人物画产生影响。最为突出的是在清宫中任职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画多绢本,用中国画具,而用西洋画法,他本西法而能以中法参之。这些欧洲画家的作品因其新奇、逼真而给中国人物画领域带来新的生机,但由于技术性强,不为文人士大夫喜爱,被贬为俗工匠气# }8 s+ x7 F) Z/ u+ ^1 H   五四运动以后,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改造,学习和引进西方艺术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因此中国人物画又面临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里,经历了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冲击的中国艺术家又大力提倡,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经过严格学院派训练的一代青年艺术家,熟悉地掌握了西洋绘画的造型和色彩技巧,在中、西结合的道路上,使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技术和境界又跃上了新的高度。
' G) B: i4 R7 p% U% ~% u   
总之,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优良传统,体现着我国鲜明的民族性格和特点。它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在无数画家的实践中,积累了无比丰富的绘制经验,还深深地影响到日本、朝鲜、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绘画艺术,成为灿烂的、鲜明的东方绘画形式。它必将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长河中不断发射出耀眼的光芒,为中国画的繁荣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摘自               ——国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