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小思《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崩溃》

9 已有 2419 次阅读   2012-11-22 10:28   标签艺术家  color  中国 
     昨天21:50写下这段:绘画艺术的“文投化、股票化”也是国家综合国情下的权宜之计。是“饭”都离不开经济,在资本和市场范围内。所以这样了,所以画还是要卖的,只求艺术本身内在本质无愧于艺术家该具备的艺术人文精神就可以了,虽然资本和市场必然存在炒作
 
    今天在雅昌看到画家岑今的一文《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崩溃》:
苏富比秋拍实证: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崩溃
2012-11-21 09:37:35来源: 美术报

  日前,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亚洲艺术”专场在夜间开拍。这场拍卖在尤伦斯、萨奇们已走人,中国“当代艺术”家得自己照顾自己的背景下展开,其效果是值得玩味的。有人描述道,“拍卖现场表现很冷,藏家来得也很少,作品拍完1/3后,现场买家开始离席”。“在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现场,记者发现明显少了些中国大陆军团的面孔、东南亚收藏家团体,不论是资深藏家或是中国内地的画廊主这次大多都没有出现。出现的仅仅是一部分港台藏家、画廊主及少部分的金发海外藏家。”

  由于大多数成交作品都在刚过估价或低于最低估价时成交,153件拍品售出111件,所以这场当代亚洲艺术拍卖总成交价1.17亿港元,大大低于预期估价。这次拍卖,被策展人顾振清称为“当代艺术黑色星期天”。因为“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几近遭遇集体滑铁卢,或在泡沫挤干的底价位上不断流标,或以市场价30%或更低的"白菜价"成交。资本雄霸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八年"曲终人散。”而这次香港苏富比秋拍,或许真的“意味着曾经受到西方暴发户买家吹捧的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崩溃,他们联手制造的艺术大生产运动全面结束。”

  人们在分析这批艺术品“崩盘”的原因时,往往归咎于大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影响,归咎于大陆的税务风波让买家信心受挫,甚至还怀疑与苏富比的拍卖策略有关。但原因显然不可能是这样。因为当天下午和第二天,同一个苏富比公司和香港同一地点还有“20世纪中国艺术”和“中国书画”两个专场拍卖,结果就大不一样。

  有钱的中国藏家要买的是真正属于中国的优秀艺术。笔者在2011年6月25日曾发文《别了,尤伦斯》。谈到这位要告别中国的“中国当代艺术保护人”甩卖手中的当代艺术。去年4月香港苏富比为尤伦斯当代艺术收藏进行了专场拍卖,而在大致同时的北京嘉德春拍和保利春拍中,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王蒙《葛稚川移居图》拍出4.052亿(包括佣金)。光齐白石或王蒙这一幅作品,就比尤伦斯专场106幅“当代艺术”“经典”作品之总成交额4.27港元还多出不少!当然,最具戏剧性对比的是这场秋拍:同样一个拍卖公司苏富比,同样一个香港卖场,甚至同样一天,亦即同时同地同拍卖公司,仅仅一个是下午,一个是晚上,一个是常规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一个是“当代艺术”。 “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总成交1.92亿港元,150件拍品的成交率为90%。到第二天,即10月8日,同一公司同一地点,香港苏富比2012年中国书画秋拍就更具对比意义了。该场拍卖总成交额4.148亿港元,成交额为拍卖前估价的两倍多。而拍卖件数及金额成交率分别高达97.2%及97.1%。

  有人这样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集体滑铁卢”:只要“国际上各大财团基金会的收藏不会为此投资,这个市场就不可能发展壮大。”亦如笔者早就说过的那样,一个以西方的观念、样式为标准,其生存靠西方撑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可以在西方人的炒作下获得短暂红极一时的假象,但当中国社会的综合实力增强后,符合民族审美需要的民族艺术肯定会获得强力发展。前不久,有中国当代艺术中心要转移香港之说。笔者曾撰文说过,“这种本来就不属于中国的东西在中国到哪儿都呆不住。” 这次在香港的“当代艺术黑色星期天”无疑又是一个证明。

      而有感-----中国艺术圈(无论国画油画当代不当代)就像一个“冬日的房子”,外国人在的时候屋里热(他们好像知道咱们房子的暖气开关和调度),我们和我们的所谓艺术也热;外国人一走屋里冷,我们也冷了艺术也冷了,我们好像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家里的暖气开关在哪里(这是很可笑的)。30年改革开放,我们头脑中的经济意识和市场意识确实很薄弱,外国人有机可乘很正常,特别是搞艺术的,经济头脑若是好了肯定不是艺术家而是商家(这种假艺术实商家的‘艺术家’在中国也是不乏佼佼者的)。若说当代艺术全面崩溃,这对中国艺术而言无疑是个非常好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自己家里暖气的阀门”。昨天提到“文投化、股票化”,这是对的,艺术家也要吃饭、艺术离不开经济,但只求“合理”(虽然当前无法一时屏蔽掉那些过分的炒作,但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和审美的提高人们自身会有审美判断力,在这种情况下在人们审美意识的监督下立于不败之地的艺术和艺术家才是中国真正的艺术)。那么什么是艺术市场中合理的价格?在人们审美意识的监督下“艺术品的价格只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时候艺术品的价格在艺术审美市场中自我调节,这才是真正合理的并且真正服务于群众的。中国普通大众的审美绝对带有浓厚的中国风,他们会首选中国国画大众审美的觉醒建立在“温饱”(给民的首先是“温饱”。这个“温”(1)是肉体的住房(2)是精神的家园(灵魂中家的感觉);这个“饱”(1)是肠胃的饱(2)是精神上的满足感(只有“满足”才能使人“知止而不怠”)。做到了“温饱”人们才可宁静,宁静而致远求得形而上的直觉境界和世界基础之上,之前对“温饱”做过解释的,达到“温饱”必然会推动审美,中国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才是中国艺术觉醒的艺术市场。所以对于艺术家而言,本职工作(艺术传播、艺术创作、艺术人文性的把关)做好即可。我想,中国十几亿人民是需要很多艺术家的,只求艺术无愧于民魂无愧于艺术本身。
     艺术家 ,是一种社会工作,众多工作中的一种社会工作
     所谓“工作”没有贵贱高低(无论国家主席还是扫大街的清洁工人,“工作”都是社会运动和前进的某种枢纽。
     我相信“十八大”精神下的机制会逐渐造就强大美好醇厚的中国的。
 
     一己之言,非论非谈,共励共勉。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