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关于雅昌《北京艺术市场将与香港如何竞争?》这一话题,只能说“我们还得靠自己”

11 已有 7195 次阅读   2012-11-23 16:24   标签北京  市场  color  如何 

关于雅昌《北京艺术市场将与香港如何竞争?》这一话题,只能说“我们还得靠自己

 

昨天写一文,小思《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崩溃》:     昨天21:50写下这段:绘画艺术的文投化、股票化也是国家综合国情下的权宜之计。是都离不开经济,在资本和市场范围内。所以这样了,所以画还是要卖的,只求艺术本身内在本质无愧于艺术家该具备的艺术人文精神就可以了,虽然资本和市场必然存在炒作

 

    今天在雅昌看到画家岑今的一文《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崩溃》:

苏富比秋拍实证: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崩溃

2012-11-21 09:37:35来源: 美术报

  日前,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亚洲艺术专场在夜间开拍。这场拍卖在尤伦斯、萨奇们已走人,中国当代艺术家得自己照顾自己的背景下展开,其效果是值得玩味的。有人描述道,拍卖现场表现很冷,藏家来得也很少,作品拍完1/3后,现场买家开始离席在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现场,记者发现明显少了些中国大陆军团的面孔、东南亚收藏家团体,不论是资深藏家或是中国内地的画廊主这次大多都没有出现。出现的仅仅是一部分港台藏家、画廊主及少部分的金发海外藏家。

  由于大多数成交作品都在刚过估价或低于最低估价时成交,153件拍品售出111件,所以这场当代亚洲艺术拍卖总成交价1.17亿港元,大大低于预期估价。这次拍卖,被策展人顾振清称为当代艺术黑色星期天。因为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几近遭遇集体滑铁卢,或在泡沫挤干的底价位上不断流标,或以市场价30%或更低的"白菜价"成交。资本雄霸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八年"曲终人散。而这次香港苏富比秋拍,或许真的意味着曾经受到西方暴发户买家吹捧的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崩溃,他们联手制造的艺术大生产运动全面结束。

  人们在分析这批艺术品崩盘的原因时,往往归咎于大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影响,归咎于大陆的税务风波让买家信心受挫,甚至还怀疑与苏富比的拍卖策略有关。但原因显然不可能是这样。因为当天下午和第二天,同一个苏富比公司和香港同一地点还有“20世纪中国艺术中国书画两个专场拍卖,结果就大不一样。

  有钱的中国藏家要买的是真正属于中国的优秀艺术。笔者在2011625日曾发文《别了,尤伦斯》。谈到这位要告别中国的中国当代艺术保护人甩卖手中的当代艺术。去年4月香港苏富比为尤伦斯当代艺术收藏进行了专场拍卖,而在大致同时的北京嘉德春拍和保利春拍中,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王蒙《葛稚川移居图》拍出4.052亿(包括佣金)。光齐白石或王蒙这一幅作品,就比尤伦斯专场106当代艺术”“经典作品之总成交额4.27港元还多出不少!当然,最具戏剧性对比的是这场秋拍:同样一个拍卖公司苏富比,同样一个香港卖场,甚至同样一天,亦即同时同地同拍卖公司,仅仅一个是下午,一个是晚上,一个是常规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一个是当代艺术 “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总成交1.92亿港元,150件拍品的成交率为90%。到第二天,即108日,同一公司同一地点,香港苏富比2012年中国书画秋拍就更具对比意义了。该场拍卖总成交额4.148亿港元,成交额为拍卖前估价的两倍多。而拍卖件数及金额成交率分别高达97.2%97.1%

  有人这样总结中国当代艺术集体滑铁卢:只要国际上各大财团基金会的收藏不会为此投资,这个市场就不可能发展壮大。亦如笔者早就说过的那样,一个以西方的观念、样式为标准,其生存靠西方撑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可以在西方人的炒作下获得短暂红极一时的假象,但当中国社会的综合实力增强后,符合民族审美需要的民族艺术肯定会获得强力发展。前不久,有中国当代艺术中心要转移香港之说。笔者曾撰文说过,这种本来就不属于中国的东西在中国到哪儿都呆不住。这次在香港的当代艺术黑色星期天无疑又是一个证明。

      而有感-----中国艺术圈(无论国画油画当代不当代)就像一个冬日的房子,外国人在的时候屋里热(他们好像知道咱们房子的暖气开关和调度),我们和我们的所谓艺术也热;外国人一走屋里冷,我们也冷了艺术也冷了,我们好像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家里的暖气开关在哪里(这是很可笑的)。30年改革开放,我们头脑中的经济意识和市场意识确实很薄弱,外国人有机可乘很正常,特别是搞艺术的,经济头脑若是好了肯定不是艺术家而是商家(这种假艺术实商家的艺术家在中国也是不乏佼佼者的)。若说当代艺术全面崩溃,这对中国艺术而言无疑是个非常好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自己家里暖气的阀门。昨天提到文投化、股票化,这是对的,艺术家也要吃饭、艺术离不开经济,但只求合理(虽然当前无法一时屏蔽掉那些过分的炒作,但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和审美的提高人们自身会有审美判断力,在这种情况下在人们审美意识的监督下立于不败之地的艺术和艺术家才是中国真正的艺术)。那么什么是艺术市场中合理的价格?在人们审美意识的监督下艺术品的价格只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时候艺术品的价格在艺术审美市场中自我调节,这才是真正合理的并且真正服务于群众的。中国普通大众的审美绝对带有浓厚的中国风,他们会首选中国国画。大众审美的觉醒建立在温饱给民的首先是温饱。这个1)是肉体的住房(2)是精神的家园(灵魂中家的感觉);这个1)是肠胃的饱(2)是精神上的满足感(只有满足才能使人知止而不怠)。做到了温饱人们才可宁静,宁静而致远求得形而上的直觉境界和世界)基础之上,之前对温饱做过解释的,达到温饱必然会推动审美,中国大众审美意识的提高才是中国艺术觉醒的艺术市场。所以对于艺术家而言,本职工作(艺术传播、艺术创作、艺术人文性的把关)做好即可。我想,中国十几亿人民是需要很多艺术家的,只求艺术无愧于民魂无愧于艺术本身。

     艺术家 ,是一种社会工作,众多工作中的一种社会工作

     所谓工作没有贵贱高低(无论国家主席还是扫大街的清洁工人,工作都是社会运动和前进的某种枢纽。

     我相信十八大精神下的机制会逐渐造就强大美好醇厚的中国的。

 

     一己之言,非论非谈,共励共勉。

 

今天又看一文,《北京艺术市场将与香港如何竞争?》:

编者按:雅昌博客话题系列从20121月推出以来,吸引了不少网友来参与讨论。本活动将由博客编辑部于每周推出新话题,话题将密切关注近期艺术界的活动、人物、声音、事件等。我们期望广大博友热情参与话题的发起和话题的讨论,只要您的批评和观点中肯而不偏激、具体而不杂乱,批评而不贬抑,我们将给您提供畅所欲言的话语平台。也期待我们博友智者言智,对我们深爱的艺术界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彭越

 

近期,北京两大拍卖机构保利与嘉德都在香港举办年底的拍卖会,荣宝也准备将在香港的机构予以恢复,国际知名画廊白立方、高古轩等也早已入驻香港......这不仅是一个信号,此次艺术机构抢滩香港,毫无疑问将对中国艺术界有着巨大的影响。

 

我们先看看香港艺术市场的氛围和政策。香港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和离岸金融中心,具有独特优势,这对艺术市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税率政策上来看,香港对艺术品市场的吸引是巨大的,它对艺术品交易免征进口税。

 

北京收藏爱好者辛磊认为,内地拍卖公司纷纷转战香港,不管是开辟第二战场,还是想转移市场重心。在香港与北京的这场争夺战中,香港的优势更明显。香港的优势,具体来讲有五点:一,从地区政策来看,在香港成立艺术品交易类型的公司无需文化执照,对比北京,其准入门槛可谓大大的降低;二,从税率政策来看,香港是国际自由贸易港,它对艺术品交易免征进口税,各项税收也相对较低;三,从财务支持来看,香港的金融中心能24小时的与伦敦、纽约等地的公司进行交易,对藏家和相关企业的财务安排都非常便利。而且在香港进行艺术品交易一般以港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在香港进行大额的艺术品交易可以极大地降低买卖双方的汇率风险;四,从艺术品交易和推广、流通上来看,香港的人流量和消费能力在亚洲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广阔的受众人群是艺术行业繁荣的保证;五,从文化传统来看,虽然它的文化底蕴不及北京,但香港的全球化程度较高,讯息发达,成为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是可以预期的。

 

有着多年艺术市场经验和历史的北京,艺术市场的政策利弊皆有。对国内艺术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的查税事件,至今都没有明确的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也一直没有相关机构出具说明或文件。知情者业内人士余秋阳认为,政策的朝令夕改使得北京的文化产业如走钢丝现今不稳定、不透明的行政指令,让各艺术机构如芒在背,各种谣言满天飞。记者也曾在圈内论坛中看到这样的说法——“据海关内部人士透露,新从外省调进北京海关的一位局长不甚了解从1996年起一直实行十几年的文物艺术品的复出境政策,查税是他突发奇想的结果。

 

我们不在此批评谁好谁坏,艺术机构对香港的进军,将使内地艺术市场中心北京面临怎样的挑战?内地艺术市场进军香港,在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等世界级的拍卖行和艺术机构的竞争中将会出现怎样的格局?雅昌博客诚邀网友参与讨论。

 

读后有感:

首先,任何一种市场交易成功都首先和“钱”有关,“想不想出钱”又和“能不能获益”有关,“能不能获益”又和“信、誉”有关。(这是狭隘范围内的具体分析)

1)‘钱’:内地有没有钱?有,有钱,有钱人数量不菲,多数中产阶级买个几千元上万元的奢侈类物品、用品是不在话下的(而且那些物品的升级和更新很快,甚至今年买了明年再买,年年都买,只为跟时尚),数量不菲的人花个千把元几千元上万元吃顿饭也是不在话下的,很多所谓的艺术家还不如个开饭店的开酒店的开宾馆的开KTV的,他们在资本社会中比艺术家更有腰杆儿。吃喝玩乐俏都有钱,为何相对而言面对艺术品就没有钱了呢?(在此不否认有些艺术家很有钱,在炒作吹捧下物超所值,最终使唯利是图的并且懵懂的不具审美判断的爆发投资者吃到苦果,使之不懂艺术的基础上也不信艺术投资了,特别是内地范围内的艺术投资。信誉毁了-----这事儿是谁干的?我们内地艺术圈自己。现在很多艺术圈人士依然这样干,有钱的都不敢投了更何况比他们钱少的呢?更何况他们本就不太懂艺术审美和艺术价值呢?他们是在本来就不懂得基础上想买也不敢了。)

2)“能不能获益”:艺术品投资人获益之处无非A精神审美B投资升值c收藏爱好。A艺术品的“精神审美”对整体内地同胞而言本就是大脑中的薄弱区域,就哪怕面对祖国如画的江山他们多数人也只是想证明自欺去过那个美丽地点,在精神上却不具备“秀色可餐”之感。如今年十一长假,人群蜂拥、垃圾成片,还想让他们懂什么艺术审美?连景色都不懂得品。B很多想借艺术品投资升值的人们,其中一部分本就是艺术恶作剧的弄潮人,另一部分则是纯粹的被弄人。那些“弄潮人”就是内地艺术市场绝对的“敌人”,那些“被弄人”才是内地艺术市场的“投资人”。“投资人”不能获益时谁还敢投资?如果艺术家再苟同“弄潮人”一起弄“投资人”,那么内地艺术市场的冷清说白了一个词“自作自受”。先把一批敢买的给不菲数量的咔嚓了。C“收藏爱好者”是当前最可靠的“投资者”,他们不少人是相对而言具备了“自我辨别能力”的。只是我们当前艺术圈的艺术创作、艺术评论、艺术策划等艺术乱象对他们起的并不是“大胆投资的正能量”,很多时候会混淆了他们本具的“艺术五官”。

3)“信、誉”。任何商家推广自己的产品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别人相信自己的产品”。买卖双方必须有“信”才可以长期互存共存。就艺术品交易而言,艺术圈首先要做的是“信”,有了“信”也便逐渐有了“誉”,有了“信、誉”才是内地艺术圈生存长存的根本。在此文中之所以用“艺术圈”一词因为“艺术之所以圈,就是只要在艺术范围内的就是荣辱与共、唇亡齿寒的关系”,少数人的恶作剧会导致整体范围的停滞或冻结(所以,艺术和艺术相关人士,应该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才是,只为有一个共同的好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胃疼了,你不能说怨胃,你只能说这个人怎么回事导致了胃疼的?若艺术圈内某些人高恶作剧,我们也应该问这恶作剧他是怎么搞起来的?怎么就允许恶作剧去出现了呢?若一个国家出了汉奸,我们也得问这个国家是怎么就出产了汉奸的呢?若内地艺术市场的萎靡是艺术汉奸所致,那我们的主要问题就是艺术汉奸是怎么出来的呢?在谁的怂恿下或纵容下去对艺术市场犯罪的呢?)。

 

其次,广义范围而言,以上具体问题又都是大局的中和情况影响下形成的:

(1)特色社会主义是必须的,是国情决定的。市场经济是必须的,是世界局势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抱着社会主义理想在世界局势中穿梭于“资本市场”,这是必须的,这是立足于世界必须的,是国家建设当前发展阶段必须的。(国家每一步的前进都抹不掉党和全国人民的功劳,但话又说回来“国家是我们自己的,自己和自己谈功劳又是没有必要的,不如一个‘静坐常思己过’来得更有益处更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可以说是样样冲底线的不择手段的将经济飞速发展起来,在此过程中代价和损失也是惨重的。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教育,我们从事的是资本主义现实,教育与现实的差距决定了我们人才损失的离谱;对市场经济的引入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割肉喂狼换得方式方法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向,我们市场经验、资本运作、科学技术的世界性落伍决定了我们无知无觉中对资源环境的莫大浪费;我们一路飞奔以钱为主的同时,搞得国民精神支离破碎,全民性的自上而下的私利贪腐享乐投机。-------面对“不能再继续冲底线”的情况,国家“十八大精神”了。这是好事,这是必然。再不精神恐怕瘫痪。-------那么内地艺术市场也是这样的,和国家的道路一样的。艺术市场的起源靠的就不是本国,而是外“援”,它这个“援”是唯利是图的,它不会想着为了你好才“援”而是为了‘它自己好’而来的。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在艺术圈内,近几年来“外援”给的“堑”可不少。内地艺术市场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吃堑”当做学费,抓紧像“十八大”一样寻找最可行的方法建立“内援力量”,内援力量才是中国内地艺术市场真正的市场。(跌的次数够多了,应该醒醒了。这不是哪一个艺术网、艺术公司、画廊、画家….的事,“鱼”只能在具备了条件的水中才能活,而内地艺术市场的任何一个环节人事和局部人士都只是“鱼”而已,“艺术圈人士的信誉、使命、职责”才是“水”。)

2)不要投机取巧、唯利是图。内地艺术市场的活跃必需“投资人”,内地的有钱人多得是,可投资者多得是,哪怕普通中产阶级也有完全的资本可以买些中青年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问题是:他们不敢、他们不懂。解决这个问题,是内地艺术市场唯一生存长存的契机。没有谁的肠胃是靠别人的肚子养的,也没有谁的身体是为了养别人的肠胃的。我们的市场还得靠我们自己;我们打开市场还得靠我们自己。

3)有些个体,像“移民”一样,在另一个地方生存生活,可能有些好有些不好。不管怎样,这事是不能提倡和鼓励的(虽然很体谅,甚至心疼那种种种情况下不得已的流浪),如果遇到问题都跑了,那谁来解决问题?总不能全中国人都跑到国外,就像总不能内地画廊拍卖行全跑到台湾香港,无论跑不跑,跑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叶子都愿意落在自己的树根旁,又有哪个华夏血脉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国土是热的可以欣慰的早些回到故乡愉悦的生活在或者最终落叶在自己的血脉起源的地方?------又有哪一个省市地区不希望本土发展、成长、福泰安康?-------问题是“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也不是哪一个个体可以单独去成就的事”,但是是“荣辱与共、唇亡齿寒的事”。必须想办法达成共识,必须想办法共同去解决问题。内地市场靠我们自己,开启内地市场也靠我们自己,只有开启内地市场才能长期稳定的有利于“每个我们自己”。

(以上言语不针对任何单独个体,只是范言一己之见的整体现象)

 

 

想到了什么就说了什么,不足之处望海涵(笨也不是我自己愿意的,如果哪个地方笨了就当无意间博了读者一笑吧,呵呵。)。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