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生活·感悟] 日本偷袭珍珠港:破罐子破摔的战略决策

6 已有 4384 次阅读   2016-10-10 17:28   标签偷袭珍珠港  normal  style  日本  战略 

                 一、战前已有“预言帝”

     1941年5月刚刚出任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的水野修身找到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摒去外人后,水野单刀直入的问山本一个问题:“皇国(指日本)如果对美国开战,将军认为有多大把握取胜?”

山本五十六虽然在几个月后一手导演了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珍珠港偷袭,但在此时,曾经当过驻美武官的他,却是个货真价实的对美避战派。面对上司的问难,山本郁闷地回答说:“如果阁下到过美国,看到过美国可怕的工业实力,就会知道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取胜。”

  在得到这一答案后,永野修身更为郁闷,要山本估计一下“维持战局”的期限,默然良久后,山本咬着后牙槽回答说:“大概半年吧,半年后就说不准了。”

  这个判断后来被不少人奉为《神预言》,因为从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开战,到1942年6月初,美国在中途岛翻盘,日本海军称霸太平洋的日子,果真也就支持了半年.

其实在发动珍珠港之前,日本决策层内部做出《神预言》的人不止山本一人。整个1941年日本大本营參谋机关都在对参战进行评估,最后拿出的一份评估报告,对美日双方的军事实力做了惊人的对比:钢铁产量比是20:1;石油产量比超过500:1;煤产量比10:1;飞机5:1;海运2:1;劳动力5:1;美国平均工业产量是日本的74倍以上.

更重要的是,日本是一个本土資源匮乏的国家,几乎所有资源都依靠海运得来,而其当时的造船能力,根本经不住美国军机航线的反复折腾,如果开战,日本年均损失船只140万吨,远超补充能力。报告预言,到第三年,所有民用船只都将消失,日本赖以生存的海上运输线都将崩溃。因此,报告总结说:“双方实力如此悬殊纵有《大和魂》,日本也绝不能取胜。”

据说,这个报告是在日本内阁某次御前会議上公布的。听众曾一度为之“动容”,但“动容”归“动容”所有人在认识到战争无法取胜之后,依然一本正经的对对美作战的种种细节问题进行敲定。正是这种战略上的盲目和战术上的精细最终催生空袭珍珠港的发生。

日本为何明知太平洋战争打不赢,却依然贸然开战呢?其实无非是被一种資源逼的。这种资源至今还主宰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他的名字叫做石油。<待续>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