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决策炮击金门

8 已有 2233 次阅读   2017-01-01 17:08   标签style  金门 

           

 

 

 
 
 

             决策炮击金门

 
 
 
 
 
 

决策炮击金门有一个过程。1955年8月中美启动大

使级会谈,谈了2年多,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

果。1957年12月美国单方面降低中美大使级会谈规

格(由参赞出任谈判代表),致使会谈陷于停顿,

中美沟通窗口被关闭。美国对华态度趋向强硬,台

海局势随之紧张起来,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调门也一

时高涨。毛泽东开始考虑调整斗争策略。
  

1958年6月16日毛泽东主持会议讨论外交问题,提

出了针锋相对、以文对文、以武对武、先礼后兵的

对美斗争方针。30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要求美国

政府15日之内派出大使恢复会谈。美国故意在15日

期限内不作任何答复。恰在这时,7月15日美国军

队为干涉伊拉克革命入侵黎巴嫩,同时宣布驻远东

美军进入戒备状态,蒋介石也随之宣布台湾进入特

别戒备状态,台海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毛泽东从

15日到18日连续4个下午召集会议商讨对策,经过

充分讨论,作出了炮击金门的决策。人民解放军参

战部队开始向福建前线集结。美国得到中国准备对

金门等沿海岛屿采取军事行动的情报后,决定强化

“战争边缘”政策进行遏阻,在调兵遣将的同时,

发表威吓性言论。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北戴

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18日,毛泽东在彭德怀、

黄克诚关于在深圳方向部署军事演习的报告上批

示:“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因此不

要在广州深圳方面进行演习了,不要去惊动英国

人。”这表明毛泽东最终定下了炮击金门的决心,

并确定了行动指导方针“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20日下午毛泽东召集会议,具体部署作战行动。21

日晚前线部队进入指定位置,23日下午 5时 30

分,数百门大炮齐发,2个多小时发射了近 3万发

炮弹,拉开了炮击金门的序幕。
  

在决策炮击金门的过程中,毛泽东所面对的是台海

两岸关系和中美两国关系交织在一起、内政和外交

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面。炮击金门遇到的最大问

题,就是会不会招致中美摊牌,发生直接军事对

撞。叶飞回忆:在最终定下决心的前夕,毛泽东曾

询问,会不会打到美国人,在得到“无法避免”的

回答后,沉默无语,没有作出任何决定。这表明毛

泽东在决策炮击金门时,曾反复掂量会不会把美国

拖进来。如果把美国拖进来,炮击金门作战很可能

会扩大,一些沿海大中城市有可能遭受美国飞机轰

炸,给中国的和平建设带来巨大破坏,甚至有可能

威胁世界和平。就是说,炮击金门有很大的军事风

险和政治风险

 

但是,毛泽东最终还是定下了炮击金门的决心。在

发起作战前后,他曾经讲了几条理由:一是支援中

东人民的反美斗争,二是打击一下蒋介石集团的嚣

张气焰,三是摸一摸美国台湾政策的底牌。其实,

毛泽东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就是要用特殊方式

同美国进行一场战略性对话,夺取中美围绕台湾问

题进行对话的主动权。毛泽东在9月6日最高国务会

议上说:“你美国人过去谈判又那么冷淡,中断了

好几个月,现在你想谈,那好,可以谈。我们不

打,它就不想谈,要把这个绳索捏紧一下,它感觉

到痛了,它说,好好好,我们来谈吧。你不捏紧,

它就不谈。”自从1950年6月美国借朝鲜战争入侵

台湾以后,台湾问题就不再仅仅是内政问题,而成

为中美之间的严重斗争。为了维护远东地区和平,

中国愿意同美国展开谈判,但把内政和外交严格区

分开,只谈美国从台湾撤兵的问题,而美国非但不

认真对待中国的撤兵要求,反而要求中国承认台海

现状,承诺不使用武力,显露出把两岸状态永久

化、固定化的企图。在美国单方面关闭沟通窗口、

对华采取强硬态度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示弱,消极

等待美国恢复谈判,等于把中美对话主动权拱手交

给美国,让它享有谈与不谈的自由权,进而享有在

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自由

权。毛泽东决心以强硬对强硬,以“战争边缘”对

“战争边缘”,用炮击金门行动向美国表明中国捍

卫国家统一的坚强决心和意志,同时告诉美国人谈

与不谈的权力并不完全操纵在它的手里,如果“文

谈”不成,“武谈”中国也可以奉陪。当然,毛泽

东并不是一味逞强,而是始终在揣度美国卷入战争

的决心,注意拿捏好“战争边缘”的尺度。在准备

炮击有美舰护航的国民党军运输船时,毛泽东明确

指示前线指挥员,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如果美舰

开炮,不许还击。严格贯彻“直接对蒋,间接对

美”的方针,把炮战控制在内战范围,尽量降低政

治风险和军事风险。

炮击金门,有点像毛泽东所说的“草鞋没样,边打

边像”。打的决心下了,但怎样收场却要视三方互

动所产生的效果而定。其中关键一步棋,就是处置

金门、马祖问题。蒋介石控制金、马,扼住了厦

门、福州的出海口,卡死了整个福建,牵制东南沿

海经济发展。起初有乘势拿下金、马的意图,当金

门守敌基本被打瘫后,一些人主张一鼓作气实施登

岛。然而,毛泽东在掌握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蒋

介石为弃守金、马而闹得不可开交的情况后,断定

美国企图以沿海岛屿换台湾,用海峡把两岸永远分

割开来。基于这个判断,毛泽东决定把金、马暂时

留在蒋介石手里,实行“打而不登,断而不死”,

待今后条件成熟时台、澎、金、马一并解决,并决

定炮击金门长期化、经常化。毛泽东将此举称之为

绞索政策”,套住美国并扩大美、蒋矛盾。
  

炮击金门,虽然没有彻底解决台湾问题,但中国

却从中获得了重要战略利益。一是迫使美国亮出了

不想因为金、马等沿海岛屿与中国交战的底牌,并

不得不把在沿海岛屿的“战争边缘”政策调整为“

脱身”政策,导致美、蒋矛盾扩大,想脱身又脱不

了,弄得首鼠两端,在战略上陷于被动。二是迫使

美国不得不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恢复会谈的要求,

中国掌握了恢复会谈的主动权。虽然中美会谈仍然

谈不出什么实质性结果,但至少让美国人认识到谈

与不谈的主动权并不操控在他们手中,进而清醒地

认识到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定权不操控在

他们的手中。三是在打击了蒋介石嚣张气焰的同

时,也摸准了美、蒋矛盾的“脉”,掌握了蒋介石

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基本立场,从

而决定不实施登陆,并用长期化、经常化的炮击金

门保持对话,形成了两岸心照不宣地联手抵制美国

“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阴谋的政治格局,实

现了“灵机应变,主动在我”的要求,有效维护了

国家主权和安全。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