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书法创作五乖五合论

2 已有 2856 次阅读   2012-01-11 09:58   标签书法 

——书法神韵断想之三十一

书法创作是一项情志精神化的产品,好的书法作品是不可重复的再现的,正如王羲之写兰亭序,后来怎么也难达到一稿的艺术高度,从事书法创作的人都有类似的感受,有时写得顺手作品精彩的多,写的不顺手,很难成篇,勉强成篇,也是不满意,这种现象困惑了很多人。

其实,早在唐代,孙过庭在书法实践中,就发现这种现象,他认为“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并总结出了“五乖五合论”。他认为”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遗)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当仁者得意忘言,罕陈其要;企学者希风叙妙,虽述犹疏。徒立其工,未敷厥旨。不揆庸昧,辄效所明;庶欲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除繁去滥,睹迹明心者焉。“

这就是说:书家在同一个时期作书,有合与不合,也就是得势不得势、顺手不顺手的区别,这与本人当时的心情思绪、气候环境颇有关系。合则流畅隽秀,不合则凋零流落,简略说其缘由,各有五种情况:精神愉悦、事务闲静为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为二合;时令温和、气候宜人为三合;纸墨俱佳、相互映发为四合;偶然兴烈、灵动欲书为五合。与此相反,神不守舍、杂务缠身为一不合;违反己愿、迫于情势为二不合;烈日燥风、炎热气闷为三不合;纸墨粗糙、器不称手为四不合;神情疲惫、臂腕乏力为五不合。

上述五乖五合是书法创作者必须注意必备条件,书法创作首要的条件是要神怡务闲,精神愉悦,心理无负担,无杂事烦扰,心静自然,方才进入一种书法创作境界,二是感人恩惠、酬答知己这就是说书法创作是需要创作动力的,有人相邀,书者才有创作的冲动,创作的欲望,这种欲望与冲动愈强烈,情绪就越高,其临场发挥就越好,作品就越佳。三是无外界干扰,要时和气润,太热太冷都不适合,风燥日炎,会让人心烦意乱,寒天冷冻,会让人血脉不畅,手脚僵硬影响书写的发挥,书法表现优劣差别很大。当然天时适宜不如工具应手,纸墨俱佳、相互映发,具体的讲要笔墨纸都得好,笔要用的顺手,墨鱼纸相互映发,相得益彰,得到好的工具不如舒畅的心情。偶然兴烈、灵动欲书,心情舒畅,灵台瞻明,心中想书,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如果五合一齐俱备,则能神情交融,笔调畅达。流畅时无所不适,滞留时茫然无从。反之五种不合同时聚拢,就会思路闭塞,运笔无度。往往有书法功底的人,常常是得其意而忘言,不愿对人讲授要领,企求学书者又每每慕名前来询其奥妙,虽能悟合,也就是得势到一些,但多疏陋。空费精力,难中要旨。因此,我不居守个人平庸昧见,将所知的全盘贡献出来,望能光大既往的风范规则,开导后学者的知识才能,除去繁冗杂滥,使人见到论述即可心领神会了。

在这里孙过庭说破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这就是很多人在没有体悟到这一点时,总想得到名师的指点,总认为有什么秘诀,其实,名师教的充其量还是一些书法的技法,一个人虽然有了一定的书法技巧,真正要写出好作品,还要看临场发挥,要靠书者的艺术灵感,当然这个灵感也不是凭空而来,如果说技法是字内功的话,那么灵感就是靠字外功厚积薄发而来,文化素养是灵感的营养和源泉,因此书法创作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书法是人的创造性劳动,因此与天气、书写工具以及书写者当时的情绪、灵感密切相关。“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时令、器物(工具)、人,三者的完美结合是优秀书法作品产生的基础。中国书法史上所有优秀作品的产生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兰亭序》、《祭侄稿》、《黄州诗》无不是这样。后人在述及三大优秀作品产生原因的时候,往往把它单纯归结为性情的挥洒,看作是性情的产物,这是有失偏颇的。在这里,书法犹如埏埴,不仅需要工艺技巧,还得与炉火锻烧完美结合,就有了注脚。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