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

4 已有 3459 次阅读   2012-01-18 20:06

——书法神韵断想之三十二

书法艺术是很多人说不清的,道不明一门独特的艺术,他不像其他艺术门类有固定统一的标准,书法艺术从他一诞生就有许多不确定性,虽有大师经典,但又各有面目,自成体系,而古人论书法又大多喜欢用形象化的语言,给人一种似懂非懂的感受,像书谱中“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为什么一张书法作品会给人这么奇特的联想,雄奇得如滚动的惊雷,振聋发聩,高山直下的坠石,力若千钧,这样的力道与气势却是书法点划中蕴藏的。鸿雁在翩翩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野兽聚集后,又各展身姿从容离去,鸾凤起舞,腾蛇惊起,这样的神态是最美的,断崖险峰状的气势是震撼人心的,临危据枯是险绝到极点,凝重的得像层云崩飞,乌云压顶,轻者若金蝉薄翼,吹弹可破,笔势导来如同泉水流注,汨汨流淌、有无限的活力,顿笔直下类似山岳一样稳重;纤细的像新月初升,跃上天涯,疏落者若群星布列银河;所有的精湛的书法都好比大自然形成的神奇壮观,美不胜收。

要达到这么高的艺术感染力,书法家要怎么做才行?孙过庭开出的药方是“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 智慧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书法的艺术魅力就是创新,新与旧是相对的,没有完成绝对意义上的新,创新是智慧的第一着力点,历史上大凡有一些贡献的书法家都是以自己独特的个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智慧的形成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遗传智慧与获得智慧、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直观与思维、意向与认识、情感与理性、道德与美感、智力与非智力、显意识与潜意识、已具有的智慧与智慧潜能等等众多要素。各个子系统对智慧有牵制和促进作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子系统功能的加强都对提高智慧有积极作用,知识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体系,是一个书法家必须加强的的方面。技巧是一个书法家的基本功,没有技巧就没有表现力只有做到智巧兼优,才有写好书法的可能。下一步是使心手和谐双畅;心是思想,是一艺术追求,是艺术构思,手是书写,心手合一,毫无阻隔俗话就是得心应手,是讲究临场发挥感觉良好,笔墨不作虚动,是对书法一种敬重,是慎重对之,薄纸空间必有章法。在一画之中,令笔锋起伏变化;在一点之内,使毫芒顿折回旋。笔笔生动,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孙过庭是这样说也是这样作的孙过庭的书法,开元年间书论家张怀璀对他有极高地评价:“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尚异好奇,然所谓少功用,有天材。真、行之书,亚于草矣……隶、行、草入能品。”《宣和书谱》也说他 “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翰墨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俊拔刚断,出于天材,非功用积习所至。善临摹,往往真赝不能辨。”可见孙氏既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又得二王之法,再加之有超凡的天分,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体系。

孙过庭书法用笔的特点,唐吕总说他“丹崖绝壑”可谓一语道出精髓,他的书法笔势坚劲,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点,做到质、妍的统一。孙氏的用笔特点是: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轻重映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