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花树林的日志

花树林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 8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十七 书法艺术以艺术化了的汉字形象来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情操,及审美观,从而达到美的艺术创造。 有人将书法艺术基本表达形式笔墨称之为抽象艺术。汉字是具象的,其表达的意思是确定的,书法就是在写字,字就是具体的表达单位,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读的是文字的内容,可是很多人
  • 4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十六 有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书法美。例如,把书法的美归纳为线条美、墨韵美、空间美、意境美、章法美、结构美、笔法美……我认为这些都是书法艺术美的“另一个版本”,是书法艺术美的一个侧面,而书法自然美是书法美另一要求。自然美是神韵的基本要求。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有其独特的文化
  • 3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十五 旷达:心胸开阔豁达。出自:《晋书.张翰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旷达,是人生的一种生命意识、人生态度和认得胸襟格调,即人在面对人生诸多困境时,以旷达通放的的胸襟
  • 8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十四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以艺术化了的汉字形象来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情操,及审美观,从而达到美的艺术创造。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如诗歌、小说、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有着相同之处,即采用以形传神的手法来创造艺术形象,并把神韵作为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
  • 5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十三 有人以“意境”论书法,如果作为一种美学的最高标准,他是应该有具体的内容的,是可以用来评价书法作品的,他不应该是空洞的,不确定的。 用“意境” 论诗,用情景交融创造出的新的艺术境界叫“意境”,如果把“意境”搬过来论书法,能不能贴切的评判书法作品,这是最重要的。 现
  • 1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十二   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生于1877年,卒于1927年,享年51岁。他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仅见。其生平著作甚多,身后遗著收为全集者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人间词
  • 2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十一 黄庭坚论书,深恶痛绝的就是一“俗”字。他曾自述其学书经历:“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书法之妙。” 他认为学周越致使自己的书法俗气不脱,那周越书因何而俗呢?他又有
  • 1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十   在中国古代有关韵的论述中,北宋范温的《潜溪诗眼、论韵》占有一个突出的位置,就像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吾国首拈‘韵’以通论书画诗文者,北宋范温其人也。”“其所论者‘因书画之‘韵’推及诗文之‘韵’,洋洋千数百言,匪特为‘神韵说’之弘纲要领,抑且为由画‘韵’而及诗‘韵’之
  • 2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九   书画艺术追求神韵与诗歌艺术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妙,联系紧密。但两者所指的的艺术境界是否相同,是表述的不准确,还是人们阐释的不准确?还是两者之间具体的描述确实有质的区别? 唐司空图着重从韵味谈诗,认为好的诗必须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要“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7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八 在中国书坛上有一段佳话,这段佳话牵动着两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也开创了艺术之间的借鉴、启示、学习。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