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个人展厅] 志在拓展与创新——童乃寿的中国画

已有 2382 次阅读   2012-01-29 19:10   标签童乃寿 
    童乃寿的启蒙老师是有国画造诣的海派画家孔小瑜和新安画派画家童雪鸿、张君逸先生,他的研习是从1959年开始的。到70年代,他与方济众、应野平先生交往较多,受到他们的教诲与指点。在学习古人和师辈的艺术经验时,他当然注意研究他们的笔墨、布局和构图技巧,但更重要的是领会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新勇气。学别人而不似别人,发现和寻找到自己的个性,是他一直孜孜以求的。著名艺术理论家郭因先生曾在他评论童乃寿山水作品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这样一个事例,说明这位画家是如何地好学,是如何在心底燃烧着创新激情的。80年代,童乃寿在听了郭因的一次绘画讲座之后,把对他触动最大的一段文字用宣纸书写并装裱起来,作为他的座右铭。这段话是:“艺术家应有‘强烈的气质,带看好奇心,冒着一切风险,去推翻一切陈旧的偏见,运用与众不同的技巧去表现独特的自我艺术感知’。显然,这几十年来,他一直在追求这一艺术理想,在探求创新之路。童乃寿山水画创作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坚持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意象造型的观念,兼重丘壑、笔墨和意境。重丘壑,反映在他注重对客观自然的观察和体验,从自然山水中获得体悟和灵感,写胸中自然。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名山大川,但他最爱写家乡山水,最爱写黄山胜景。他创作的许多以黄山为题材的大幅山水画,感情真挚,气势雄伟,笔墨浑厚而洗练。其中《黄山烟云揽胜图》尤为引人关注。他以黄山为师,作品既不是实景的描写,也不是前辈画家们作品的翻版。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山峰之险,瀑布之奇,云雾缭绕之幻境。他用雄健而细致的笔墨,用点擦皴染写山石、树木、水流与云气,各显其特有的力和美。画面浓淡、虚实、奇正、方圆,黑白相互穿插、转换,富有节奏与韵律。他的许多写生作品,都是写景写情,借景抒情,力求情景交融,根据客观对象运用笔墨,创作路子很宽。他的画很有整体感,注重表现远观的势和近观的质,是耐看的,是经得起品评的。
    童乃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神州书画院名誉院长及艺术顾问,合肥市书画院专职画家,并长期担任合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