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选】 第一篇 虔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感应记选(9)

5 已有 3112 次阅读   2016-01-27 08:21   标签观世音  color  style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选】      

                                       佛教电脑资讯库功德会 辑
          第一篇 虔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感应记选(9)


                  


二十三.车祸有惊无险死里逃生
       李博永

  回忆那天突如其来的一场惊险,至今心中犹有余悸。那天,大约三星期前,我骑了机车像往常一样,在下班 后返家途中,突然由后面风驰电掣般驶来了一辆旅行车,像流星般降落在地,一阵碰撞的巨响,我觉得天旋地转……我被整个人从车上弹落……我魂不附体……啊, 下意识觉得这是一场车祸。完了?!完了?!
   等我稍为清醒时,对方已扶我站起。他是一位美国朋友。再看我的机车呢,虽然倒在路旁,经过那样大的冲力,居然没有什么毁坏,甚至连挡风玻璃都没有些许损 坏。不能不说这是车祸中的奇迹。更大的奇迹,是我自己身上除了手指筋骨似乎扭伤和肩膀背部相当的疼痛外,竟然没有其他的伤痕,也没有流一滴血,这可能吗? 我不禁问自己。难道我内部受了严重的伤?内伤往往比外伤更糟,更难医的,我不禁心存怀疑。由于对方是外国人,好在我一时也看不出自己有怎样重大的受伤,所 骑的机车也完整无损,所以接受了对方道歉,因我信佛而不愿计较,决定不追究责任,况且那时候也没有交通警察在场,然而对方仍然请美国宪兵中国宪兵与外事室 警察交通警察来,作了一番调解,事情就过去。
   回到家中,才感到肩背部疼痛得很剧烈。我家厅堂中央供陈佛坛,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圣像。我一向笃信佛教,尤其对过去是正法明如来而倒驾慈航普渡众生的观 世音菩萨,万分敬仰,一心一意在此生此世尽形寿学习菩萨济世救人的高尚情操,祗要能学到菩萨的作风万分之一,我就心满意足了。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一九六九 年四月八日,集合了几位热心助人的朋友每月省下一碗什锦菜面的钱,大约十元左右,积少成多,大家凑些钱出来做好事,专找急需要救济的对象,特别是予贫病患 者或无力办丧事的贫民援手,默默地行善,到了一九七三年,参加乐善好施的有心人竟然越来越多,我看机缘成熟,就将这个慈善组织定名为光明慈悲喜舍救济会, 去年一九七五年间已急难支出十万余元,感谢十方大德热心的捐助与支持。会址暂设在寒舍。
   人在病痛时最需要救助,尤其精神上的安慰。既然早晚礼拜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这时候我很自然地想到要向菩萨顶礼求佑。我虔诚地向菩萨顶礼之后, 当晚饭沐浴毕,也就提早入睡。也许是太疲劳,我竟然睡得很甜。恍恍惚惚的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我说不出那是一个怎样洁净美好的地方,使人有异 常愉快的感觉。然后,我仍觉得肩背部好痛,我呻吟了起来:「好痛啊!」此时忽然眼睛一亮,有一位全身穿白衣服,面貌慈祥,无限端庄的妇人模样,在我的面前 出现,她忽然绕到我背后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我的肩膀说:「这里痛,是吗?」我回答:「是的。」心里正奇怪何以这妇人会知道呢?「就会好了!」她的声音无限的 温和,听起来非常悦耳。只不过片刻工夫,果然肩背部一点也不疼痛了。啊!那么快,我应向她道谢呀,但是我已经找不到她。那位慈祥的妇人哪儿去了呢?她究竟 是谁呢?原来是南柯一梦。梦醒得很快,我肩背部不但一点也不酸痛,而且还有难以形容的舒适之感。的确是个梦,但也是事实,因为事实上我的伤已好了,不是 吗?对了,忆起那妇人的端庄面容,不正是客厅里佛坛上所供奉,朝晚礼拜的大士圣颜?那就是观世音菩萨医好我的肩伤啊!由此可证明,凡是能虔诚发心怀有如子 忆母心情的佛教徒,一定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的。至今我念念不忘梦境中那位面貌慈祥举止端庄语气温和的妇人--我一生崇奉的观世音菩萨。遇到车祸总算有惊无 险,死里逃生,连日常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也完好如旧,而所受的轻伤又不药而愈,这都是菩萨的慈悲护佑。这样的恩情,这种的奇迹,虽然我的笔拙,也不能不把 这经过前后忠实的记录下来,让读者大众作为增加学佛信心的参考。
   写到这里,扭伤的指筋还有些隐隐作痛,由于梦境也是迷离匆促,当时我怎么没有想到顺便要求大士也抚一下我的指筋,也许今天就不会还留下这点痛楚了?可是正 因为留下这点小小的疼痛,也可能是车祸中逢凶化吉的一点纪念,因是我更将时时刻刻忆念起观世音菩萨示迹的经过,而毕生没齿不忘!信笔至此,我不禁又虔敬的 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民国六十五年三月八日,菩提树月刊二八○期)

    二十四.严重喉病获救痊愈
       周宏基

  民国二十年秋天,我患了喉病,发高烧,大半时间昏迷不省,三天不能说话,不能吃饭,群医束手。我姊姊 到上海老鸭桥观音庙祈祷。当晚,我在昏迷中看到一位穿著红袍的神,戴着白帽,手提药箱,身高将达客厅二梁,(当时之客厅为旧式房屋,二梁约有十四尺高)一 直说着:「开刀!开刀!」我就惊醒了。我于是发愿说:「倘若能让我的病今日就痊愈康复,就确实是菩萨来救苦,我必定终生虔信佛教。」三、四小时后,忽然吐 出大量黄色脓液,热也退了,神智也清爽了,中午吃下一大碗温的稀饭,下午竟能像平常一样的谈话了。这是我自身经历疾病灾难,而得到观世音菩萨解救苦难的事 迹。作者附言:本人现任国大代表,读贵刊八十八期,征灵感故事,特简述感应故事如上。(六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观世音月刊九十一期)

    二十五.肾失功能肝硬化,死亡边缘庆重生
       慧峻

  徐慧光居士,法号其尘,卅四岁,上海市人,现在台北巿经商。他曾毕业于一家外国语言学校,能讲几种外 国语文,人的长相看来很聪明的,可是在这次大难以前,是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不但如此,他有他一套排斥宗教的辩驳法。俗语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这就是无常的写照。他在商场上活跃下,也赚了不少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一九七五年,正当廿九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突然得了肾结石的 毛病,其实这种病倒也没什么关系,开刀之后,发觉肾功能丧失,紧接着发现肝硬化,连全身的整个动脉都硬化了。这在有事业前途的年轻人来说,不啻一声晴天霹 雳,等于宣告了死刑。这种病甭说中国的医生不能治,连那欧美发达的西医也不能起死回生,在台大医院换肾小组召集人江万[火+宣]大夫不得已之下,开具了一 张病危通知书,这无异是不可言宣的告示--难逃死亡的命运。
   「人之将死,其言亦善。」人不怕死,那才怪呢?除了修持有功夫的人,临命终时,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心无贪恋,除此之外,十之八九,叫「死」字给吓坏了。 徐居士那时没信佛,更不懂宗教的意义,遑论宗教的体验,不但其言亦善,其行为也很天真可爱,怎样天真可爱呢?当然是想逃这「死」关口呢!于是到巴拿马住进 了伊丽沙白医院三个月,外国医生并不因为外国月亮圆而有办法,照样婉言劝走,等于国内一样的宣告,出了这个院,怎肯死心,又去美国旧金山市政医院,依旧如 是,前后又折腾了几个月,无可奈何之下,还是回国来了。西医束手,改求中医吧,就请教孙利锐中医师,孙医师除行医外,旁究佛学,凡有看病的人,每多劝人信 佛解厄。孙中医看过他的脉后,除了开些养肝调气的药外,还劝他看佛书才可挽回造化之功。当然,人生走投无路,任何人都成了贵人,由不信仰且排斥宗教的人, 到了人之最后生存阶段,也就有倾向宗教的寻求,还是求生欲作祟吧,此人之常情,是无可厚非的。宗教带给他一股力量,这在他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一九七五年下半年,是他生命的一个转捩点,何以故?以宿世慧根及大悲愿心故。当他一切绝望之时,就想到宇宙之间到底有没有佛菩萨呢?然而世间上的人类都对 这不可测的虚空遥拜,这虚空不就如同吾人心灵上的心性吗?这诸等问题,油然而生。他对面前的景象,突然生起了悲念,他誓言说:「如果菩萨能救我活命,我愿 生生世世来度化众生。」这个愿真是了不起的大,因为众生界是污秽的,是三毒五蕴的结合处所在,又是三界火宅所聚处,出胎入胎还得在众生界翻滚着,煞是不简 单呀!发愿次日晚上做了个梦,梦很清晰,一位白色衣巾披袍很庄严的观音大士,端庄严谨,站在他的面前,菩萨显现慈祥地说:「没关系,你放心,只要有毅力, 有信心,这个难关可以过去,可以远离你。」又说;「你注意看报纸,不管好因缘,坏因缘,有这个人就传『法』给你。」醒了,是一场梦,好象真实的梦,菩萨的 指示,历历在目。那时还不懂什么是「法」。天亮了赶紧翻阅报纸,有一段小广告,香港来台的徐百鸿老师传授气功,一切慢性病,难治病,在短期指导下皆可有效 痊愈。他心里好高兴,菩萨指示不管什么法,目的要用法治病。人到没有指望的时候,那才专心呢,妄想打也打不起来啦!拜访了徐老师,求他指导修练气功,很用 心去学,三个月后气脉打通(中医学说人身有奇经八脉及任督二脉),好象大病初愈,什么肾功能丧失、肝硬化、动脉硬化,一切重病都烟消云散,无影无琮了。
   病好了,判若二人,心中之喜悦,可想而知。一九七九年五、六月间,由香港来台的吐登达尔吉活佛,在孙利锐居士介绍下,他皈依了上师修习密宗静坐、观行与持 咒。现在他每天中午及半夜十二时都要静坐一小时及诵持经咒一小时,持之以恒,充满禅悦。
    一九七五年,真是他灾难的一年,更是生命突破的一年,也是好坏参半的一年。那年所经营的事业失败了,赔累不堪,几濒破产,但在修行的道路上,彻底了解了富 贵是虚幻无实,那年的先愁苦后欢乐的景象,使他哭笑不得,但是菩萨救了他慧命,他是感激涕零。他只有依他的誓愿,投入观音菩萨的大悲愿海里去。他打坐,有 时可达人我两忘的「无我」境界,法喜充塞着他。当他看经,深知一切经文,回光返照,了了觉知,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他起了对众生可 悯之心,你们怎么不能会意佛陀的经旨呢?他相信他度众生的心愿必会实现。(六十九年八月三十一日,慈云月刊五卷二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