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五一劳动歌/古诗选编

6 已有 2098 次阅读   2016-05-01 06:12
五一,劳动嗨歌的精彩与深刻·最炫当属田园风
2016-05-01 花溪影 云帆诗友会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优美的诗篇浩如烟海,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五一劳动节,自然会令人想到古代那些描写劳动的诗歌。许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信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吧,诗歌中并没有专门的劳动诗派。不过,无门无派不要紧,劳动跟人类密不可分,劳动创造出生命的美:我国诗人向来都不缺少对美的寻求,劳动的诗篇于是就应运而生了。

《诗经》里的劳动嗨歌

走进《诗经》,处处可见先人劳动的身影。质朴的文字所描绘的劳作场面欢快愉悦,充满着生活的情味。诗意的田野、河洲、水边,有雎鸠、荇菜、桑林……景美、人美,不由得想亮起嗓子唱那“信天游”似的劳动嗨歌。



开篇之作《关雎》,劳动爱情两不误
纯朴的姑娘和小伙子,在明媚春光里,热切地吟唱、忘我地劳作。他们不问身份门第、含金指数、血型星座、爱好特长,只相信自己眼睛里的美好,跟从心灵的感觉。在赏心悦目的大自然中弹琴鼓瑟、钟鼓乐之,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十亩之间,采桑晚归带斜阳

《魏风·十亩之间》是一首采桑诗,几声长长的兮字拖音,兮出了散淡舒缓的慢生活:“十亩田间是桑园,采桑人儿真悠闲。走吧,与你把家还!十亩田外是桑林,采桑人儿笑盈盈。走啊,与你携手行!”暮色四合,炊烟渐起,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呼朋唤友回家去。人走远了,欢歌笑语还在桑园里回荡。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芣苢,鲜美野菜,是上天对穷苦人的恩赐

与《十亩之间》这慢板有得一比的劳动歌谣是快板的《芣苢》。《芣苢》是一群女子在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美景之中,采摘车前子时唱的歌谣。这首民歌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在《诗经原方玉润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如果是一个人单独地唱,就难以体会到其中的意味了。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无羊,蓝天白云下的寻梦园
《小雅·无羊》是一首牧歌,生动出一幅清丽无比的放牧图。蓝天、白云、绿树、青草、山坡、池边、羊牛。许许多多牛羊集聚在一起,气象很壮观。牧人范儿足,头顶斗笠、肩披蓑衣,背着干粮、砍伐着柴薪、猎取着飞禽。牛羊有的在山坡“散步”,有的到山泉饮水,有的卧草间假寐,嘴角仍在慢嚼。牧人的手臂一挥就是集合令,那娴熟的牧技绝对有劳模的水平。全诗在牧羊人的梦境中意犹未尽:在牛羊的“哞、咩”声中,牧人梦见漫天的蝗子,忽而化作了欢蹦乱跳的鱼群;飘扬于远处城头的龟蛇之旗,瞬间变成了鸟隼……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劳动中产生的幸福,当真是极好的!

无 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

伐檀,一首劳动者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愤慨之歌
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你一言我一语发出了责问的呼声。全诗直抒胸臆,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是杂言诗最早的典型。戴君恩《读诗臆评》谓其“忽而叙事,忽而推情,忽而断制,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牛运震《诗志》谓其“起落转折,浑脱傲岸,首尾结构,呼应灵紧,此长调之神品也”,对此诗的艺术性都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生活,酿造了劳动的诗篇,有苦涩,有甜蜜,有赞叹,有抨击……对本真的坚持,对生活的咏唱,这才使诗歌有了永恒的生命。


“雅淡似陶”,回归田园的陶公闲适又淡然
田园诗的鼻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后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那些清静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情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一路吟来,不禁感喟!诗歌不是吟咏风花雪月的产物,诗人当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现实社会,关心民生的疾苦,这样的诗篇才能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古诗里还有一个小类别,叫悯农诗。劳动者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生活的不易亦是可歌,可叹。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浪淘沙九首·之六
唐·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伤农
唐·郑遨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贫女
唐·秦韬玉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明代冯梦龙有诗云:“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告诉人们所有的富贵荣华,无不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又到五一,重读经典,掩卷深思:尊重劳动人民,并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为劳动者大声歌唱,吾辈当勉励之!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