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她是与李清照齐名的才女,为一场虐恋葬送一生

7 已有 2082 次阅读   2017-12-14 11:44

她是与李清照齐名的才女,为一场虐恋葬送一生

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

然而如果国学君再问,你还知道其他的女词人吗?

这恐怕就不太好回答了。

宋朝是词人的好时代,是文人的好时代,却决不是女人的好时代。

朱淑真跟李清照一样生在宋朝,而且不幸是在宋明理学兴起的南宋。

所以注定她生活的社会环境比李清照更为恐怖。

国学君在读《智囊》的时候曾有一个奇怪的发现。

整个察智部这一章,几乎所有的案例都是宋明两朝女子杀夫的案例。

作者或许是想展示这些断案的官员的明察睿智,而国学君却觉得这种案件的高发实在触目惊心。

宋明两朝的女子,实在太苦了。苦到了,要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才能解脱的地步。或许这只是国学君的臆测,但是不可否认,在宋明理学的泯灭人性,实在让人恐惧。

——国学君按

朱淑真是一个被时光辜负的女子

家中,父母对她刻薄寡恩

婚后,又遇人不淑

上天给她过人的才气,又给了她过度的坎坷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生于富庶安定的江南

跟林黛玉一样,自由体弱多病,却文采风流

她自幼收到良好的教育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跟李清照一样,小小年纪便声名远播

年龄渐长,她和所有的女孩一样

开始有了对爱情的向往

我们多么希望,她能够跟李清照一样

找到一个属于她的赵明诚

秋日偶成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阿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她的确找到了

她恋爱了

他们的爱情中,又吟诗作对旗鼓相当

有煮酒烹茶,琴瑟和鸣

他们相逢并不太晚

也不用像那个还珠之妇一样

感叹一声:恨不相逢未嫁时

然而在爱情中,她却远不如那妇人幸运

因为她最终没能嫁给自己的如意郎君

而是迫于父母之命,嫁给了另一个人

那人是当地的一位文法小吏

家境大底和朱淑真比较相配

对于那个时候的父母而言,

女儿的幸福,远比不上门当户对来的重要。

就像杨绛先生曾回忆她的姑姑

祖母为了门当户对

甚至不惜将姑姑嫁给一个傻子

朱淑真的境遇虽然没有那么不堪

但是两个没有感情的人拉配成婚

最终无非出现两种结果

要么二人日久生情、相敬如宾

要么相看两相厌、痛苦不堪

被父母强行安排嫁为人妇的朱淑真

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那时代就是那个样子,反抗也只是徒劳

既然已经与过去分离,那便过好当下吧

新婚燕尔,丈夫对她温柔体贴、呵护有加

朱淑真认命了,开始对未来充满期待

期待婚后两人可以日久生情,终生相依

可惜,这一切只是她一厢情愿的幻想

之前说过,朱淑真的这位丈夫是个小吏

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编外公务员

这也不打紧,起码也还是个公务员

但她的这位丈夫却是一个比较积极的小吏

他热衷名利、醉心权术且学识浅薄

在他心中,升官发财才是王道

这种和妻子间的风花雪月

只是闲暇时的无聊打发

两人性格、追求的截然不同

也注定了这场婚姻必是一段孽缘

随着相处时间越长

朱淑真发现丈夫对她越来越粗鲁

更让她不能容忍的是丈夫

始终不能在精神上与她相通

她不是没有努力,可夫妻间的事

只有她单愈加冷漠的回应

她的心一步一步沉到了谷底

渐渐的,她开始整日愁容满面、抑郁不乐

无人可倾诉,她只能将这些情绪

寄托在诗词里抒发出来:

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作为一个妻子,她该多么孤独啊

她整日以泪洗面,愁病交加

丈夫却对她不理不睬,整日流连青楼

花天酒地,她的才女之名

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可以在外吹嘘的资本

后来更甚,他开始另结新欢,纳妾再娶

彻底将她抛入了空房

朱淑真彻底绝望了

她恨,恨这个寡情的男人

也恨那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

于是,她决定逃离

“宁可抱香枝上老”也“不随黄叶舞秋风”

由于她的决绝,丈夫不得已

放她回到了娘家,可她迎来的不是

父母嘘寒问暖的关切

而是冷言冷语的责问与埋怨

朱淑真心中的痛,无以言说

她又怎能怪父母呢

要怪,只能怪那个令人绝望的时代

不管怎样,还是暂时离开了

那位令他作呕的丈夫

虽然遭到了父母的责骂

但总算是逃出来了

逃出来的朱淑真并未屈服

经过种种痛苦的洗礼

她决定主动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没想到,这却是另一场悲剧的开端

朱淑真又重游故地

美好的初恋时光如竹笋般萌芽

她想尽办法同初恋情人取得联系

尽管这在当时遭到了众多非议

她成了外人口中不守妇道的淫荡之人

可为了爱她无暇顾及这一切

已经因为世俗的看法

在封建婚姻中牺牲过一次

这次,历经沧桑的她只想

跟随自己的心去追求幸福,于是

这次两个被迫分离的年轻人又走到了一起

那是一段无比美好的日子

在两人如胶似漆,相伴而行中

她终于又找回了久违的笑容

对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她倍加珍惜

她真的好想和爱人长相厮守直到天荒地老

但,她也知道

这段恋情将为封建礼教所不容

元夜三首(选一)

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乎愁忙里,旧事惊心入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功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爱情,让朱淑真变得勇敢

敢于挑战当时的封建礼教

敢于离经叛道,不顾旁人的闲言碎语

只为和心爱的他相守

然而,却只有她一个人勇敢

她的爱人终究没抵过家庭和社会的舆论压力

还是选择了割舍她离去

爱人的离去

彻底摧毁了朱淑真心中的壁垒

她心中所有对爱情的期望被现实打的粉碎

她心死了,心如死灰

从此,她万念俱灰,自号幽栖居士

希望寄托佛门减轻心中的痛苦

可佛门度不了红尘未断之人

朱淑真“心有千千结”难解

从经卷中她听不出安宁

反而愈加烦躁、悲愤

此时的朱淑真,可谓是众叛亲离

她深爱的初恋,对她避而不见

她的父母,对她失望至极

发誓与她断绝关系

她的婆家,更是对她棍棒打伐

恨不得将她抽骨剥皮

而世人,也将她当成了淫娃荡妇

有家不能回,有爱人却爱不成

走在街上又如过街老鼠

于是,她决定放弃了

解脱自己,放弃整个世界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她独自站在桥头

看着整个肮脏的世界

“此生再无可恋”

她毫不犹豫的跳入湖中

结束了自己的悲惨的一生

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她死后的事情,之前已经说过了

父母至死也没有原谅她

不给她入土下葬

史载:“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

她的诗稿也被付之一炬,所流传后世甚少

有幸流传下来的,大多为伤春之作

比较讽刺的是,她的一生却无春天可言

朱淑真的悲剧

可以说是她父母一手造成的

如果没有他们当初的棒打鸳鸯

也许这一系列悲剧就不会发生

但究其根源,还是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害死人,这话真的不假

历史上活生生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我们无力改变历史,只能叹息

叹息她的不幸,同情她的苦难

但愿相爱的人都能拥有一个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春天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