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李白诗中的“青溪”与“清溪”

3 已有 399 次阅读   2021-04-22 10:42
李白诗中的“青溪”与“清溪” 

尹定根

第804期

唐代诗仙李白(701—762),晚年游览皖南的“青溪”“清溪”二地,触景生情赋诗多首。历来众多的书册、文章、网站中,几乎仍沿袭前人成说,给予二地注释,指认不明,概念模糊,产生混淆。

北宋雍熙三年(986),学者李昉编《文苑英华》,收录李白诗243首,文16篇。北宋咸平年间,史学家、地理家乐史收集李阳冰编李白《草堂集》十卷诗歌,又收集另外李白诗歌十卷,编《李翰林集》二十卷,诗776首;还将曾供职的昭文馆、集贤院、史馆所藏的李白赋序表赞书颂等杂著,亦编为《李翰林别集》十卷,文70篇。自李白去世240余年后,乐史专编诗文集,功绩卓著。

曾任太平州(治所当涂)知州的宋敏求,闻知李白与当涂之缘,于治平元年(1064)至熙宁元年(1068),广搜李白诗歌,先后三次又增诗歌二百多首,汇编为《李太白集》三十卷,其中诗998首,并进行整理分类,以体裁和内容分列二十类,附录杂著65篇。经太平州司法参军曾巩考次,多诗题下注李白行踪,剔除杂著。后由苏州太守晏知止于元丰三年(1080)刊行于世。

南宋庆元五年(1199),进士杨齐贤注释《李太白集》,不免失之于疏。元文人肖士斌删补杨注而成《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三十卷,仍嫌繁芜而有疏漏。明学者胡亨编《李诗通》二十一卷。又二百多年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彭定求等人编《全唐诗》,其中选录有李白诗。乾隆二十三年(1758),王琦编《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诗995首,文115篇。当代多次再版。仍旧繁琐而考核欠精,免不了有疏漏的不足之处。

自北宋乐史起,经南宋元明,到清代王琦,历经七百多年,有关李白诗文,由收集、整理,到注释、抄写、刻版,因历史因素,条件有限,未能考察求实,难免出现差错。

天宝十二年(753)秋,李白由梁园南下到宣城,前后九年中,游历宣州(宣城郡)辖地的南陵、秋浦、青阳、泾县、当涂等地。并经历安史之乱、永王东巡、长流夜郎等变故,获赦后再回宣州,于宝应元年(762)病逝于当涂。

有唐一代,宣州郡县行政体制沿革较频繁。方志记载,唐初武德三年(620),改宣城郡为宣州。天宝元年(742),改宣州为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又改宣城郡为宣州。隋开皇十九年(599),以原石城县故地和南陵县西五乡设置秋浦县,属宣州。唐武德四年(621),置池州,领秋浦、南陵二县。贞观元年(627),废池州,二县归属宣州。永泰元年(765)复置池州,辖秋浦、青阳、至德三县。杨吴顺义六年(926),秋浦县易名贵池至今。李白游历秋浦时,池州尚未建置,秋浦仍属宣州,当今众多注释以秋浦属池州,不符合史实,理应更正。

宣城县(今宣州区)青溪,位于城区东南四里,源自西南山岗,经张家桥由西向东至响山东南麓,注入宛溪。其汇合处天造地设的水域,平缓如练,形成湖泊,水明清秀。舟行中揖水之声回音作响,故有山名响山、湖称响潭。相传东汉贤士严子陵隐居于此,常到响潭垂钓,其坐钓处称钓台。青溪所经流域,山岭竹木,垂叠幽丽,水色清澈奇秀。李白泛舟宛溪上行,经响潭游历青溪山水风光,留下美好印象,借景抒怀赋诗。

秋浦县清溪(今贵池区白洋河)位于中部南域,属长江支流,源自九华山脉的柯家大山西脉,自南向北,曲折流经黄山岭、刘街、虾湖(今姚街),大楼山(今大龙山)、小楼山(今象鼻山)、桃树陂、玉镜潭、苦竹岭(今苦竹畈)、碧崖、百炉庄、江祖石、入平天湖(今东南湖),经城南门外,转向东北部,过百牙山东麓,折向东至江口注入长江。干流长63公里,宽60米不等,属雨源性河流。清溪中上游段,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然绮丽的生态山水,风光旖旎。两岸山峦起伏,峰回路转,林木茂密,幽篁秀郁,蕙兰溢香。山区诸地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化工类矿产资源,水运方便。考古和史料佐证,西汉开发矿冶铸业,如今矿冶遗址甚多,尚存名胜、传世地名。唐天宝十三年(754)和十五年,李白两次秋到清溪,住宿休憩,周游山水风光,似游仙境,还参与矿冶活动。李白所到之处,即景生情,抒发感悟,留下宝贵的诗文和足迹,其后清溪名扬天下,如今已开发为旅游景区。

古人抄写李白诗文时,由于缺乏完整信息等因素,无意中疏忽将原本的“青溪”写成“清溪”(或反调),传承抄本编印发行,后人又未认真地吸收消化领悟,长久下来,不辨真伪,把错误的也当作正确的了。在当代多种的书册或文章中,又持续按清王琦版,仍在原本下进行论述、注释等。“青溪”与“清溪”混合为一,凡是与青溪、清溪有关的诗文全归于秋浦。只要谨慎解析诗题和诗句,就会发现漏洞,混杂是非。通过诗文的探讨与辨析,改变传统性沿袭习惯,真实地做好补正。

《宣城清溪》。《文苑英华》和《全唐诗》皆载诗题《宣城青溪》,一作《入青溪山》。元肖本也作“青溪”,“山”是宋版中添加的。此诗典型地将诗题中“清溪”,诗句中“青溪”,混为一谈,让人糊涂。方志载宣城无清溪,只有青溪,诗句中正好是“青溪胜桐庐”。又一改为《入青溪》。

《入清溪行山中》。李白“轻舟”由宛溪到青溪“云林境”。“岩中响自合”,指青溪流入宛溪各自于响山麓汇合处响潭。青溪“弥静”,停桨观景。秋浦清溪段无响潭,只有玉镜潭。诗题中应改为“青溪”为好。

《清溪行》诗题下注“宣城”,一作《宣州青溪》。李白忆不久前,曾去歙县访名士许宣平,舟行新安江,观水清澈留下深刻印象,触景生情。诗句“人行明镜中”,指舟人行于响潭水明似镜。

以上三首李白诗,均描绘宣城青溪“水色”、水影、响潭水澈似明镜,诗题下注为宣城。诗题和诗句,均为“青溪”,诗意相符,名正言顺。三首诗应列为李白游览宣城青溪所作为好。若强制列入秋浦地,当失实而误导。以下李白七首诗,列为秋浦地为正确。

《宿清溪主人》:“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李白夜宿清溪畔上深山的情景和感受。碧岩山,又称“密岩”,离城南30里。该山由五个奇形怪状的山,四周合围而组成。南依葛仙岭,景致秀丽,岭下有潭,碧泉清澈。李白住宿碧岩山岗地,观赏夜景抒怀赋诗。诗题、诗句及诗意与清溪相符,为秋浦地。

《清溪半夜闻笛》,诗题下注秋浦,诗句“寒山秋浦月”。《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鹧鸪者》诗题下注“秋浦”。此二首诗,诗题、诗句皆有“清溪”“秋浦”,已指明了“秋浦”有“清溪”。

《独酌青溪江石上寄权照夷》,诗题中“青溪”当作“清溪”为好。诗句“独上江祖石”,其石位于清溪中下游北岸,旧志载“形似古渡江神”,故而得名“江祖”。巨岩陡峭,高数十丈,直落清溪中,与万罗山隔溪峙立。

《与周刚青溪玉镜潭宴别》,诗题下注:“潭在秋浦桃树陂下,予新名此潭。”诗题中“青溪”应改“清溪”为好。诗句“我来憩秋浦”,“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大楼山下清溪畔,古时水面很广,后来逐渐变小,形成山坡、滩地,邑人在此种植成片桃树,俗称桃树陂。李白先后三次光临桃树陂下玉镜潭,厚爱此地。李白设宴相送好友周刚,离秋浦饯行抒情作诗。

《秋浦歌》其二,诗句:“秋浦猿夜愁”“清溪非陇水”,表明秋浦有清溪。《古风》其四《凤飞九千仞》,诗句“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古代清溪山中,蕴产丰富的有色矿产,其中铜甚多。李白船行清溪,途大楼山南,到六峰山下(今百炉庄)。宋版将“铜”误为“铅”,应改为“采铜清溪滨”。

长期以来,李白诗句中“青溪”与“清溪”的误用,让人难以辨别,对于外界了解、文学研究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理应解析两个地域的意境认同,开展学术研究,这样才能还李白诗以真实面目。

(作者系铜陵市退休干部,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
制作:童达清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