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论李白诗歌中描写的江河(三)

2 已有 225 次阅读   2021-06-20 14:26
论李白诗歌中描写的江河(三) 

吴振华

第710期

03 江河意象在李白诗歌中的作用及审美意蕴

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李白诗中江河的千姿百态,看到雄浑劲健与秀丽澄澈的不同风貌。这丰富的江河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到底如何呢?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人物活动的关键背景

翻开李白诗集,可以看到,江河湖泊不仅引起李白游观的兴趣,还往往是诗歌创作的发生地,或者纵游山水,或者狂歌痛饮,或者送别朋友,或者思念家乡,甚至怀念古人,都离不开江边月下的情境。丰富的江河意象为诗歌意境的展开提供了关键的背景。如《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这是被清人王士祯称为“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带经堂诗话》)的杰作,李白在一个“青天无片云”的深秋的夜晚,登舟望月,怀念那位慧眼赏识并提拔袁宏的晋代名将谢尚,但深感自己怀才不遇,半生飘零,只得无奈地发出明朝挂帆归去的概叹。全诗一片空静明澈的环境中溢荡着孤寂无依的情怀,其诗意构成的重要意象便是“牛渚西江”这一特殊的包含丰富历史地理及人文气息的背景。

又如《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这是李白在宣城谢朓北楼眺望深秋的江城美景时,临风怀念宣城太守的一首精美五律,诗中除了“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一联清秀明媚之外,颈联更是隽永有味、耐人咀嚼,在现实与历史的交织中荡漾着一缕淡淡的忧愁。而全诗就是围绕“江城如画”这个核心背景展开。

(二)构思的重要纽带

一首诗无论抒发怎样的情感,都必须借助一个恰当合适的抒情结构。诗人构思时候常常精心选择关键的意象,李白诗中常见的是运用流水作为构思的纽带,或明或暗地通过流水来抒发情感。如《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月亮,代表故乡的面庞,而给月亮照影或陪衬的却是江水,半轮秋的一轮月亮,先是将倩影倒映在平羌江水中,随着流水,陪伴着游子渐渐离开故乡,然后在深夜再沿清溪流向三峡,当到达渝州的时候,尽管无比思念,却再也看不到故乡的月色了。地名的转换标志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位移,而月亮紧紧跟随故乡的江水,照耀着游子的脸庞,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深情。江水成为绾结全诗的情感纽带。又如《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江水并未出现,但隐含在诗中。首句起调高挺,有来自仙乡的飘逸感,同时也为全诗蓄势;次句是对《水经注•江水》的改写,突出涨水季节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行船的神速,同时也渲染一种飞越两地的快捷;第三句用猿声的不住啼鸣来陪衬江流的湍急,同时为结尾的拓展意境作铺垫;末句以轻舟飞越万重山来表达畅快的心情。全诗无一句不在写江水,却句句避开江水,江水暗含在字里行间,成为连接诗情诗境的枢纽。再看《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题目看是写天门山,长江经过芜湖进入当涂时,切开东西梁山,形成一道天然的大门,江水被两岸陡峭的悬崖峭壁阻拦,形成“回”字形的湾流,这便是前两句在江上所见的景象;后两句拓展诗境,在两岸对峙的天门之间,一叶孤帆从日边慢慢驶来,遂生无限憧憬的遐想。楚江的雄伟力量感、奔流旋转的情状及载着轻帆流向日边的动态感都完整地表现出来了。短短四句,将这段楚江描写得非常有层次感和画面感,还有如临其境的现场感。

李白写江水,常常与明月组合成一个整体意象,水月组合堪称黄金搭档。如“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石上寄何》),等等,春水、碧溪、潭水等都缺少不了月明的映衬。还有《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从空间上看,地跨巴东三峡、黄鹤楼、长安秦川及吴越等处,从时间上看,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之流,如何绾结全诗呢?李白巧妙地通过反复出现的峨眉明月与江水的组合,建构起抒情的框架,月亮成为相思的触媒,成为万里相随的伴侣,成为曾经相知相乐的见证,也是未来功成身退后玩赏的对象,没有这轮带有独特印记的峨眉月便没有此诗的流动圆润之美。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制作:童达清。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