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瀛奎律髓18·卷4庭宇类,读这些唐律,令人不出户而知天下

1 已有 78 次阅读   2022-11-10 11:44
瀛奎律髓18·卷4庭宇类,读这些唐律,令人不出户而知天下 

前言

方回瀛奎律髓卷4为庭宇类,庭宇一般是房舍庭院,不过方回卷四中所选录的诗,并非仅写房舍庭院这么简单,而是指各地的风土人情。

方回自己解释说: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读禹贡周官史记所纪,不如读此所选诗。亦不出户,而知天下之意也。

生活在山谷和河边上的人外表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礼记•王制》)。读《禹贡》《周官》《史记》这类书,不如读我所选录的这些诗词,不用出门,就能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一、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邨作》

第一首诗,选录的是宋之问的一首五言排律《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邨作》

候晓踰闽障,乘春望越台。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揺青气,桄榔翳碧苔。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蝉啸,衔花翡翠来。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髪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何当首归躅,行剪故山莱。

方回选录这一篇,是因为这首诗中,虚实相间地写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即读者”不出户,而知天下“也。这和我们今天看电视电影一样了解世界各地一样。

五言律诗,除了首联和尾联外,都要两两对仗,这首诗中,最为后人称道地是第二联,写景有虚有实: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方回在这首诗的后面,特别为初唐这几位诗人扬名。他说杜甫学诗,不仅仅是学习自己爷爷杜审言,同样也学习与杜审言同时期诗人,例如宋之问、沈佺期、陈子昂。并且提到这4人是唐朝律诗之祖:

子昂以感遇诗名世,其实尤工律诗。与审言、之问、佺期皆唐律诗之祖。

宋之问这些人的律诗,开始有意避免了南朝律诗的失黏现象,完善了律诗的规则。而这种五言排律在他们这个时期,也成为了科举考试的诗体。

二、杜审言《旅寓安南》

杜审言因为阿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神龙革命(705年)后被贬往岭南,当时的越南(汉朝属于交趾郡)也属于岭南地区。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设置安南都护府 (治所在今河内),杜审言这次被贬之地,就是安南都护府管辖的峰州。

杜审言《旅寓安南》是一首八句的五言律诗: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踰万里,客思倍从来。

方回评价这首诗说:

此杜子美乃祖诗也,子美曰:吾祖诗冠古,家法如此。

这是杜甫爷爷的诗呀,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杜甫继承了爷爷的家法。那么,什么是杜家作诗的祖传绝技呢?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解释的很清楚:

徐充曰:以首一句提其纲,二句承其故。中二联实言其事。子美云“吾祖诗冠古”,家法如此。

第一句是大纲:越南这里的风物气候真是与长安不同呀。第二句接着作了解释:寒冷的气候来的很晚,而暖空气很快又回来了。

中间二联,则更加详细地解释了前两句。

颔联说,仲冬时,山果熟了。正月里,野花还在开。这是当地的物产特点,与北方不同。

颈联写,天天下雨,总是阴天多雾,一点轻霜,天上就打雷。这是说气候不同。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尾联从写景转为思乡之情。不过,杜审言还是比较幸运的,很快他就被召回长安但任国子监主簿了。

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这首诗前四句用了两个树、两个山。上下呼应。梓州即今天的四川绵阳市三台县,在巴山蜀水之间。王维送行,不写眼前景色,而是写想象中梓州的风土人情。

首联说群山中到处都是鸟叫,山谷中树参天。用万、千,还有山多路长之意。

首联说山,颔联说水: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更是深山中特有的景色。

前二联说风土,颈联说人情。那里的人交税,是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平时常会为芋(土特产)田发生诉讼。

方回解释说:

风土诗多因送人之官及远行,指言其方所习俗之异,清新隽永,唐人如此者极多。如许棠云“王租只贡金”,如周繇云“官俸请丹砂”,皆是。

许棠云“王租只贡金”,指邛人交租用铜。周繇云“官俸请丹砂”,应该是当地官员的俸禄中,有丹砂这一项。

尾联勉励好友效法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有所作为。

结束语

从这几首诗可以看出,方回的庭宇类诗,其实是写风土人情这类题材的作品。杜审言写自己贬谪之地安南,宋之问写自己途中所见,王维写好友将去之地的特殊。如同看纪录片一样,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结束时,老街依照惯例作五律一首,《青岛风情》

海岛青螺卧,沧波碧玉盘。
沿礁藏紫蟹,挖蜊满金滩。
啤酒寻常水,鱼虾随意餐。
春秋情最惬,风月亦同欢。

@老街味道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