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在小红书上,诗歌在年轻人里火了起来

3 已有 135 次阅读   2023-01-15 20:30
在小红书上,诗歌在年轻人里火了起来 

1月14日,北京诗歌生活节在北京首创朗园park开幕。此次的诗歌生活节由朗园和《光年》诗刊联合打造,并与小红书深度联动。本次活动展出了《诗收获》收录出版的小红书诗歌精选,并邀请西川、彭敏、老炮儿乐队等嘉宾现场联动。

小红书已经成为年轻人阅读和分享诗歌的主要平台。数据显示,每周有超过2500万人在小红书上阅读诗歌相关内容,其中超过七成为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小红书拉近了诗歌与年轻人的距离,让诗意走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诗句图片来自小红书创作者@隔花人 @焦野绿 @小韬CHENTY)

“诗者,志之所之也”

小红书诗歌群体画像:年轻、乐于分享、拥抱生活

“在小红书写诗这一年,像是有一丝光照进了我灰败的人生。”诗歌博主乔乌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近期,乔乌在小红书上创作的一首诗被长江出版社的《诗收获》收录。

在小红书平台上,如乔乌一样被发现、被看见的诗歌爱好者还有很多。据统计,小红书上的相关笔记已经超过两百万,这些诗歌来自近九十万名创作者。在阅读诗歌的群体中,35岁以下用户占比75.38%,19-22岁用户占比21.12%,年轻人成为小红书读诗、写诗的绝对主力。

(在小红书上,越来越多的诗歌创作者被看见)

为何小红书吸引了如此多的诗歌爱好者?用户表示,小红书以图文为主的内容形式,天然适合作为诗歌的载体,特别是图片海报分享的方式,可以让好的诗歌创作为更多人所知,在泛诗歌爱好者群体中破圈传播。

“这里的文化氛围非常好,评论区很少有‘指点江山’的人。”一名诗歌博主表示,自己从去年9月开始在小红书写诗以来,每篇笔记都有几千,甚至上万的阅读,“除了小红书,我的诗歌还没有受到过这么多人的喜爱。”

“短诗、生活化、真诚而自由的表达”,诗人李小建总结了小红书诗歌的几个特点,“小红书上的诗歌很多来源于创作者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有人写自己的婚后生活,有人写自己的感情纠葛,甚至停电、晚八点、无聊的周末……这些诗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很真实,也很有烟火气。”

(小红书诗歌节现场,一名保安展示自己的手写诗)

诗者,志之所之也。小红书的社交分享属性、去中心化的内容机制,让诗歌爱好者们乐于表达真实的自我,同时在更大圈层引发共鸣。在小红书上,有人靠写诗治疗抑郁症;有人的诗被读者谱成了歌曲;有人在病床上坚持写诗,在小红书上收到了诗友们的鼓励支持……小红书不仅成为诗歌爱好者们分享、交流的平台,更通过一首首诗篇,将温暖与善意传递给每一位陌生人。

“当代诗歌的新气象”

从线上走到线下,网络诗歌“破圈”让诗意走入大众

小红书日益繁荣的诗歌爱好社群受到了平台的重视。作为年轻人分享生活方式的社区,小红书多次举办“小红书文笔挑战”“花朝节飞花令千年之约”“小红书斗诗大会”等活动,吸引了上万条诗歌投稿。

去年7月,小红书联合“第三代诗歌”代表性诗人于坚老师、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诗人欧阳江河、首届年度桂冠工人诗人大奖得主陈年喜、《诗刊》主编李少君、《汉诗》主编张执浩、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沉河等共同发起了“小红书种诗季”诗歌联盟活动,超过150位诗人作家入驻小红书并分享了自己的诗歌作品。

而将网络诗歌带到线下,通过正式的诗歌刊物出版发表,则是小红书一次全新的“破圈”尝试。此次在诗歌生活节集中展示的《诗收获》小红书诗歌精选中,绝大多数出自平台上的诗歌“业余爱好者”。“媒介即信息,在当下的时代,纸媒主动与新媒体握手,是格局的体现。”作家萧深刻评价说。

(诗歌节现场,两名参展的小朋友在气球下上书写诗句)

“小红书上的诗歌可以说是一种当代诗歌气象的表现。”《诗收获》上的小红书诗歌精选让长江诗歌出版中心主任沉河印象深刻。他认为,小红书上的诗歌创作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人,他们更为年轻,注重用诗歌表现自己、标记生活,语言和表现形式上也更为新锐,更加适应这个“快阅读”和“浅阅读”的时代,“也许在很久以后,网络诗歌可以进入传统诗歌的体系,成为传统的一部分。”

这或许不是一个属于诗歌的时代,但仍然有热爱诗歌、渴望诗意生活的人。在小红书等网络平台的推动下,诗歌正走出围墙,走出纸张,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诗歌也因此有了更多元的可能。或许,下一个引起瞩目的诗人,便会在网络平台上诞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