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描写惊蛰的古诗赏析惊蛰节气古诗诗词大全

3 已有 205 次阅读   2023-03-06 11:01
描写惊蛰的古诗赏析惊蛰节气古诗诗词大全

p  惊蛰的象征之一是春雷,春雷一响,春雨就缠缠绵绵地来了,描写惊蛰的古诗有很多,接下来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人们对惊蛰节气的认识吧。
  描写惊蛰的古诗
  《惊蛰日雷》
  元代: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惊蛰的象征之一是春雷,春雷一响,春雨就缠缠绵绵地来了。焕然一新的不仅是天地间的草木万物,还有人们的精气神。只有那石龟一如往常,静静地等待春的回归。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宋代: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春天是充满诗意的季节。诗意源于自然,更发自于内心。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唐代: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矩修。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春天惊蛰到来,春光普照大地。桃花开得正艳,老鹰化作春鸠。时间有些紧迫,嫩芽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人间也开始忙忙碌碌,开始耕种了。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这句“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十分恰当地描述出当时这一景象。
  《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惊蛰时节,雷声隐隐,周围已经开始泛起绿意,处处呈现出春色。而这美景中有妙人,春天更多一分别样的期待。
  《杏花天》
  清代:吴绡
  今年一倍春光早。燕子话,杏园消耗。马啼踏遍青青草。
  惹袖东风偏好。
  贺太厦、羡伊飞绕。对美景、欢情多少。宵来惊蛰雷声报。
  满眼曲江花笑。
  春天的美物,除了美丽的桃花,杏花常常被人忽略。而这首词就将眼光放在了东风徐来的杏园,别有美意。
  春日杂兴五首
  宋代:陈棣
  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
  为君借余景,收拾赋新篇。
  春寒料峭,惊蛰带来春雨,也带来一阵低温,世人无暇顾及春景,反而添了几分愁绪。
  山房
  宋代:陈允平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春雷过后,万物清新,此时在适合不过去春游,耳边时时回荡着孩童们的嬉笑声,更觉生机勃勃。
  市饮
  宋代:陆游
  学道无多事,消阴服众魔。
  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大勇收全胜,灵襟袭太和。
  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
  这注定是个酣畅淋漓的日子,春雷惊蛰之日,大海浴金波,大饮于市,无比舒畅!
  清溪松阴图
  明代:唐寅
  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