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十二楼、十三楼、十四楼,诗词中的3种楼不能随意乱用

2 已有 100 次阅读   2023-04-03 13:31
十二楼、十三楼、十四楼,诗词中的3种楼不能随意乱用 

前言

诗词押【尤】韵时,经常会用到“楼”这个字。楼和数目组合而成的词中,常见到十二楼和十三楼这两个词。

一个是(平平)仄仄平,一个是(仄仄)仄平平。在使用不同的律句时,似乎可以在这两个词中选择。但是,这两个楼却有不同的含义,不能随意乱用。

明朝才子杨慎在其《词品》中对3个楼有过研究,另一个叫作十四楼,这3个楼各有什么特点呢?

一、十二楼出现于汉朝

十二楼出现得很早,汉朝诗歌里就可以见到,汉朝张丽英有一首《敬元子歌》写到:

采药三微岭,饮漱华池泉。
遨游十二楼,偃蹇步中原。

诗中的敬元子是一个修道求仙之人。十二楼,不是普通人可以遨游的。

十二楼能够出现在汉诗中,是因为这个词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最早出现:

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史记·孝武本纪》

可见,十二楼是神仙所居住的地方。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写到: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北宋名臣夏竦《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中写到:

河汉西倾火渐流,露华微冷透轻裘。
何当弄凤随惊吹,直上层城十二楼。

除了神仙居所以外,十二楼还引申到泛指一些高耸入云的楼阁,例如王昌龄的《放歌行》中,将东都洛阳的宫殿比作十二楼: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储光羲《述华清宫五首》中,将唐玄宗的华清宫比作十二楼:

昔在轩辕朝,五城十二楼。
今我神泉宫,独在骊山陬

李隆基好道教,皇帝又被称为天子,其所居被称为十二楼。

刘长卿《送李补阙之上都》中,则用十二楼代指比作上都长安:

独归西掖去,难接后尘游。
向日三千里,朝天十二楼。

从以上汉唐宋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十二楼是神仙居处,也用来代指宫殿,或者都城的高耸楼阁。

不过,到了宋词中,十二楼渐渐没有这么高大上了。在说明原因以前,就要先了解一下十三楼是什么意思了。

二、十三楼出现在宋朝

十二楼出现在汉朝,十三楼却最早出现在宋朝。杨慎在《词品》中提到,苏轼的《南歌子 杭州端午》词中,就提到了十三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杨镇错误地以为,游人都上十三楼,化用自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其实十三楼建于宋朝,宋周淙《乾道临安志》记载:

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

可见,这个十三楼是杭州的著名酒楼,来杭州游玩的人都会来到这个酒楼饮酒作乐,文人雅士们自然也趋之若鹜。

南宋陈渊《邓端友临要阁五首》中就回忆说:

昔年曾到十三楼,一日西湖十顷秋。

南宋灭亡以后,北上的汪元量在《登蓟门用家则堂韵 》思念杭州时写到:

忽忆旧家行乐地,春风花柳十三楼。

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十三楼是商人所建的酒楼,和神仙居所的十二楼不可同日而语。

三、十二楼的变化

十二楼虽然比十三楼高大上。但在宋词中,渐渐也有了人间烟火。例如北宋的晏几道《蝶恋花 》中,十二楼已经成了青楼:

金剪刀头芳意动,綵蕊开时,不怕朝寒重。晴雪半消花䰒,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缈缈歌声,记得江南弄。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十二楼中的女子,有的是风尘女子,有的代表了诗人心中相思的情人。

例如北宋晁补之《斗百草 》中的十二楼:

血写香笺,泪封罗帕,记三日、离肠恨搅。如今事,十二楼空凭谁到。此情悄。拟回船、武陵路杳。

金末元初的元好问在一首《鹧鸪天》中写道:

复幕重帘十二楼。而今尘土是西州。
香云已失金钿翠,小景犹残画扇秋。

这首词中的十二楼,有了黍离之悲。相似的如明末清初夏完淳的《两同心•有梦》

梦到扬州,依然南浦。
绮罗如梦锦如尘,香车宝马知何处。
翠烟笼,十里隋堤,茫茫飞絮。
举目魂消肠断,春光如许。
琼花消息竟飘零,荒台古苑春无主。
想莺花,十二楼前,迷离烟雨。

这类作品善用比兴手法,其主题与南唐后主的《虞美人》类似,都是对于故国的思念: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四、十四楼出现在明朝

除了十二楼、十三楼,还有十四楼,只是十四楼出现得更晚一些。

十四楼和十三楼有相似之处,不过是官办的。杨慎 《词品》中记载:

“ 永乐中, 晏振之 《金陵春夕》诗‘花月春江十四楼’,人多不知其事,盖 洪武 中建 来宾 、 重译 、 清江 、 石城 、 鹤鸣 、 醉仙 、 乐民 、 集贤 、 讴歌 、 鼓腹 、 轻烟 、 淡粉 、 梅妍 、 柳翠 十四楼于 南京 ,以处官妓。

十四楼是十四座官妓表演的酒楼,在诗词中,与十三楼的用法一样。

只是十三楼在杭州,十四楼在南京。例如明末清初的尤侗在《临江仙•其五 旧院》中写道:

十四楼前歌舞地,珠帘画障神仙。
月明花底弄红弦。
无双桃叶曲,最小莫愁年。
战鼓催残金粉尽,空寻坠舄遗钿。
香销南国忆婵娟。
东风芳草绿,裙带我犹怜

这首词也是明亡的怀念故国之作。明朝初建时,南京为首都。

清词大家朱彝尊《百字令·为曹使君题江南春思图》,是一首金陵怀古词:

平林缥缈,望江南春色,依依堪恋。
二水三山愁未了,犹有参差宫殿。
十四楼空,斜阳细柳,系马谁家院。
伤心王谢,旧来惟剩双燕。
最忆一曲秦淮,浮桥断板,卷飞花如霰。
目极寒云千万里,吹起惊沙人面。
记取扁舟,挂帆归去,料得长相见。
新愁几许,六朝芳草吟遍。

看到十四楼,读者应该知道,肯定不是唐宋词。

结束语

在词中,十二楼、十三楼、十四楼,似乎可以泛指供人游乐的名楼。不过,这三者的区别还是要注意下的,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如何选择。

十二楼,是神仙居处,也可以用来比喻宫殿。十三楼是纯粹的游玩酒楼,而十四楼带有官办色彩,是官妓之楼,十三楼、十四楼有风月色彩,可不能用来代指神仙居处或者都城皇宫。

另外,十二楼出自汉朝,十三楼出自宋朝,十四楼出自明朝。

十二楼本是传说,不代表固定的城市。而十三楼建于杭州,十四楼建于南京,有一些地域属性。

@老街味道

刘勰《文心雕龙》里的言对、事对、反对、正对,有何意义?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