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学书感想

8 已有 2077 次阅读   2016-02-13 11:44
小编推荐

学习书法、思考书法、实践书法,一直是跟随老师学习所禀承的原则。

学习书法。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跟随老师学习的最大好处。中国书法基础广泛,书法爱好者众多,但能够跟随老师学习的人很少。今年春节回乡,仅送人的宣纸就备了四份,说明一个小村仅我的朋友就有四个人练习书法。然而,他们却都是在自学,即使是有问题,也只有自己在想像中解决。

自从跟随老师学习书法,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见到别人的作品,就会仔细欣赏品味。学习越是深入,发现的问题越多。发现的最大问题是很多书人自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所谓的“书法无错字”。很多作品满纸错字或是不入法之字。这正是“无师自通”的结果。

思考书法。相信每个人在学习之间和学习之后都会思考这个问题,甚至一辈子都在思考,到底什么是书法?对待学习书法的态度不同,对书法二字的认知就会不同,学习的结果也会不同。忽略了汉字本身,把书法看成“书艺”或“书道”,过于强调形式的人,不如直接学习绘画;而如果轻视了表现形式,而过于强调书写内容,那就没必要练字。我之所以学习书法,最初的目的是修身养性,而现在更多的是追求书法所包容的文化内涵。所以,现在思考书法,就是为了把文字符号写对,把书法线条写精,把书法能够表达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完美地结合。当自己所写的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别人可以笑话我书艺不精,但决不能让人说没有文化。

实践书法。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实践,没有实践的学习等于白学。任何追求进步的人都是喜欢表现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书法还不成熟,但却愿意表现自己,敢于创作。实践,创作,一直是我学习书法之余喜欢做的事情。一次创作的成功,往往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更大的动力。春节之间跟随老师写对联,本以为草书不适合大众,所以在准备时做了种种预案,以“行”为主,行草兼备。然而,到了商场,却发现大众的口味很高,很多人未必认识草书,但却喜欢那份酣畅淋漓。有一位老太太甚至等了半天,非要我写一幅纯草书的对联。她说她就是喜欢这种连绵流畅的感觉。

春节之前,有一位同事向我要一幅字,并给出了内容:“本事”。说实话,这两个字以前很少有人写,且内容本身就有多种解释,而仅就这两个汉字而言,其繁简都是这两个字,无论用隶书、楷书、行书或是草书,都很难表现。思来想去,我决定用篆书来写,并用小行书加注了一句话:“男儿要修真本事,世人面前有担当”。这两个字写完后,我自己并不是很满意,但同事看后,爱不释手。

学是为了用,只有“用”了,才会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学。而学书人的本事,就像“本事”这两个字一样,看似简单,但要写好,很难。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