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将展三大主题 毕加索只是一角

5 已有 6006 次阅读   2015-09-09 08:52   标签中国经济  意大利  毕加索  center  最大的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8日讯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将于2015年9月16日至9月26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最大的变化是在专业性、学术性上下狠功夫,并延续强化首届策展人制度,邀请先锋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朱彤作为总策展人,著名策展人俞可、策展人夏可君博士,意大利策展人Eleonora Battiston作为联合策展人,从展览的主体框架到主题制定、学术定位进行了详细规划。

 

  最终确定了本届展览由“向大师致敬II——国际艺术大师展”、“美丽新世界——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多元色彩 潮起当下——全球征集展”,三个主题展览及相关活动构成。

 

  “向大师致敬Ⅱ——国际艺术大师展”作为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于9月16日-26日在南京国展中心举办,定义南京国际美术展另一艺术高度。与首届的“大师展”不同,本届“国际艺术大师展”更加注重学术性梳理与探索,展览是由南京艺术学院商勇教授、常宁生教授、浙江大学沈语冰教授共同完成策划和梳理工作。本次参展作品共50件,除了毕加索戴绿帽子的女人外,其余49件作品均为首次集中在中国亮相。

 

(毕加索:戴绿帽子的女人)

  “大师展”作为南京国际美术展的重要单元之一,在本届美展中将重磅推出以印象派为主的经典大师之作。包含了西方立体主义毕加索的油画《戴绿帽子的女人》,印象派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的系列作品,后印象派的高更、梵高以及野兽派马蒂斯等著名大师的作品,还有雕塑家罗丹的十几件雕塑作品以及现代派雕塑家亨利·摩尔等统领西方现代艺术史的众多经典作品。

 

  在国内大型美展中,如此集中的呈现西方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品,实属罕见。将这些人类文明共有的艺术遗产,开放性地展示给热爱艺术的观众,不仅给艺术史家、理论家提供了学术研究的窗口,同时也呈现出中国人对于中西方不同艺术谱系持有的认知与态度,更重要的是,在“向大师致敬Ⅱ”的观看中,在自我反思中,厘定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价值坐标。

 

  作为本届美展重头戏的“美丽新世界——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板块,不仅梳理艺术家艺术创作的语言、形式、主题以及之于展览呈现方式,同时也将展示体制内外艺术生产的异同,把中国当代艺术发生的现场纳入到国际艺术背景中,从而拓宽自我检视的视野。这个版块再次细化为四个单元来呈现:“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艺术”、“实验地带——关于艺术的讨论方式”、“OTHERNESS( 他性)”、“中国当代墨线艺术”。

  “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艺术”单元由本届美展总策展人朱彤担纲策划。朱彤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不仅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而且更深层次地影响了在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全球政治、文化甚至人文价值观的变化。就中国当代艺术近三十年的发展阶段性状况而言,这一时间节点也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在学术体系甚至作品收藏态势的分水岭。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性阵痛和涅槃中,新艺术浪潮正在悄然兴起。这种失衡和艺术创造焦虑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构成了当代艺术家新的创作契机——艺术家普遍返回到艺术的本源状态,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探讨艺术在今日社会所处的位置.功能和精神意义。

  “实验地带——关于艺术的讨论方式”由批评家俞可策划,他认为当代艺术的观念、语言、表达形式对当下的社会构成了另一种不同现实的语境,今天的艺术成为了开放世界的代名词。而我们如何在如此难以置信的视听信息中,去寻求一种有效的解析艺术现象的方法、阐释艺术作品内在意识的途径、寻求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社会共识,显得尤为重要。这次展览不是关于艺术过去的一次回顾,而是这些敏感艺术家关于中国文化效应的一次整合,一次中国当代艺术本身的独立性思考,也是促使更多公众参与的艺术实验。

  “OTHERNESS他性”单元由Eleonora Battiston(意大利)担任策展人。“他性”中所指涉的他者包含了不同的两个方面:既是美的源头,也是冲突的导火索。“他性”引导人们思考对差异的接纳。艺术应该虚构一种更愉悦的真实,还是探究现实、引导我们批判地思考现实?“OTHERNESS他性”单元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此单元展览将向中国推介来自二十余个国家的约三十位国际艺术家,其中大多数作品涉及敏感话题,如同性、性虐待、种族主义、失败的政治、战争、屠杀、对弱势群体的虐待、消费主义、投机、腐败等;其余部分的作品则强调保护和继承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的文化与艺术的重要性,期冀拥有更好的未来和更加文明的人类世界。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搭建一个社会文化交流的平台,让艺术和文化成为一个反思的契机,一种积极的解答,一次对更宽容更美好世界的展望。

  “中国当代墨线艺术”作为一个独立板块, 夏可君博士对此有着持久的准备与长期的思考,是对整个西方现代性艺术,对整个当代艺术的危机,以及对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总体反思之后,所试图做出的根本回应。他试图以“中国墨线”为主题,来探求另一种现代艺术的可能性,即重写现代性艺术的可能性,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文脉,延展当代艺术的文本空间(text space)。

 

  作为组委会发掘世界艺术新锐力量的重要单元“多元色彩、潮起当下——全球征集展”今年的美展(此句可以删除)更具“国际化”色彩,三个月的征集时间内,共吸引了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7768位艺术家投稿,参评作品2万多件。

  其中包括吸引了来自阿根廷、爱沙尼亚、澳大利亚、澳门、保加利亚、比利时、朝鲜、德国、俄罗斯、法国、刚果、古巴、哈萨克斯坦、韩国、荷兰、加拿大、捷克、马来西亚、美国、蒙古、墨西哥、日本、瑞士、塞尔维亚、台湾、泰国、土耳其、乌克兰、西班牙、香港、新加坡、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以色列、意大利、印度、英国、越南、挪威、伊朗、黎巴嫩、秘鲁等42个国家和地区(不含中国大陆)184名艺术家报名,共计682件的应征作品。

 

  本届美展评审工作在机制上有所创新,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环节。初评由总策展人朱彤担任水墨组、油画组、综合组三组评审团的总负责人,水墨组由聂危谷、崔见、香港保利的侯亚楠担任评委,油画组则由章文浩、罗荃木和北京保利的贾伟组成评审团队,而综合组评委则由顾丞峰、王浩辉组成。同时,为了确保评审结果的公正公平,最大限度确保优秀作品不被遗漏,组委会还特邀了几位“隐形评委”,对落选和入选作品进行了二次遴选。他们不在评审团名单之列,却行使着“督查”的特殊身份,为评审结果的公正护航。

  作为南京国际美术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博物馆与当代艺术论坛”,此次邀请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艺术主任孙志新博士、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艺术主任 Jessica Harrison-hall(霍吉淑)、法国塞努奇国家博物馆馆长Eric Lefebvre(易凯)、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弗吉尼亚联邦大学 Robert Hobbs(郝博思)教授以及香港大学的陶格教授。

  近年来,国内双年展、国际美展、青年艺术家项目展呈现井喷现象,与此同时同质化、类型化的各大艺术展览也在逐步分化,探索自己的定位与模式,在这方面,南京国际美术展成为新兴艺术大展中的一个案例。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