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黄建成艺术展跨界来袭 宝马柏林华丽变身

11 已有 5000 次阅读   2015-09-30 09:13   标签宝马  艺术展 
       当地时间2015年9月25日,德国柏林库达姆大街31号柏林宝马展示中心空无一车,展厅内取而代之的是集艺术、空间设计、科技、人文于一体的“数字时代的仿像:黄建成艺术展”。本次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黄建成教授的首次海外个展,也是柏林宝马中心史无前例的一次跨界尝试,为当地民众奉上了一场旨在了解中国文化、分享国际级设计与艺术的视觉盛宴。

“数字时代的仿像:黄建成艺术展”在德国柏林宝马展示中心展览 

“数字时代的仿像:黄建成艺术展”在德国柏林宝马展示中心展览

  此次艺术展由中央美术学院、ICAA国际艺术创意联盟,联合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主办,德国宝马公司支持,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和上海新美术馆协办。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宝马柏林公司总裁Hans Reiner Schroder,国际博物馆协会德国分会副主席汉克尔等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并先后致词。

“数字时代的仿像:黄建成艺术展”在德国柏林宝马展示中心展览 

展览开幕现场国内外宾客云集

  对于本次展览,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黄建成作为中国著名的设计师和艺术家,给德国观众带来既有中国文化传统元素,又具当代观念的艺术作品。宝马柏林公司总裁Hans Reiner Schroder作为宝马公司的代表,在开幕酒会上致辞,“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艺术家黄建成来到柏林,这也是宝马柏林公司第一次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探索中德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宝马柏林公司总裁Hans Reiner Schroder陈平艺术家黄建成策展人余丁克劳斯西本哈 

从左至右:宝马柏林公司总裁Hans Reiner Schroder,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平,艺术家黄建成,策展人余丁教授,学术主持克劳斯·西本哈

  本次展览不仅是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合作的又一重要项目,同时,也是跨文化交流、跨学科交织、和跨界互融的良好典范。在黄建成看来,科技、艺术、设计、空间几个要素构成多维语言并紧密关联,也可以将它们理解为事物之间及内部多点、多重、交织的关系,既有其自身本质的客观性,又有互含、互隐和互动的动态属性。“科技与艺术是可以融合的,设计与空间也可以是一体的,空间是科技、艺术与设计的呈现平台和整合容器,而我则用这个容器把这一概念融为一体,”黄建成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道。

观众在现场欣赏黄建成作品《粒·云》 

观众在现场欣赏黄建成作品《粒·云》

  基于对数字时代仿像的思考,黄建成以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审视艺术与世界本源的关系,试图追问现实世界的合理性。本次德国柏林展览集中展示了黄建成的6件艺术作品,其中3件来自2014年《场域·黄建成设计》艺术巡展,包括《粒·云》、《清明上河图再造计划之五》和《忆·像》,另外3件——《光·像》、《手稿系列》、《影·痕》则是为本次展览最新创作的艺术作品。

黄建成作品《粒·云》 

黄建成作品《粒·云》

  作品《粒·云》来自于黄建成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概念设计的米粒原型。"一米一世界"的思路映照出艺术家对生命本质和世界本源的多重思考,他将原设计概念进行提纯和抽离,把具象的米粒和宏观宇宙关联起来,将生命和世界的本体性思索艺术化、实体化,从而产生一种失重和膨化的境像,这同时也是对亘古的现代解读。

黄建成作品《粒·云》 

黄建成作品《粒·云》

  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余丁教授所言:“黄建成用从泥土中长出的植物种子——米粒——来模仿(simulate)天空中云的形态。在此,艺术家一方面以语言游戏的方式展示了中国道家式的辩证思维——中国人虽然喜欢用‘云泥之别’来形容事物之间最大的差异,但作品恰恰用一种不失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事物之间所谓‘差异’的相对性。另一方面,作品也引发对数字时代‘云’概念的鲍德里亚式的思考,米粒作为材料是实体的,作为植物种子是在生物学意义上‘有生命’的,而数字时代的‘云’,只是借用‘云’这个符号来指代的一个虚拟的、无形的的事物。人们喜欢用‘有生命的’来形容数字时代的网络世界,而这里的‘有生命的’概念也只是对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如一粒米所具有的那样——的一种模拟。这也是作品中艺术家对‘仿像’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渗透。”

黄建成作品《影·痕》 

黄建成作品《影·痕》

  为宝马中心量身定做的新作《影·痕》则用一组大体量、集具工业科技感的文字群洒向地面,宛若白色的星河从空中垂落流淌,在仿像传统笔痕印迹的同时,又将这一动态凝固在最合时宜的空间节点。黄建成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这件作品的灵感始于宝马的精神特质——科技和人本;同时,也考虑到宝马展示中心的空间架构等现实因素。我希望让理性的、科技的光影固化成感性的、艺术的痕迹,以期阐释理念与行为,规则与灵动的可互换、可逆转性。”

黄建成作品《影·痕》细节 

黄建成作品《影·痕》细节

  在黄建成的作品中,不难发现他的大胆与才思——他不是一个单一形态的艺术家,他在设计的同时融汇空间与美学的多重思考。让设计与艺术结合,科技与人文互融,他的作品已经不能用具体的艺术形式去划分,而是更倾向于营造一个多维度、多感官、多元要素相交织的魔幻空间。正如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西本哈尔教授所言,“一方面。黄建成的设计师生涯给了他许多根植于现实的艺术灵感,另一方面,当代艺术的观念又使得他的设计充满了批判性思考。”打破艺术边界,拓展设计外延,“数字时代的仿像:黄建成艺术展”在促进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引起人们对当代艺术、多元设计、科技人文等领域的深入思考。

  本次展览将从9月26日持续至10月15日。黄建成作品《忆·像》 

黄建成作品《忆·像》

黄建成作品《忆·像》细节 

黄建成作品《忆·像》细节

黄建成作品《清明上河图·再造计划之五》 

黄建成作品《清明上河图·再造计划之五》

黄建成作品《手稿系列》展示效果 

黄建成作品《手稿系列》展示效果

“数字时代的仿像:黄建成艺术展”在德国柏林宝马展示中心展览 

嘉宾及展览团队合影

  相关资料:

黄建成 

黄建成

  黄建成,中国著名的空间整合设计师、艺术家,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兼任纽约室内设计学院、罗马圣拉斐尔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黄建成曾担任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艺术总监、总设计师;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设计总监;2015、2016年度中国文化部“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纽约系列活动总设计。黄建成的作品曾参加多次国家级和国际性美展和设计展,获多项重要奖项; 2014年“场域·黄建成设计”艺术展曾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及上海新美术馆成功举办。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