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韩健的相册 - 《寂寞修正果•刘振夏水墨人物画展》

韩健的主页 » TA的所有相册 » 《寂寞修正果•刘振夏水墨人物画展》 » 查看图片
支持键盘方向键翻页(←上一张 →下一张) 上一张| 下一张| 幻灯播放 | 举报
当前第 1 张|共 184 张图片 
刘振夏水墨人物画展1  《太湖石匠》

刘振夏水墨人物画展1 《太湖石匠》

9上传于 2012-09-03 23:00 (36.7 KB)

查看原图 |查看EXIF信息 分享 举报

评论

  • 韩健 2012-09-03 23:06
    2012年8月27日我与道友到中国美术馆参观了《寂寞修正果•刘振夏水墨人物画展》,那一幅幅精彩的水墨人物画,使我眼前一亮,心灵为之震撼,虽第一次知道“刘振夏”的名字,但他画技法之精妙绝伦,形象之生动传神,意境之深邃大气,观察之广阔细腻,在众多的水墨人物画家中可称之为优秀中之优秀。
    《寂寞修正果——刘振夏水墨人物画展》共展出刘振夏历年创作的绘画精品约150幅。这是画家“30年磨一剑、寂寞修正果”的艺术呈现,也是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的一次重要个展。展览分“西北风情”“远去渔歌”“难忘印度”“古风传奇”和“朝夕采撷”五部分,全面展示了刘振夏水墨艺术的探索成果和独特造诣,绝大多数作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刘振夏先生本姓顾,1941年生于江西上饶,自幼生活坎坷,很小的时父亲就突然失踪,接着母亲也在车祸中丧生。九岁随跟随着头戴“历史反革命”帽子的外祖父母一家定居苏州,改姓刘。虽生活贫困但喜欢画画,曾卖冰棍、捡烟头赚钱购买画具,十五岁时,他画的水彩画《拙政园》入选民主德国社会主义少年儿童美术展。1958年免试进入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至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1964年在农村劳动时,画了大量速写,并创作了水墨人物画《焦裕禄和老贫农在一起》,“文革”开始,因家庭出身被隔离审查三年,后打入“牛棚”劳动改造长达十年,1978年对在“文革”中强加给他的“莫须有”的罪名彻底推翻,予以平反。
    刘振夏心中一直充满着疑问,这些疑问直到几十年后收到大洋彼岸的来信时才有了答案:原来他有个担任国民党军官的父亲,在蒋介石到台湾以后任其“国防部长”的顾祝同竟是他的大伯。真相大白后的认亲之路并不平坦,继母的顾虑和阻挠,使刘振夏在父亲临终之际未能守候在他的床边。
     尽管一生命运坎坷,但是对艺术的沉迷,让刘振夏有了几分孤傲。在变化无常的年代,让他变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谈。最终,刘振夏选择了一支“不同于画笔的笔”,去“追忆那故月流云”。几十年的坎坷经历,以及其间积淀下来的复杂情感,终于在三联书店推出他写的自传《情画未了》这本心血之作中得到梳理,得到宣泄,甚至得到忏悔。
    1980年他创作了一批水乡人物画,遇方增先教授并得赏识,方增先教授撰文称:“刘振夏之造型能力比之古人要高明而不算稀奇,那么,比之现代画家的优秀者,他是堪称优秀者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刘振夏是一位比较陌生的艺术家,然而他在中国美术界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上世纪80年代初,刘振夏就因一幅水墨人物肖像《渔婆》而蜚声中国画坛,然而他却放弃名利双收的机会全身而退,隐居在苏州小镇潜心作画,不可思议地坚持着“不发表、不展出、不售、不送”的原则。他数十年苦修炼做人、作画,甘居寂寞,终成正果。
    他的写意人物,中西兼取,所作立意新颖,笔墨酣畅,注重表现人物性格,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及在多种专业报刊上发表。出版《刘振夏肖像作品选》。
      他曾任苏州市工艺美术职工大学校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文联主席,苏州市中国画研究会会长,苏州市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名誉校长,苏州市国画院兼职画师,苏州市业余美术专科学校常务副校长、副教授。
         他正如方增先教授所说:“刘振夏像一个入定的修行者,这种追求艺术整过的定力不仅仅是毅力,还需有坚定地信念和十分的自信。优秀的人物画家不仅仅具有文人画家那样‘随笔生发趣味,书写胸中逸气’的能力,而要在看似随意而又酣畅的笔墨中,把握严格的布白和复杂的形体,体现画面完美节奏和传神达意的效果。中国画讲‘功夫’,就是既准又狠,下笔到位。我从刘振夏的画里看到在深入严谨的结构下,外松而内紧,一气呵成,达到下笔如有神助的境界。宁静而后致远,时代需要这样的艺术家,艺术高峰应属于那些既有才华又全身心投入到艺术中去的人。”
  • 王丰乐 2012-09-04 06:31
    欣赏
  • 花好月圆 2012-09-04 06:32
    欣赏
  • 张金龙书画 2012-09-04 16:38
    欣赏佳作!
  • 方力伟 2012-09-04 17:25
    欣赏佳作
  • 秋叶 2012-11-11 07:53
    欣赏学习!
  • 石子 2012-11-28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