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父母已渐渐老去,不要让孝心流于形式【南怀瑾·第四十七课】

4 已有 5470 次阅读   2016-11-11 06:49   标签诸葛亮  东方文化  爸爸妈妈  朋友  心情 

父母已渐渐老去,不要让孝心流于形式【南怀瑾·第四十七课】

2016-11-11 一号书院

父母已渐渐老去,不要让孝心流于形式

【一号书院,东方文化之源,当代修身之所】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美好一天,美好的心情,从每天的早读开始,只要日日精进坚持下来,你就会发现,带给你的绝非仅是阅读聆听的愉悦,更是一种全新的心灵成长和启迪。今天早读我们共同学习《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每天为大家品读南环瑾大师的人生智慧!

南怀瑾先生说:“现在的人不懂孝,以为只要能够养活爸爸妈妈,有饭给他们吃,每个月寄点钱给父母享受享受,就是孝了。但是,‘犬马皆能有养’,饲养一只狗、一匹马,也要给它吃饱,有的人养狗还要买猪肝给它吃,所以,光是养而没有爱的心情,就不是真孝。孝不是形式,不等于养狗养马。”

《礼记》中讲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将孝顺的行为分成3种:最高的一种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骂侮辱父母,对他们好;最后一种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奉养父母只是最低等、最基本的一种孝顺。

现在,许多人所谓的“孝顺父母”只是给他们吃好的、穿好的而已,从来不会去在意老人心里的想法。他们心中对于父母没有多少爱,这么做只是迫于社会道德舆论的压力,他们的孝顺只是为了完成责任。诚然,我们总说孝顺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当这份“孝顺”变得只有责任,而没有一丝一毫的爱的时候,这未免也太悲哀了。也许很多人在父母死后会给他们办个风光热闹的葬礼,可这又有何用呢?身前不思孝顺,死后即便用金子来埋葬又有何益。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儿女们的虚荣心,迷惑世人的眼睛罢了。

对于有些人而言,孝道已渐渐地流于形式,他们的“孝顺”不是为了老人,而是为了自己。他们不在乎老人到底生活得怎么样,只要世人觉得他们孝顺,那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随着各个大学自主招生政策的实施,许多学校都想借此摆脱应试教育的藩篱,于是乎,“综合素质”被摆上了台面,“忠孝礼仪”这些传统的东西逐渐被重视。北京大学的校长推荐制度中就有一条规定,不孝顺父母的学生绝对不能被推荐。当然,效果如何我们另说,毕竟孝顺不孝顺只有父母自己知道,而父母为了子女能上名校,又怎么会说子女不孝顺呢?

不过,我们还是由衷地希望,孝心工程能够落到实处,不要流于表面。我们也都要为父母着想,而不是只走形式,不要只是按时给家里寄东西,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即便工作真的很忙,抽不出时间回家,最起码也要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有时候,一通电话也是一份孝心。

朗诵嘉宾:红韵(公众平台TYDS2539

355708伴随着美妙的天籁之音开启您心灵的窗口,听花谢花开,流水潺潺,眉间听雪,让您的心灵再一次盈满。

 荔枝频道FM1619505 微信:hongyun-080911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