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王阳明:最怕你瞻前顾后,什么也不敢做

6 已有 1438 次阅读   2018-02-09 10:26
王阳明:最怕你瞻前顾后,什么也不敢做
王阳明文化书院 2018-02-07

1、等大势,不如自己造势

通常人们说,做事要顺势而为,但是王阳明用行动告诉我们,无势可借的时候,与其等大势来临,不如自己造势。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就是王阳明绕开宁王主力,攻打宁王老巢南昌。

但是手下兵力不足,强攻未必能迅速拿下,而且还要蒙受巨大损失。

这时候,有人报告王阳明,在城外有南昌军的一只千余人的伏兵。

王阳明计上心来。

他一面给攻城部队下死命令,要求不成功便成仁。

另一面派一只精锐部队伏击了这个千人小队,散播整个南昌被包围的谣言,然后故意放走了惊慌失措的残兵。

这些残兵逃入城内,消息传开,守城将士无不惊惧万分,加上正面的阳明军队悍不畏死,登时气为之夺,纷纷弃城逃跑。

凭着用计谋造出的声势,王阳明顺利攻下南昌城,一举占领了宁王老巢。

2、与其坐等恶化,不如主动出击

正德十二年,王阳明赣南剿匪,在经过周密的布置之后,王阳明在不费朝廷一兵一饷的情况下,赢得了剿匪十多年来的第一场胜利。

但是王阳明在赢下战争之后,马上给朝廷上奏折,分析了赣南匪情的严重,要求朝廷赋予他军政大权。这是明目张胆的向朝廷要权,明朝建国以来,还没有哪个臣子有这么大的胆子。

因为他清楚,这次虽然打赢了,但是赣南匪患太过严重,稍有不慎就是祸国殃民的大动乱。

与其等到后来出兵征讨,不可收拾,不如现在就把匪患扼杀。

在兵部尚书的力挺下,朝廷终于答应了这个有些犯忌讳的要求。

而王阳明总揽军政大权之后,上下官场少了掣肘,效率大大提高。仅用一年时间,就清剿了为祸数十年的匪患。

与其坐等事态恶化,不如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

3、等“绝对正确”,不如边走边改

王阳明的弟子寻求大道的时候,常另辟蹊径去读一些杂书,和圣人之道无关的书籍。王阳明却只是对他们说,将来你们自然会发现圣人之道的妙处,那时候,自然就会去看圣人之书了。所以,王阳明对弟子看杂书,鬼神志怪之类的书籍从来不加以纠正。

王阳明认为,人只有经历了错误,走回正轨的时候,心里才更通透,之前对圣人之道越隔膜,认识到错误之后,就对圣人之道越亲近。

这个世界上没有白费的功夫,哪怕是走错了路,那也是收获。

最怕的就是瞻前顾后,小心谨慎,什么也不敢做。

这样才真的失去了获得真理的机会。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无势可以造势,不要等;事情出现恶化的迹象也不要等,抓紧治理,别拖沓;事情哪怕做错了也不要紧,错误也是收获,总比不做强。

陶渊明有首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知和行有着很大的分别,只有去做了,才能真正知道它的意义,不要等自己老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徒留遗憾,岂不伤悲。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勇敢去追,勇敢去尝试,你将在行动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4、此心光明

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不应该到外界去寻找,而应该往自己的内心寻找。惟有把握了内在,才可能获得外在的成功。

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巨大的实现潜能,所谓“人人可以为尧舜”“佛在心头莫远求”等等。

德山和尚是龙潭禅师的弟子。一天晚上,德山侍立在师父身边。龙潭禅师说:“夜深了,你回去吧!”

德山向师父道了晚安,然后走出去,但很快又回来了,说道:“外面太暗了。”

龙潭禅师便点了蜡烛递给他。德山伸手刚要拿时,龙潭禅师却又一口气将其吹灭。

德山当下大悟,明白师父点化自己:关键是要寻找自己内在的光明,把自己照亮,照亮了自己也就照亮了别人。

王阳明的临终遗言是“此心光明,夫复何言”,内心的光明足以穿越尘世的黑暗和寒冷,带来自由与安适,又何必多言!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

4、立志专一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这个字在金文中,是由上面的“之”和下面的“心”构成,本义是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东西、目标。

立志就是确立人生目标,为自己的生命建立起一个坐标体系的原点,使我们不至于在生命道路中迷失方向。

古人所谓“安身立命”,是要我们主动地、自觉地建立起自己身命得以安立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我们才成为一个有“根基”的人,人生才可能实现其全部意义与价值。

王阳明讲“立志”,就是要建立自我安身立命的根基,建立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基础。

王阳明说:“立志贵专一。”又说:“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

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靠近自己。

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东西,都是自己播下的种子。人生是由自己创造的,改变我们命运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内心。

内心的愿望和渴望就原样地形成了现实中的人生。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样做或那样做,并愿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这是最为重要的。

5、事上磨炼

王阳明的“心学”不是一般读书人的坐而论道,而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在跌宕的人生中悟到的真理,所以王阳明“心学”是重践履(实践)的学问。

王阳明的弟子陆澄有个困惑,他对王阳明说:“静坐用功,觉得此心异常强大,甚至想着如果遇到某某事,必能轻松解决。可一遇事就蒙了,真是烦躁。”

我们也有这种感觉,事不关己,还能清醒,而关己则乱;事前谋划有很多想法,事情临到头上却无应变之才……

王阳明回答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事上磨练,简单地说,就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以此沉着冷静,正确应对,最后就进入“不动心”境界。

事上磨练,到底练的是什么?由于“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所以我们去事物上练的最终目的就是练心!正如磨刀,目的是让刀锋利,而不是让磨刀石锋利。

王阳明后来讲“知行合一”,“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更是把修心与做事、内圣与外王、出世与入世打成一片!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