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家生平] 论述孔子的过去、现在、未来:纪念孔子诞生2569年

2 已有 2400 次阅读   2018-09-29 07:42
论述孔子的过去、现在、未来:纪念孔子诞生2569年

它成就了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以及希腊文化,可谓一花分五瓣,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正如孔子所处春秋战国之间的时代,“礼崩乐坏” 人心不能坚守天道,脱离了无教之教,不能安处于憇淡平和,而社会进入了纷争,故必须对人进行“言教身传”。然而,有了孔子儒学的产生。有了西方的哲学,奠定了人性之精神基础的时代,创立了人类沿续至今的精神赖以依托的各种宗教,它们源于道、源于同一的至尊神!神训为真理之花,宗教即是花瓣。它们以人类不同品性聚会于世界不同的地区接受着不同的宗教之教,于此各种名字的圣者显世。以当代学者之说是“多源趋同”,他们所包括的一切之教是万法不离其宗!人类力求解放与救赎,欲在自我的深奥和超然存在的神光中觉悟到终极真理。历史上较早发现世界“轴心时代”现象的以拉索尔克斯和维克多-冯-施特劳斯为代表。

维克多-冯-施特劳斯(公元1809-1899年)他曾翻译了中国的《诗经》

施特劳斯说:在中国老子和孔子生活的数百年里,所有开化民族都经历了一场奇异的精神运动; 而拉索尔克斯认为:这些圣者全都作为民族宗教的改革者而几乎同时出现,这不可能是偶然的事情。这的确是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奥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这个非偶然的历史性事件,何谓千古之谜?其实,所问的即是答案。因为身迷其中罢了。多源趋同,即同一、同道、同一个真理或同一个人格的神,予以神圣完美的教化之故!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们对前“轴心时代”,上古的“文明社会十分陌生,似乎罩上了面纱?” 所以往往对“轴心时代”人类滑落于形而下的本质作出误判:认为是精神的飞跃、光辉的复兴、真正的觉醒等之说的同时,又认承政治的分裂、王朝的衰落、无休止的纷争等…这些不正说明人类对源头的离异吗?正是以“轴心时代”为标志,人类从灵性层面向精神层面,乃至今日的物质层面堕落!二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与结果,便是最好的证明。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是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圣者。

他是古今中外哲人们的领先觉悟道、觉悟灵魂和觉悟神的先哲。他“把世界万物以灵魂分成四个阶梯,认为矿物灵魂最差,植物较低,动物较高,而人的灵魂最高。” 这与中国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的认知相通。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近代的圣者,印度人称为阿瓦塔,神的化身、美赫巴巴更完美地确认:“灵魂在石形体里体验到自己是石头。到一定的时候,这个灵魂又相应地体验到并感觉它是金属、植物、虫、鱼、鸟、兽、男人或女人。无论什么类型的浊体,无论什么形状的形体,灵魂都自动地与那个形体或形状联系,并且体验到它自己就是那个形体或形状。”

印度大师美赫巴巴

这对神创世界的体悟,便是多源趋同的结果所以,历史上人类所谓的“轴心时代”是人类从一元化时代退化至二元化时代的分水岭!今天世界的乱象足以证明,故而人类需要反省、需要觉醒、需要一个精神运动。近代我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注意到这个问题:“孔子颇似苏格拉底(注:应该是苏格拉底颇似孔子,因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而苏格拉底诞生于公元前469年)认为自己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所以有'天生德于予`,‘天之未丧斯文,匡其如予何`之言。” 在老子这位坚守神道的龙者、师者面前,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高举“仁爱”之大旗,备弟子三千,周游列国:开宗明义将社会、政治与人文、伦理“身传言教”于天下人,成为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率领七十二贤弟子周游列国,虽然,生前未展素王志,身后偏留青史芳,成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鼻祖。他的弟子曾子则明确追随古圣贤的立场:“慎终追远” ,不随波逐流,决心回归先祖们的源初的天道之中,实现最佳的完美人生,以悟道心术,传承道统!以今日时代而言之:

清末大儒辜鸿铭曾把“四书”准确地译成英文,他说:所谓儒者必通天地人矣。“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教养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即第一,清心寡欲”以抵制当今的奢糜与浮操之风; “第二,谦恭礼貌” 礼让互敬,不为一国一己之私利争夺不休,避免动武,以维护社会乃至世界的秩序; “第三,朴素生活” 以利于身心灵之健康,利于生存环境的保护。同时指出:“教养即所学的东西必须为大众服务。"中外圣人的共鸣:甘地体会到“当人们怀着快乐的心情服务别人时,别的一切享乐与财富都会暗然失色。” 这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今日世界返朴归真之路径与方法,这就是今日之亟待弘扬的儒家孔子之道。

二、老子与孔子两大圣人,对当代世界人类的引领,葆光同辉: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说:“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看到了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价。”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在文化知识爆炸及共享的背景下,重新估价人类中外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庄与孔孟之学,是新时代的当务之急。自古以以来,顺应国权,独尊儒术,释道随之。而道家被历史忽视至今是个严重的问题!清末王闿运说:“三代不同法,五世不同制,穷则变,变则通,这是自古以来传下来的真言。" 故谭嗣同指出:“孔夫子一生黜古学,改今制,废君位,偈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意 欲改变前代的“家天下”与“封建制" 。在二千五百多年中,孔孟儒学的原义,中经宋儒与“五四"被误导曲解以及冲击打压。经历史的洗礼后,当今重新审视儒家孔子学说,由林语堂学者疏理出几个真缔:

林语堂与众文化名流合影

其一,它的人生观是积极的; 它面对现实世界作积极的响应; 它以义为礼教,以顺俗为旨,辩护人类之教育与礼法; 它的本质是都市哲学; 它是中国思想之经典派; 它张扬坚韧的工作姿态,这使之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其二,孔子的哲学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哲学,它所处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伦常关系,而崇理性,尚修身。其三,孔子之教以《诗》为通达之态,以《书》(尚书)为记明事理,以《礼》为节制行为,以乐》为调和性情,以《易》为研究阴阳,以《春秋》则为正定名分。简而言之,便是用仁来施行恩惠,用义来建立条理,用礼来规范行为,用乐来调和性情,用温和、慈蔼、仁爱的态度来感化世人,用以培养仁人君子。总之,孔子的学说解决了人类社会、国家、伦理等天性的一切问题。这正是孔子一个悟道者中之高人,根据当时代状况的明智的必然选择,即因时、因地、因人而设教,是仁爱的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心学”悟道之术因时局的局限,未得以推而广之,而似乎是被淹没了。可是他的“心学”,在他死后一支由曾子传子思,而至孟子…另一支则由子夏传田子方,而至庄子…按今天的世界来看,儒家孔子之学仍然是葆光重辉岁月之中的经典,可以利于世界和平秩序的整治,可以利于人性的改邪归正。可以为世界大同铺平道路!

三,人类真正能够达至满足的灵丹妙药是终极的悟道:得到绝对真理的觉悟。当儒家孔子的精神运动行于天下之后,便是道家的神学与孔子当时未获推行的“心学”的曙光现前之时!按道家的神学观来看:它呐喊重返自然; 它坚守田野哲学,这哲学是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它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从这一点上摄取了中国文化上最迷人的特性,即田野风的生活、艺术与文学; 它的学识是政治上的放任主义与伦理的自然主义哲学,所认同的理想政府是清静无为的政府,因为人民所需要的乃是自由自在而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 它把人类文明看做是退化的起源。这个退化正是从“轴心时代”开启。总之,道家是以偏好自然与直觉,以浑浑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的利器,此实乃是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

孔子之后的儒生们对“宇宙的哑谜置而不顾,就是于解释人体之生理作用,也属极无把握。因是之故,他们在哲学上留下一个极大的漏洞” 这漏洞被道家的超然之珍果给弥补上了。它也为人对精神方面的渴慕及灵魂幻想飞跃本性的企盼的实行提供可能。《道德经》里把对宇宙的神秘和美丽、生与死的意义、内在灵魂的震撼以及不知足的悲哀的感受都泄露了出来。道,给物质世界带来了一统和灵性。以哲学的观点而论,道是神智,是复归为一和万物的源泉,是宇宙的神智、万物的根源,是赋予生命的原理。可叹息啊,后世执迷不悟的学者们是何其不幸,不但见不到天地纯一之真相,更无法得窥古圣思想的全貌,不能和古源的大道相合为一,道术就是这样被天下人分裂、忽视、遗弃了。因此,当代人类社会,在精神上以自我为中心与科技日新月异的态势下,重审国故为儒家孔孟之道广告于世的同时,亟需为道家超然之果正名!弘扬之、推广之、实行之。今天时代开倡东方圣人与西方圣人的互鉴共融的局面。东方道家的神学与孔子传系的“心学”及印度的奉爱瑜伽等神学; 西方圣者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荣格、尼采、爱默生等的理想,将重新焕发活力引领人类觉悟自我。上世纪三十年代两位印度先哲到访中国:泰戈尔曾经预言:“人类文明正等着一个伟大的圆满,等着他的灵魂的纯美的表现。"

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徐志慕的引领,印度哲人访问中国(中:泰戈尔,右:辜鸿铭)

当今,人类已经到了该拆除宗教间樊篱的时候。而另一位到访过中国上海、南京等地的则是圣人美赫巴巴,他言道:“世人很快意识到,一方面:教派,信条,教义,宗教仪轨,演讲布道; 另一方面:对物质利益和感官享乐的热衷追求,都绝不会带来真正幸福。惟有无私之爱和四海兄弟才能做到。” (1932-11-21访伦敦讲话)又说:一个明智的求道者“决不能把生活划分为不同部门,然后分别地孤立对待每一个部门。分门别类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对整体视野的一个障碍。所以,如果把政治、教育、道德、物质进步、科学、艺术、宗教、密教和文化,然后孤立地思考其中的一个方面,你们对人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就不会令人满意也不会彻底。但你们若成功地唤醒灵性理想和认识,在这一切生活领域中的进步一定会自动跟随。” 这正是西方哲学形而下的认知论的短板,东方悟道的真缔便是直觉的形而上的心学之道与瑜伽之术的完胜所在。孔子,丘,在临终前有辞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自感寂寞无奈,世道衰落。他一个祖宗家法的守望者,恐怕是圣人之后无圣人啊!

太史公却曾说:“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当世固然荣华,死后就一了百了; 孔子布衣,传了十余世,学者宗法他,自天子王侯以下,中国讲六艺的,都折于夫子,可以算是至圣的了!” 而历代帝王封典、祀奉、追溢有加。故之后自古至今称孔子为“万世师表” 惟此而已!未来的时代,神曰:“人类将被引入持久和平与能动和谐、不移信心与不衰喜悦、无尽甜蜜与不朽纯洁、常新之爱与无限认识的新生活。”这也是文宣王至圣先师孔夫子身后待见的结果。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