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王阳明处世智慧: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2 已有 1249 次阅读   2019-11-22 10:27
王阳明处世智慧: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王阳明: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王阳明认为,“良知”不在外面,而在心里,“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是在笑自己从前照朱子方法去格竹子,也在笑当下程朱理学的先生们。

“致知”是《大学》首发,然而《大学》对如何致知并没有讲,朱熹开始大讲“格物致知”。王阳明十八岁时,曾拜谒朱子学的信奉者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阳明听后非常高兴。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按照朱熹的方法去格物致知,下决心格竹子之理,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格出来,自己却病倒了。

王阳明由此意识到:向外寻理,这是颠倒,原来“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这个“定盘针”就是决定人生方向的指标,就是人的良知,就是人的本心。“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仲尼就是孔子,人人心中都有孔子一样的心,都可以成为仲尼那样的圣人,只是耳目之官不思,就把这个“圣心”遮迷了;现在告诉大家“圣心”就是“良知”,“良知”就是“圣心”。

龙场悟道

由是王阳明重新解释格物致知,他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阳明先生集要·答顾东桥书》)

致知格物在王阳明的解释下,知是良知,是我们本心自具的良知,心即理,我心的良知就是天理。物是事事物物,在王阳明那里,事事物物主要是指道德的实践活动,如事亲、忠君等等。致知格物就是将吾心之良知作用于事事物物,尤其是道德的行为或实践上去。

将吾心之良知作用于事事物物,事事物物就都得其理,意思是说,做得恰到好处,事亲自然知孝,事兄自然知悌,事君自然知忠,孝、悌、忠就是事亲、事兄、事君之理。

朱子的物是天地草木器用无不是物,是客观之物。王阳明的物不是客观之物,而是“心外无物”之物,是主观物、行为物;朱子的格物致知是“即物穷理”,也就是接触这些客观之物而穷究、研究它存有的理,而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格是“格君心之非”之格,格是正,格物是使物由不正到正;朱子的格物致知主要是知识论的,而王阳明的格物致知主要是道德实践的。

王阳明《行草手札》

“致良知”是作圣功,是成就圣贤人格,因而他告诉他的弟子:“尔身各各自天真,不问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每一个人都有“圣心”“良知”,这个心与良知圆满自足,不需外求。努力致良知就可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事业,不需要钻进故纸堆里去耗费自己的精神,浪费自己的生命。读书能明理吗?王阳明的回答是不一定。读书有可能钻进故纸堆中迷失了自己,不但不能明圣贤之理,反而遮迷了自己的良知本性。阳明心学简捷明快,活泼好用,原因就在这里。

王阳明将成圣成贤的大门向四面八方打开,向全社会开放,向所有人开放,“个个人心有仲尼”,人人可以成就圣贤。上至尧舜,下到愚夫愚妇,何人不能成圣?有谁不能成贤? 成就圣贤是为不为的问题,不是能不能的问题。成圣贤不必背多少经书,摆多少学案,听多少次讲座,致吾心之良知,将良知在生活中呈现,在行为中呈现,当下即是,无怪乎他的后学能说出“满街都是圣人”的惊人之语。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