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2 已有 42 次阅读   2023-11-23 19:36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原创:于龙 来源:中国研究生

李安在《饮食男女》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生不像做饭,不能等成事具备了才下锅。”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吃完这顿再减肥吧,等有时间再去健身吧,过一阵子再行动起来吧”,久而久之形成等待思维,在等待中蹉跎了时间,变得迷茫又焦虑。

想的很多,做的很少,会让我们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中却迟迟不肯行动。可生活的真相是:等待的过程往往蕴含着煎熬,生命没有快捷键,也没有可以拖拉的进度条可以让你直接抵达你想去的地方。

《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道:“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因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我们都不能预设明天未来的样子。其实有些时候,莽撞地开始往往好过被完美主义驱使下的“按兵不动”。

当不确定脚下的路该怎么走时,首先要做的是果敢地迈出第一步,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中,放下所有对未来不确定的期待与无奈,专注当下所爱的人和事,感受随之而来的温暖宁静。

美国作家梅尔·罗宾斯曾提出过一种自助心理学技巧,核心理念是当我们有了一个想法或目标时,在五秒内就采取行动,以此来克服拖延和犹豫的倾向。

没有什么刚刚好,正是在行动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不断地迭代并提升自己。

电影《飞屋环游记》中,一对老夫妇想去南美洲仙境瀑布居住,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开始了存钱计划。从第一枚硬币开始慢慢攒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存钱罐也变得越来越满。但是生活中总会有些意外事故打破原本的计划:孩子上学需要花钱,车胎爆了需要维修,风暴吹倒了树,砸坏屋顶需要修葺,发生意外受伤需要休养一段时间……他们被迫一次又一次地拖延出发时间,直到老奶奶过世,那个摆在书柜上的存钱罐依旧空空如也。后来拆迁队威胁要拆掉这座老房子,老爷爷就在房子上绑了成千上万个气球,飞向了天空,穿过闪电,前往梦幻瀑布。当房子腾空而起的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梦想中的旅行根本无需等待,早就可以上路。

我们总是觉得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手上有一堆繁琐的事情,不如再等等,理想化地认为未来会有一个完美时刻,然后开始我们的计划。但事实是完美时刻并没有在等待中到来,而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甚至更糟糕。因为看似我们等待的是某一个更合适的时间,实则只是在逃避眼前的困难。

歌曲《Here We Are》里面有一句歌词是:“不能再彷徨着等待,找借口说迫于无奈,想赢就要赶快,证明我自己就趁现在。”

不犹豫,不等待,行动起来,很多事情没有捷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接着往下做,才是真正的最快的解决之道。

《人民日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人生没有绝对准备好的时候,想到就去做,这本身就会使人变得蓬勃而充满活力,愿我们都能不负时光不负生命,相信美好会在未来的路上不期而遇。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