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评喻慧(二)

7 已有 6536 次阅读   2015-10-07 09:04   标签normal  style 

                                 《心灵意象》——尚 辉

 

 

     绘画发展不能离开对视觉形象表达的探索。传统工笔画在文人画兴盛之后的式微,正在于文人画对笔墨萧散逸气的推崇而忽略了对视觉艺术形象表达的研究,造型和色彩在视觉语言中的价值本不应低于笔墨,但抑此扬彼,势必造成造型结构的松散粗陋和色彩感觉的迟钝简单,所谓本体语言的笔墨也因高度程式化而不得不陷入僵化。在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工笔画所得到的发展,正是冲破了逸品和文人画理论的束缚而建立新的审美观念和绘画样式。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将强化和纯化视觉语言放在首位,它们都不约而同地用深沉雄健替代柔弱肤浅,用严谨缜密对抗粗陋松散,用庄穆静雅抑制喧嚣媚俗。传统工笔画终于从这种转换中脱颖而出,趋向大、满、拙、雄的现代审美意识,完成绘画语言和精神观念的双重超越。


  工笔画这种对于表现视角和超现实时空表达的变革,赋予了传统绘画以现代的审美精神,给传统绘画带来许多鲜活而陌生的视觉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工笔画的这种变革更多地体现了对于水彩、油画和版画等不同平面艺术审美趣味的借鉴,在本体语言上向着非本体语言或边缘语言地带漂移。它大大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感,画面节奏也从自然的和声中分离出来,显得简洁、明快、对比与和谐,大面积的渲染替代了古典留白,体面感的造型替代了双勾填彩,嵌入具象之内的平面构成替代了自然形态的折枝程式,显然,一切传统工笔的图式都在解构和重整。


  喻慧从一开始就绕过了明清之后形成的某些空泛、程式化的沉疴,而直追宋画的真情、自然与朴实,她的每一幅作品,几乎都源于她对自然形态真切的感受和真实细节的捕捉,从枝叶一个个屈曲皱褶中,从花草一瓣瓣色相微变中感悟生命和真谛。


  她创作的初始阶段,中国文化正经历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虽然那个时候初入画坛的她,还未能卷入中国画坛掀起的观念更新的狂飙运动,但她多多少少受了些影响,她的起步就没有完全与传统合辙。出于对自然风光的迷恋,80年代中期她曾画过《雪原》、《解冻》等风景和《离离草》、《原上芳草》等兼具风景的花鸟作品,这些直接从自然风光中撷取的形象,可以看出她对于意象捕获的偏爱和生动、鲜明形象在她心中激起的波澜。


  从1998年的《暮时林间风》、《竹林小径》到1990年的《花团》系列,她在实景写生和意境提炼、现实感受和传统语汇之间逐渐找到一种平衡关系;这些作品所引起她的反思,不是让她向着当时流行的西潮方向走,而是向传统靠拢,也就是这个时候,她深深体味到传统绘画超越客观自然的一种审美伟力。


  用笔上,从传统的求实爽健到现在的意写而灵动,勾勒不再是单纯物象的轮廓线,用笔不那么实,而是起伏刚柔、轻重缓急、曲直隐显,在对比中形成不同的韵律;构图上,她总是把视点推向中景、近景,让景物截裁四边,形成饱满、交错、重叠的视觉张力,主体形象的完整和知白守黑;用色上,丽而求逸,略施粉黛,意态自足,完全洗拖掉刻画之迹。她特别擅于整幅基调的把握,那些色彩基调像音乐那样富有复调的变化,像蝉翼一样的透,像绢纱一样的柔,像进行雾霭一样的飘渺,像历史一样的沉着。她的作品总是以素、淡的用色达到静的气氛,形成雅的格调。

(转载自雅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