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与书戏"红楼诸子之-----何侠斋

11 已有 4375 次阅读   2016-05-03 16:46
小编推荐
"与书戏"红楼诸子之-----何侠斋
2016-04-02 与书戏 


 
  

       认识何老师该是2009年,相见于松江的平复帖国际论文研讨会上,再次见面是2014年的上海书学讨论会,再加之他是上戏书法研究生班的首届学生,又是至今研究生班唯一过花甲的学员,所以我印象深刻! 


       何侠斋学长来自教育系统,有执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的经历。我一般称呼他为何老师,鄙人也时常被人戏称 “毕老师”,待年纪大了,估计也难免不了,被人叫做“毕老爷”,常有莫名的恐惧。不记得“老师”这个尊称是被谁给“糟蹋”了?难道是仓老师吗?我不知道!反正“姥爷”这个词估计是被老毕给糟蹋了!望大伙谅解,是本家啊。所以我称学长为何老师,与书协工作人员美女学姐喊我为毕老师,是不一样的,她喊我老师是有点“欺负”我,背后又有一丝砥砺我的意味。


        何老师退休后,有了时间,静研书艺,为人师表,所到之处,及时弘扬书法文化!这不,去澳洲探亲还不忘教学办展览。何老师有耐心,我问一个简单问题,他给我整个个人经历,我会附在本文后面!

                                  (毕小兵 2016.03.31)



一,书法作品介绍(以下作品均节自在澳大利亚的何侠斋精品展)


释文:

偶感风寒涕泪横,三更即起踏歌行。古来骚客皆羸弱,多少名篇病中成。侠斋。



释文

挥春,何侠斋

作书有感:

大字难写,写十八幅才得到满意的。关键是把握墨和纸的关系。开始用的纸太薄,墨太湿,写好看看还可以,不一会墨色滲化,就不像样了。直到把纸用完,换一种纸,才有了转机。

废纸三千未敢夸,狂书半日气犹华。

原知草圣非容易,便作张颠一爪牙。



释文:贵生兄,云南之行感受如何,如有空想和你商量一次书法展事宜,侠斋顿首



释文:

瑶台仙女降何家,敏呐之名我赋他。手舞足蹬浑不写,礼金她欲统通拿。孙女百日戏作。侠斋。

作书有感:

我一向主张书法家写自作诗文,并且身体力行,在社区书法沙龙中也倡导写身边事,心里话。现在已经渐成风气。当然影响力还是很有限的。



释文:

 微风拂面海鸥飞,细浪无声惠林堤。今日我来仙幻境,洗却尘世一身泥。澳大利亚海边玩水,甲午年作。 

作书有感:

今年讨论题目,无忧是福。

怎么做到无忧,条条道路通罗马。

从上帝那里得到灵魂的安宁是一条道路。

从艺术那里得到烦恼的放空也是一条道路。

蔡元培作教育部长,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他是根据中国国情(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提出的。

学书法,就是寻求感情宣泄,达到无忧的一条途径。

东汉蔡邕《书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


   二,微信问答:

    问: “您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什么课程?”

    答:   需要说明,2002年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原址被上海市教委征用,单位属上海师大托管。此后曾一度帮上师大法政学院上伦理学课,同时也在师资培训中心承担校长培训班的教学任务。

我的职称是高级讲师,因为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中专系统工作,直到退休前,才转入大学,算是沾了点边吧。 


       我的专业是政治教育,是当政治教师的。毕业后,教过中共党史,教过伦理学,教过并编写过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法,并参与编写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和教法研究。


        八九年六四以后,上海市教委为加强政治教育,把我调到师范教研室当政治教研员,指导全市师范学校的政治课和学校德育工作。

        

       九三年一个偶然机会,进入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中德合作且面向全国的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担任校长培训工作,在组班的同时,开设哲学,邓小平理论等课程,后期带领学员自编教材《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引论》,《现代小学人文教育》。再后来就是并入上海师大。这些都和书法没有关系。

     

       06年,直到退休以后,我想把年轻时的喜好捡起来,萌发了加入书法组织的念头。就向杨耀扬提出加入浦溪书画社的愿望。杨说,书画社成员至少是上海书协会员,你还是想办法加入书协吧。并介绍我订阅书协通讯。07年我在书协通讯看到要办研究生班,学生可以获得参加书协的资格。于是我就成为首届研究生班的一员,而且是唯一一位年过花甲的。


       这中间还有个笑话,结业时每人要交照片,学院研究生处看了我的照片,以为是弄错了,哪有这么大年纪来读书的?

     

       一零年开始我在徐汇区虹梅街道的古四居委会创办书法沙龙。至今已近六年。我的主张是学书法一定要临帖,不然最多写成老干部体。其次是要学书法理论,对中老年人来说,学理论可以帮助技法的提高。第三,我倡导写心里话,记身边事,不要老是抄录唐诗宋词,古代书论,写书法的人要有文化,要会自作诗文。我归纳了八个字的办学方针“技道并进,诗书双修”。2003年我们就办了一个《虹梅纪实》书法展,并且把展览办到了徐汇区文化馆,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13年夏天,新闻晨报记者来采访我们,对我们扎根社区,注重文化创新的举动十分赞赏。十月份,她的专题报道《相约星期一,书法沙龙见》以整版篇幅在晨报发表。有许多书法爱好者看了报道慕名而来,一位老先生竟然从普陀区新村路换乘两部地铁,两部公交车,到我们沙龙来学习。我劝他,这么大年纪,赶这么远路,还是别来了。他还是坚持了一段时间。


      2014年冬天,我们与徐汇区老年书画会联系,把书法沙龙和诗社冠名为“徐汇区老年书画会诗书创作培训基地”。基地成立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配合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书画展的筹备,我作了《书法创作的有关问题》的讲座。其次在《上海老年书画》杂志连续发表三篇文章介绍我们书法社的经验。第三是积极向市老年书画会投稿。我写的作品《七律,读毛泽东论持久战》代表徐汇区在市老年书画展,龙华烈士陵园展出,并且获得了优秀作品奖。


       2015年夏,在虹梅街道支持下,何侠斋社区文化创意工作室揭牌。我的活动范围由书法,诗词,进一步拓展到社区文化的创意。我的创意有“中秋诗会”,“孔子与生存智慧论/两代人的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春联”等。


三,何侠斋 自述诗四首

农场

落潮文革气犹汹,贬斥乡郊似困蹤。

雨凄风心未变,始终爱党爱工农。


大学

四凶倾覆玉寰清,重背书包学院行。

深入本源研马列,献身主义志初萌。


执教

人师初为气轩昂,党史经纶意味长。

组织纳新兹不易,新天新地任翱翔。


退休

暮年结社沁园楼,服务居民乐不休。

铁笔枝枝书正义,笙歌日日唱清秋。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